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09913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5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一、简答题1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案】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1)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仟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

2、,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2)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它不包含人和社会的因素;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小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更加困难。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经过反

3、复实践和探索,才能达到正确认识。(3)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解决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对立统一问题,不仅有利于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更有利于人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我们只有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客观规律才能按人们的目的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才能获得对必然性的认识,才能创造理想的世界。 2 简述物质生产对科学的作用。【答案】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其中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科学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对科学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力一面:(1)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

4、动力。(2)物质生产为科学研究提供的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的水平,决定科学研究的水平。(3)物质生产为发展科学所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在物质生产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决定着科学技术物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的可能和速度。 3 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错误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但错误的历史唯心主义为什么会产生并占据一定的历史地位?【答案】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错误的。但是产生历史唯心主义也有其合理的根源。(1)阶级根源对社会历史的解释,直接

5、同各阶级的利益有关。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分离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剥削者总是垄断脑力劳动的特权,被剥削阶级则被迫从事物质生产劳动。所以,剥削阶级必然夸大脑力劳动的作用,夸大个别人物的聪明才智的作用,贬低物质生产活动的作用,贬低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群众的作用。(2)社会根源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唯心主义之所以能独占统治地位,还因为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规模狭小,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缓慢,因而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不到物质生产及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3)认识论根源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而

6、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又的确比一般的个人要大得多,突出得多。所以,如果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只停留在人们的思想动机上,特别是只着眼于少数英雄人物的思想动机上,就会片面夸大他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把它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于是得出英雄创造历史的结论。总之,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4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答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实践方面看认识,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不仅为认识的能动性找到了客观现实的基础,而且在哲学史上第一次解决了认识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与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基础相统一的问

7、题。以科学实践观为其基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能动的反映论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生的前提,即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及其相互作用都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就没有现实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也就没有现实的认识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仅指发生学意义上的认识来源,更主要是指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是在实践中通过视、听、嗅、触等感官活动接触事物的现象,并透过现象发现本质、透过个别把握一般、透过偶然掌握必然,达到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

8、进步和理论创新。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在广度、深度上不断发展的根本。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还在于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认识范围的日益拓展、认识水平的日益提高、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的日益丰厚,都与认识手段和条件的不断更新密切相关,而这正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就要通过实践不断改造自然物和社会关系,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和创造其他生活条件。人要在实践中达到预想的目的,就必须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有所认识。人的认识活动主要有两方面作用:对事物的解释功能,即以规律性的认识解释事物; 对人的行为的指导功能,即以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9、的标准人的认识是否符合认识对象,是否具有真理性,既不能从认识本身得到证实,也不能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判明,只有通过实践,即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得到检验。(2)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内容认识既依赖于实践,在认识活动和发展过程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特殊的规律。作为主体以观念的形式把握客体的活动,认识可能与实践完全同步进行,也可以在直接的实践之后认识客体,或超前于直接的实践塑造客体。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实践的决定作用,又要注意认识自身具有的相对独立性。表现认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从总体上看,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性的作用,导致实践的失败。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实践检验其正确性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实践活动自觉性的过程。(3)总结就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强调要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与认识、知与行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实践与认识、知与行的关系,才能正确而有效地从事实践活动。 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