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黄河大合唱西师大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868926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黄河大合唱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黄河大合唱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黄河大合唱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黄河大合唱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黄河大合唱西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黄河大合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读懂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感受乐曲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六、七、八段。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感受乐曲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以及黄河大合唱的CD。学生:搜集了解黄河大合唱和当时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教学设计来源:学科网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15.黄河大合唱。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以及有关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来源:学。科。网黄河

2、大合唱是我国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3.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黄河大合唱的CD,听了以后说说你的感受。这篇文章的作者于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看到了抗日军民在紧张而沉着地准备投入战斗,心潮澎湃,无比振奋,于是,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了下来。二、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扫除生字词障碍。2.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3.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写的

3、是演出的情景,哪些写的是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三、欣赏演出1.读课文第4段,说说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合唱队。2.读课文第5段,为什么说这个乐队很奇特?你从中想到了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3.细读课文68段,分别找出写演出和作者的联想与想象的句子,反复品读,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4.指导读好6、7、8段,注意朗读力度的把握,气势的渲染,从而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达到熟读成诵。学习第7段,要引导学生注意几个细节描写,“举”、“捏”,凝聚了千钧之力,蓄势待发;一个“劈”字,便如洪水“冲出闸门”,气势磅礴,势不可挡。四、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部分学生自由读第10、

4、11段,说说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子来体会: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和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战士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沉着刚毅,蓄势待发,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经得起任何巨大的考验,斗志昂扬,英勇无畏。“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

5、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在小号的号音中,挥动着大刀长矛,跟在部队后面,唱着雄壮的歌曲,迎接战斗!”这是作者展开的想象,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儿女英勇无畏,不可战胜。作者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战斗的热烈场面,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五、回归整体,情感升华1再听黄河大合唱CD片段,结合课文谈体会。2再次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实现情感的升华。六、学习生字1强调读准“槌”、“闸”、“蚕”的读音。2生字扩词,加以运用。3记清字形,工整地书写。特别是“炯”字右边与“同”字的区别。来源:学。科。网七、选做题1摘抄文中鲜活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2朗读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朗诵词或歌词,开展一次朗诵比赛。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