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120915560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教学重点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本文展现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史发展、当代风貌、文物古迹、民风民俗,带领读者全面了解丽江。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丽江在自然和人文审美方面的主要特点。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作者用“一滴水”串联起了众多内容,同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展开文章,自如地调控着描写的角度和详略,使文章既丰富又精巧,既有诗意又有童趣。无论是教师指导还是学生自读,都可以将把握文章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作为重点,也可进行仿写训练。同时,可以让学生自主体会作者在景

2、物描写中寄寓的感情。3,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本文的语言富有诗意,抒情性、节奏感都很强,既很形象,又有厚度,透着哲理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带着想象反复朗读、品味:作者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颇具匠心,其技巧值得学生欣赏、效仿。课文研读一、整体把握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植物园。回到丽江城后,受友人所赠十三卷本云南史料丛刊的“诱惑”,阿来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着众多写丽江的佳作,面对着丽江的千头万绪,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然”(小资与艳遇概括不了真正的丽江)。最终,阿来写出了这篇文章,我

3、们也就有了这篇课文。文章共16段,内容非常丰富,结构却很清晰,作者同时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展开文章,以“一滴水”作为线索和流动的“镜头”,串起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史发展、当代风貌、文物古迹、民风民俗。从时间的维度来看,本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1一5段,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第6一16段,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从空间的维度来看,第一部分由高而下,从雪峰直人地下;第二部分则是平地起伏,接近一般游人的视角。两部分连在一起,恰好是一滴水从在玉龙雪山之巅形成到汇人金沙江的真实时空历程,文章就在这样一个真实的叙事框架中缓缓展开,让虚构的叙事者娓娓道来,构思之巧妙令人赞叹

4、。第一部分中的第1、2两段,讲述“一滴水”的前生,更描述丽江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最重要的地理标志一一珏龙雪山。文章一开头就营造出从峰顶俯瞰的空间高度和地质时代的时间长度,气势不凡。接下来的三段,借水的行程,描写山林的风光,更重要的是以简约而又形象的语言,极具概括性又不失具体地表现丽江城(特别是四方街)的建成史和成名史。记录了对丽江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人物。然后用几笔简略的描写,展现溶洞的幽暗,让“一滴水”暂时退隐幕后,这既是一般所说的“过渡”,也是文章进行时空转换与跳跃的准备。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它本身构成一个局部的时空线索。就时间而言,从白天写到黄昏、夜晚,继而写到次日黎明;就空间而言,从

5、城外的黑龙潭,城边的大水车,循玉河人城,穿越丽江城后汇人城外的金沙江。经过第6段的过渡,第7段从国际化的视角开始表现今天的丽江游人丛集、名声远播的盛景,这其实是第5段中徐霞客“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的一种延续与发展。作者行文中时时扣住玉龙雪山,既使文章前后相扣,也表现了丽江古城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下文“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的评述预作张本。第10一15段是文章集中描写丽江城的部分。作者首先描写古城人口处的大水车,这既是游丽江的实情一一很少有游客不在大水车这里驻足的,同时也集中表现了丽江与水、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接下来写“一滴水”穿

6、越城市的见闻,由于水的“流速”很快,不断地穿越和跳动,使作者“理所当然”地可以采用快速、简约的描写手法,对每一个描写的“点”都是几笔带过。总体来看,他描写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群组”:一是丽江深厚的文化传统,包括手工艺、音乐和东巴文字;二是丽江人的日常生活,包括民居的建筑形制、种植花卉的传统、主人与游客之间的和谐关系;三是丽江美丽的夜色,夜色中人的活动与心境;四是丽江城外果园、田地的夜景,突出其通透与静美。这些内容既能体现丽江的特点(特别是人文方面的特点),其中大部分又是游人来到丽江最典型的见闻,作者选材的匠心于此可见一斑。从第15段开始,文章又回到对自然的描写中,慢慢收束,并回应开头处对丽江城

7、所处自然环境的描写。第16段点题,收束全文,时空线索在此最后交织并戛然而止,作为线索和镜头的一滴水,也“跃人江流,奔向大海”。文章结得简洁明了,而又留有余韵。这篇文章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是作者在详略安排上处理得相当到位。总体而言,他并没有把描写的重点放在景物的“形”和风貌的“事”上,而是着重抓其神髓。所以,文中较少具体详细的刻画,往往是寥寥数笔,画出主要特点,笔触就立刻跳开。具体而。,作者把重点放在表现丽江的人文内涵上,无论是对城市历史的追述,还是对城市现状的概述,特别是对城市的具体描述,都主要突出“人”的要素:建城的木氏家族、为丽江扬名的徐霞客、世界各地的游人、白发老者、浇花的房东、寄居的

8、客人、夜游欢饮的游人等。作者集中描写人创造的历史文化,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人与这座城的美好相遇,使得文章具有一种文化、社会意义上的厚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者对文章重点的选择是合乎实际的,因为丽江本身对游客的吸引力,其实主要就来自其独特的人文风情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在叙述和描写中,借“一滴水”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感情,有久久的渴望,更有由衷的赞美一一一赞美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赞美丽江古城与自然的美妙融合,更赞美丽江的醇美、和谐、沉静。在游记散文中,情景合一是基本要求,但直接的抒情并不符合中国文学含蓄委婉的审美风尚,因此,尽管“借水抒情”已经让作者获得了相当大的抒情自由,但他的抒情仍然

