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913917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台州中学高三期中理综物理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6分,4小题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安培发现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abcdO+q-q15图示为真空中半径为r的圆,O为圆心,直径ac、bd相互垂直。在a、c处分别固定有电荷量为+q、q的两个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置b处电场强度大小为 Bac线上各点电场强度方向与bd线上各点电场强度方向垂直CO点电势一定等于b点电势 D

2、将一负试探电荷从b点移到c点,电势能减小16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滑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两轻杆等长,杆与滑块、杆与杆间均用光滑铰链连接,在两杆铰合处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设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BA当m一定时,越大,轻杆受力越小B当m一定时,越小,滑块对地面的压力越大C当一定时,M越大,滑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越大D当一定时,M越小,可悬挂重物C的质量m越大图甲17如图甲,一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下端固定于桌面,现将一物块放于弹簧上同时对物块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外力,并使系统静止,若将外力突然撤去,则物块在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前的速度时间图像(图中实线)

3、可能是图乙中的( )图乙CBDA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小题6分,3小题共18分,每小题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8.运动学中有人认为引入“加速度的变化率”没有必要,然而现在有人指出“加速度的变化率”能引起人的心理效应,车辆的平稳加速(即加速度基本不变)使人感到舒服,否则人感到不舒服,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运动学角度的定义,“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应是m/s3 B.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t图像,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D.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

4、,如图所示的a-t图像,已知物体在t=0时速度为5m/s,则2s末的速度大小为8m/s第19题图19如图所示,小物块从距A点高度h处自由下落,并从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经过最低点B后又进入半径为的半圆弧轨道BC,图中C点为轨道最高点,O为半圆弧轨道BC的圆心,两轨道均光滑且在最低点相切,重力加速度为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块能从轨道BC的最高点C飞出,则下落的高度h可能为B若已知下落高度h=R,则可求出物块打到轨道AB上的速度大小C释放的高度越高,在轨道BC的最高点C和最低点B的压力差越大D若物块从最高点C飞出后,碰到轨道AB上的速度方向可能与过碰撞点的轨

5、道切线垂直20.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负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A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B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D若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再将下极板 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细线定滑轮盘和重物小车和砝码打点计时器纸带21. (10分)(1)图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盘和重物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

6、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填写所选选项的序号)。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盘和重物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盘和重物,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盘和重物,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 A.M=2

7、0g,m=10g、15g 、20g、25g、30g、40g B.M=200g,m =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 =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 =20 g、40g、60g、80g、100g、120g 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x5、x6。已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关于小车的加速度a的计算方法,产生误差较小的算法是。A B C DB光电门金属球A接计时器甲22(10分) 如图甲所示,一位同学利用光电

8、计时器等器材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一直径为d、质量为m的金属小球由A处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能通过A处正下方、固定于B处的光电门,测得A、B间的距离为H(Hd),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d = mm。小球经过光电门B时的速度表达式为 。多次改变高度H,重复上述实验,作出随H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当图中已知量t0、H0和重力加速度g及小球的直径d满足以下表达式: 时,可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实验中发现动能增加量EK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EP,增加下落高度后,则将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9、”)。乙23(16分)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0=4m/s的速度沿倾角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1)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a1;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第24题图24(20分)某同学骑自行车沿一倾角为q 的斜坡从坡底沿斜坡匀速向上行驶,后轮转动N圈时到坡顶(其间该同学不间断的匀速蹬踏),所用的时间为t。已知自行车和人的总质量为m,轮盘半径为R1,飞轮

10、半径为R2,车后轮半径为R3,重力加速度为g。上坡过程中斜坡及空气作用于自行车与人的阻力大小恒为f,车轮与坡面接触处无打滑,不计自行车内部各部件之间因相对运动而消耗的能量,斜坡足够长。求:(1)自行车匀速行驶的速度v;(2)该同学沿斜坡向上匀速行驶过程中消耗的平均功率P;(3)该过程中自行车轮盘转动的圈数。25(22分)如图所示,A、B是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相距为2L,分别带有等量的负、正电荷,在两板间形成电场强度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A板上有一小孔(它的存在对两板间匀强电场分布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孔的下沿右侧有一条与板垂直的水平光滑绝缘轨道,一个质量为,电荷量为的小球(可视为质点), 在

11、外力作用下静止在轨道的中点P处。孔的下沿左侧也有一与板垂直的水平光滑绝缘轨道,轨道上距A板L处有一固定档板,长为L的轻弹簧左端固定在挡板上,右端固定一块轻小的绝缘材料制成的薄板Q。撤去外力释放带电小粒,它将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穿过小孔后(不与金属板A接触)与薄板Q一起压缩弹簧,由于薄板Q及弹簧的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可认为小球与Q接触过程中不损失机械能。小球从接触 Q开始,经历时间T0第一次把弹簧压缩至最短,然后又被弹簧弹回。由于薄板Q的绝缘性能有所欠缺,使得小球每次离开Q瞬间,小球的电荷量都损失一部分,而变成刚与Q接触时小球电荷量的。求:(1)小球第一次接触Q时的速度大小(2)小

12、球从一次接触 Q,到本次向右运动至最远处的时间TLLL-A+BPQ(3)假设小球第次弹回两板间后向右运动的最远处没有到达B板,试导出小球从第次接触 Q,到本次向右运动至最远处的时间Tn的表达式;(4)若,且小孔右侧的轨道粗糙与带电小球间的滑动摩擦力为,试求带电小球最终停止的位置距P点的距离。答案:14. B 15. C 16. A 17. A 18. AD 19. B 20. ACD 21 B C D(每空2分)22 7.25nn d/t 或 增加 23.(1)由题图乙可知,木块经0.5s滑至最高点 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上滑过程中: 代入数据得 (3)下滑的距离等于上滑的距离:x=

13、 =1m下滑摩擦力方向变为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下滑过程中:mgsin-mgcos=ma2解得:a2gsingcos100.3510 =2m/s2下滑至出发点的速度大小为:v=联立解得:v=2m/s 24.(1) (1分) (2分)(2) (3分) (1分)(3) (2分) (1分) (其它正确解法同样给分)25(1)(5分)设小球第一次接触Q的速度为v,接触Q前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qE=ma 对于小球从静止到与Q接触前的过程,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2=2al 联立解得v= (2)(5分)(3)(6分)小球每次离开Q的速度大小相同,等于小球第一次与Q接触时速度大小v= 设小球第n次离开Q向右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n,速度由v减为零 qnE=man 1分所需时间为tn,小球离开Q所带电荷量为qn,则 联立解得 2分小球从第n次接触Q,到本次向右运动至最远处的时间 2分 1分 (4)(6分)假设小球第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