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寓言二则北师大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98858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寓言二则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寓言二则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寓言二则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寓言二则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寓言二则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寓言二则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1寓言二则北师大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寓言二则【教材分析】 寓言二则是北师大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包括矛与盾和鹬蚌相争两篇文言文。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盾和矛,语言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寓言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 矛与盾全文共四句话。两句话是卖者夸耀自己的矛和盾。 “物莫能陷也”与“无物不陷也”,这两句话的内容自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所以,自然引出了看热闹人的问话“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结果使卖矛和盾的人非常尴尬,无言以对。因此他夸耀矛和盾的话不攻自破,成为笑柄。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事

2、实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这个寓意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鹬蚌相争寓言选自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全文也是四句话。第一句是叙述,交待故事内容:鹬啄住蚌的肉,蚌夹住鹬的嘴。二、三两句是对话:二者互不相让,互找弱点,等待对方死亡。最后一句也是叙述句,交待故事的结局:渔翁获利。告诫人们:凡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到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否则两败俱伤,让别人钻空子。 这两则寓言故事都是以叙述、对话为主,没有任何评论,但寓意都很深刻,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习作能力,在构思谋篇上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在写具体、详细、生动,尤其是在叙事时心理、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好的词

3、句的润色、准确表达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北师大版以前也学过一些文言文的寓言,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不乐观,乐于表演的学生不是很多。【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分两个课时来授课。教材选编文言文,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言文遣词造句的凝练、精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本课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读文探究,表演悟理”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去领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 鬻誉鹬蚌啄箝喙 2、作家: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一书。刘向:西汉末年的经学家,相传他校订

4、、整理了战国策。 3、作品:韩非子,作者韩非,现存 55 篇,宣传法家思想的著作。书中很多篇章都运用寓言故事来形象地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战国策,相传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本书内容丰富,但虚构成分多,文学性很强。 4、能熟练朗读并背诵全文。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5、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理解句子,讲寓言故事。 3、懂得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难点】对寓意的理解及运用。【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熟悉课文背景以及故事内容,按要求预习课文熟读课文。教师:教学课件,准备小故事图片。【课时安排】

5、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板书课题,揭题激读;初读课文,读中理解;揭示道理,发散思维,小结作业布置。第二课时:课题导入;实施目标;课后延伸;作业布置。【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贪心的人,他从人家的门口走过,看到人家门铃很好看,又是有用的东西,他就走上前去,一手捂耳,一手去摘。结果他没有摘下来,就被这家的主人发现了,逮个正着,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2、你还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亡羊补牢,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它告诉了我们什

6、么道理呢? 这些都是寓言故事,今天我就带大家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那就是矛与盾。 1、掩耳盗铃,点名回答故事。2、举手回答学生以前虽然学过寓言,但是,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并且进一步回忆寓言故事的特点。二、板书课题 揭题激读1、板书:矛与盾 2、齐读、思考:什么叫矛,什么叫盾,矛用来干什么的,盾用来干什么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手捂住与)。 3、作者简介:本文出自韩非子。韩非子,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他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4、师:现在我们自由阅读课文,想一想,课

7、文围绕矛与盾写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2、齐读板书来源:学科网4、自由朗读课文。通过对作品背景以及字面意思的理解,来自由朗读课文,自主探究课文基本内容,更好的学习课文寓意。三、初读课文,读中理解1、师:全文几句话?请看第一句,有谁读懂了? 2、请生单独解释:鬻:卖;者:人;誉:夸耀;吾:我的;坚:坚固;莫:不;陷:穿透。 3、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平时夸耀过什么没有?听别人夸耀过什么没有?(有能学一学他是怎么夸耀的吗?寓言故事中这个人在夸耀自己的盾怎么样,那现在就请你替他夸一夸可以吗? 4、同学们很会夸耀,那个楚国人是如何卖他的矛的呢?请看第2句话,有谁读懂了? 5、楚国人既夸

8、了自己的矛又夸了自己的盾,不知道同学们想夸什么呢?请男生夸耀盾,请女生夸耀矛,看哪一组夸得更自豪。6、看第3句话, 这一句谁读懂了?7、楚国人被这么一问,哑口无言了,请看第四句,谁知道意思,解释 弗:不 ;应:回答。8、哪位同学能完整地讲述一遍。请一位同学把全文读一读。生齐读。 要求:读慢一点,学会吹嘘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驳的语气。 9、试背原文。2、指名回答3、指名读第一句话。4、汇报5、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又誉其矛曰: 6、读第3句话举手回答。7、解释句意。8、选派代表读书,全班齐读。通过读每句话来理解学习全文所表达的寓意,更好让同学们接受理解。四、揭示道理,发散思维1、刚才大家背

9、的这个故事,引出一个成语叫什么?后人提起这个故事就想起那个被问得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的人。(示图), 2、谁来谈卖矛与盾的人的错处?3、总结。(师指板书)那么,生活中就让我们将这些付诸行动吧,让我们做一个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人。1、自相矛盾来源:Z*xx*k.Com2、举手回答揭示道理,发散思维,在课文最后引出成语寓意,令人发醒。五、作业布置1、编一个自相矛盾的课本剧,演一演。2、画一幅现代自相矛盾的漫画。3、背一背这则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说给别人听一听。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来源:学科网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课题导入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

10、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2、(课件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 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1、举手猜2、先学故事,再学道理。通过复习导入,整体回顾,并明确本节课的探究重点,快速进入自探环节。二、实施目标1、默读第一、二、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品读鹬说的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

11、1)指名读蚌说的话。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出示词卡:毫不示弱(2)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3)师生分角色对话,再现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二)品读第四自然段(1)辩论: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2)齐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分角色朗读来源:学科网ZXXK分角色对话举手回答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学词,能有效地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语文学习规律。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争吵的激烈场面,培养语感,领悟故事蕴涵的深刻道理。三、课后延伸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

12、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书:渔翁得利)2、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说你曾经读过的寓言故事。3、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2、全班交流3、齐读通过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体验鹬和蚌相争的激烈场面这几个环节,揭示寓意已经水道渠成。四、作业布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课后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多读这些故事,你会变成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板书设计矛与盾盾 物莫能陷 矛陷盾弗能应 矛 于物无不陷 鹬蚌相争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教学反思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

13、学策略。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较现代文晦涩难懂,趣味的教学策略能降低学生学古文的畏难情绪。本课我以“谜语”导入新课,意会“自相矛盾”的创意思想,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朗读文本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形象的动漫中入情入境地诵读人物的话语,内化语感的训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符合“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理念。二、注重学生诵读,注重学生积累、体验、语感的培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教学中,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反复诵读,很好地达成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