9、主要是靠描写本身和精到的评述来表达的。二、素养提升游记不是简单的参观记录或单调的景物描写,它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自由的文体,好的游记既要得读书思考之助,也要讲究写法上的创新。在这两方面,一滴水经过丽江都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首先,在本单元的几篇游记中,本文内容的丰富性上是比较突出的,这些内容并不都是行程中的见闻,很多都来自作者的积累。作家徐迟曾说游记要有“一、政治经济情况;二、历史地理背景;三、社会风土人情;四、最好还要有人有事”(漫谈游记)。这些内容,在本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阿来在写作本文之前对丽江已经有相当的了解,还先后阅读过云南简史和云南史料丛刊(这套书的第十二卷就有很多关于川滇藏区和丽

10、江当地的重要史料),这都为他写作本文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正如另一位作家孙犁所说的,“两万的关系,读万卷应该在前,行万里应该在后;不然,只是走了路,爬了山,还是写不出好的游记来”(万里和万卷)。正由于对自己要写的对象有比较充足的资料准备和理性认识,作者在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把这些内容自然地融人文章的整体中去,并不显得堆砌、臃肿。其次,本文在写法上有别于一般的游记,颇有新意。总的来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游记创作中的创新精神,壶口瀑布的时间和视角选择,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大量呈现作者的身体感受,登勃朗峰中奇妙的联想和奇特的经历,都透出新意;但是,本文在创新的程度方面显然更为突出。作者

11、在文中虚构了一个旅游者兼讲述者一一一滴水”,既用它串起文章,形成时空线索,又用它与读者交流,抒发情怀,这就使文章在“展现”之余又有“讲述”,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除此之外,本文并不拘泥于详细描写具体景物,而是着力表现景物背后的丽江的人文精神,采用的是全景呈现、突出内涵的写法,这与常见的游记也有所区别。作家王充闾在总结自己的游记创作经验时曾说,游记需要找到独特的“点”,“它是艺术构思的起始点、切人点,是感染读者的最佳向导,是作家与读者心灵交流的焦点的最佳选择”;同时,他认为游记可以“换一种手法”来写,“也就是从大处落墨,做全景式叙写。不侧重当时、当地每一个具体景物的描摹,不局限于个人所见事物本

12、身,不停留在某件具体事物上,不着意于刻画个别情节,而是把山水自然当作一部大书,捧起来读”0我写纪游散文)。这两条创作经验,用来评述本文写法上的特点是比较恰当的。三、问题探究1.作者以“一滴水”贯串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游记属于写实的文体,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点”来贯串全文,既要考虑文章写作方面的因素,还要合乎描写对象的实情。丽江本身就以水见长,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古城的评价中就指出丽江“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水既是风景,也是丽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作者选择“一滴水”而不是“一片云”“一口鸟”,充分考虑了描写对象本身的特点。“一滴水”既通

13、古贯今,又由高而下,容易把时间和空间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游记离不开游踪,但具体、实际的游踪又容易将作者束缚住,使文章在表现方面面临种种局限,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水滴的流动,设置了一个与真实游踪有相似之处,在表现内容时又有很大自由度的“虚拟游踪”,这样就可以将按照一般写法需“旁逸斜出”加以介绍的内容也纳人到游踪所见的范围内,从而拓展了文章的表现范围,也不会让文章产生太多枝节。用“一滴水”贯串全文的另一个好处是获得了自由的视角。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选用视角非常灵活,“看”的方式也很多样: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一瞥即逝。如此多样的

14、视角和观察方式,使得文章对描写对象的表现既全面又灵动,如果采用传统的“作者游踪、作者视角”的写法,是很难做到的。事实上,在实际的游程中,游览者也很难“并取”这么多的观景视角。灵活的视角和观察方式,使作者在安排文章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一方面,本文通过一些在时空上不相连属的景物来表现今天的丽江,这种写法的缺点是景物之间容易出现断裂。一般的写法需要相当数量的衔接文字来消除断裂感,而本文作者只需要简单交代一滴水”的流动就可以完成一个景物到另一个景物的过渡,文章轻灵而生动。另一方面,对一些作者想“点到”却不愿详细描写的景物、事件(如东巴文字、主人与客人的对话、游客在晚间的活动等),作者常常利用“水滴”

15、的流动或跳跃,点到即止,“理由充分”地不做详细描写。这样的写法虽然“不细”,不能穷形尽相,却能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引发联想与想象,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与思考。正如王充闾所说的,“在散文创作(包括游记)中,愈是自由地联想、概括,省略一些事物的特殊过程、众多细节、微妙差异,形象往往愈是鲜明。没有概括,就难以进行形象的净化与情思的聚焦”(我写纪游散文)。作者之所以能大量地、毫无窒碍地使用这种写法,与用“一滴水”贯串全文有密切的关系。最后,“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曲。虽然游记的抒情多采用第一人称,但设置“一滴水”这样一个人格化的文本内部抒情者,无

16、疑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交互性,也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真切深挚。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独特之处?阿来的文学生涯是从写诗开始的,他的散文往往带有诗意。就本文而言,语言的诗意首先体现在抒情性与节奏感上。例如,“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连续使用“看到了”,赋予简略传神的描写一种抒情的意味,句子内部有短有长,有整有散,节奏多变,带着诗句一般的弹性。又如,“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人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连续的两个“想”、三个“被”,“那样”与“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断开,在有意识的重复中,在长短节奏的鲜明对比中,强烈地表达了“一滴水”的心愿。再如课文的最后一段,反复强调“作为一滴水”,连续使用“我来到”“我知道”“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