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教案 .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915626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教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教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教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教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教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教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教案 .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秦论教案 教材分析 过秦论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王朝成败的因由。过秦论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学习时,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归纳掌握文中重要实词、活用字、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以及一词多义;2.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以最后一段为教学重点,可在课外指

2、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文言文的语言规律;2.学生能借助课文注释,参考资料等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并疏通文意。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语言,熟读成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略秦一统天下的壮观气势,探究其迅速灭亡的教训。培养正确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诵读和讲析中领悟作者叙事手法和说理的妙处。【教学难点】u 课时安排:33课时领会“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以史鉴今。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央视春节期间播出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再次点燃了民众对于历史剧的观看热情,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秦国历史的关住。其实荧幕上一直不乏讲述秦历史

3、的作品。秦国到底拥有怎样的魅力吸引大家不断地讲述和传播它的历史呢?2.回顾秦国历史。(1)春秋战国,群雄争霸,战乱纷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鼎足而立。)(2)秦国变法兴盛,六国合纵抗秦.(天下大事分久必合。)(3)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始称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8年,攻邯郸,6年后灭赵;公元前225年,决河水灌大梁城,灭魏;公元前223年,派王翦率军60万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4)陈胜起义,秦朝二世而亡。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帝国为何在陈涉吴广起义后走向了衰亡?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过秦论,看看西汉

4、贾谊的看法和见解。(二)知人论世1.解文题。 “论”是一种文体,即论断事理,它包括论证,论史等。那这位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来论断事理呢?“过秦”。“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2.作者简介。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学识渊博,年青时就负有才名,年仅二十岁,就被召为博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诽谤,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贾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不被重用,仍忧心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

5、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3.写作背景。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此前历春秋战国、七雄争霸而秦统一天下,到楚汉相争,汉朝建立,五百年战乱破坏,因而西汉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为此,贾谊极力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民安方得维持汉王朝统治。(三)学习第一段1.学习重点字词。2.全段翻译。3.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等的优势。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二段1.学习重点字

6、词。2.全段翻译。3.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第二段,写合纵形成及瓦解,更写秦孝公以后到秦始皇以前,秦国乘胜追击,进一步扩展势力的情况。二、学习第三段1.学习重点字词(详见PPT)。2.全段翻译。3.概括第三段主要内容。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采取种种措施巩固其统治,试图使其家族统治达到“子孙帝王万世之业”。本段文字写出了秦始皇攻取天下的威力之猛和守天下的防范之严,还写出了秦王朝初期盛极一时,反衬出下一段写秦王朝灭亡的迅速。4.思考问题:秦王采用了哪些措施巩固其统治? 措施:(1)文化上(愚民):“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刑法上(弱民):“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7、,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3)警备上(防民):“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三、学习第四段1.学习重点字词(详见PPT)。2.全段翻译。3.概括第四段主要内容。第四段写陈涉起义,天下相应,迅速灭秦。4.思考问题:灭掉强秦的陈涉及其部卒具备怎样的条件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文中交代了陈涉的出身,才能,兵力,武器等情况,写出了抗秦力量的薄弱。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强秦并非是毁于强大的外部力量,而是统治者自身在“守成”方面出现了重大问题。巩固统治的措施:(1)文化上(愚民):“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刑法上(弱民):“隳

8、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3)警备上(防民):“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第三课时一、学习第五段1.学习重点字词。2.全段翻译。3.概括第五段主要内容。思考秦朝灭亡的原因,指出“秦之过”为“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4.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本段是如何论证的?本文卒章显志“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本段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一是将陈涉与九国之君作对比,将陈涉与秦朝作对比,突出陈涉渺小与微不足道,然而“成败异变”,渺小的陈涉起义成功推翻秦朝统治。二是将秦朝的辉煌与最后黯然灭亡形成对比

9、,说明“功业相反”。最后设问“何也”?作者自问自答,引出全段乃至全文中心论点: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二、梳理全文思路本文题为过秦论,是一片论说文,但全文却用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明白叙事是论据,结论是论点即可。为啥叙事部分能证明论点呢?下面一一道来。叙事与议论并不可截然分开。我们有时是为了立论寻找相应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时也可以因事生论,由某些事件有感而发,最终阐发自己的观点。叙事是议论的依据,议论是叙事的升华。要指出秦亡原因,必先以“回顾秦史”来起兴。在梳理回顾的过程中,自然有偏向地选取能反映问题、有利于引出观点的史实来写,慢慢地就呈现了秦的问题。作者先叙孝公时的

10、“兴”,继而写惠文、武、昭襄王时的“强”,接着写秦始皇时的“盛”,最后写始皇既没,陈涉发难,秦终败致亡。作者通过叙述概括秦朝百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即从“攻”势转为“守”势两大阶段,为最后的议论“攻守之势异也”做了形式上的充分准备,更直观地帮助汉文帝回忆和梳理秦国历史,为汉文帝提供历史借鉴。那么,在叙述中,作者呈现了秦的哪些问题?他又是如何呈现的呢?在叙述中,彰显了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九国会盟之时与惨败之后两种情况的对比;陈涉与九国的对比(突出陈涉很弱);陈涉与秦国的对比;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极言秦在攻势时的强大,但在守势时的不足与迅速败落,有利于说服处于守势的汉文帝要采取守势应有的策略,休养生息,施行仁义。三、小结 过秦论给予我们什么重要启示? 人心向背对于治国的重要性。四、文言基础知识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