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之《西方美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789139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之《西方美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之《西方美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之《西方美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之西方美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简答题1 简述但丁的文艺思想。【答案】(1)诗为寓言说但丁的文艺理论主要地见于两部著作:给斯卡拉族的康?格朗德呈献神曲的天堂部分的一封信和论俗语。但丁的文艺思想显然还带有中世纪经院派神学的神秘气息和烦琐方法。但丁认为文艺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他没有把美和善看作一回事,主张文艺在内容上要善,在形式上要美。(2)论俗语但丁的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是论俗语。“俗语”是指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即拉丁语相对立的各区域的地方语言。但丁首先指出“俗语”与“文言”的分别,并且肯定了“俗语”的优越性之所以抬高俗语就是要文学更接近自然和接近人民,具体表现:a

2、. 依但丁自己的解释,他“筛”字的标准完全看字的声音。b. 但丁所要求的诗的语言是经过筛沥的“光辉的俗语”,他主张诗歌应该从保姆学来的语言为基础,经过筛沥,沥去有“土俗气”的因素,留下“最好的”,“高尚的”因素。但丁在论俗语里侧重的是词汇问题但是他也顺带地讲到诗的题材,音律和风格的问题,并把风格分为四种:a. “平板无味的”,即祜燥的陈述;b. “仅仅有味的”,即仅做到文法正确;c. “有味而有风韵的”,即见出修词手段;d. “有味的,有风韵的而且是崇高的”,即伟大作家所特具的风格。 2 简述希腊文化的概况。【答案】(1)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极盛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即柏拉图和亚

3、里士多德的时代。和希腊社会经济基础和一般文化情况密切联系着。(2)西方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地中海东部爱琴海一带的岛屿以及希腊半岛(巴尔干半岛)。(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对自由民的强取蒙夺,财产日渐分化,农业的发展日渐趋向土地集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土地贵族阶级,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由于战争的频繁,交通的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象雅典那样拥有海港的城邦里,农业经济日渐转到工商业经济。(4)流传下夭的古希腊文化主要是奴隶主的文化希腊神话a. 希腊神话有很大一部分保存在荷马史诗里。b. 希腊神话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里。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希腊的音乐、建筑

4、,绘画,雕刻等艺术也都很繁荣。(5)希腊美学理论具有丰富的文艺实践做基础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在雅典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到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的原因a. 随看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便日渐繁荣,这就带动了哲学的研究。b. 工商业的发展所造成的阶级力重对比的变化(民主力重的上升)。c. 由于希腊在贸易和战争中和斐尼基,波斯和埃及各民族发生日益频繁的接触,外来的文化思想对希腊也起了激发哲学思考的作用。 3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案】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主要有:(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

5、灵的蓦然领悟在此一发现之前,作家都有相对长久地沉思于某一事物的心理经验,即“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蓦然领悟的发生,只不过是内心经验酝酿后从國限下破土而出。(2)艺术发现体现着作家深层的心理内容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看深层的心理内容。对作家来说,这种独特的眼光和非凡的观察力不是外在于他的东西,也不仅是某种技巧、方法,甚至也不仅是天才,而是和他的内在蕴藉有关的深层心理内容的外射。他之所以能在此事物中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是彼时彼境的需要、情绪、态度、价值观和凝聚成团的早先经验等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的无意导向。(3)艺术发现中的夕陆事物只是一个机缘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

6、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从物理世界看,手指活动只是有机体机械力的运动,当茨威格由此而发现赌徒正在挣扎蓿的灵魂的时候,便融进了自己的内在体验。(4)艺术发现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这个创造物灌注看作家的内心经验,近似原物实际却是世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例如周致颐所礼赞的莲花,其外表并没有超出它在自然界的植物性状,但蕴涵着士君子高雅情操的莲花却是独特的“这一个”。 4 简要介绍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一文。【答案】(

7、1)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意义它在近代是第一篇论文,认真地企图确定古典主义文艺与浪漫主义文艺的特征和理想,给予它们以适当的评价,并且指出这两种创作方法统一的可能性。(2)论文的思想内容席勒从分析人对自然的爱出发。他所理解的自然是广义的,包括外在自然(现实)和内在自然(人的本性)。(3)素朴诗人和感伤诗人产生的原因和心里特征诗人或则就是自然,或则追寻自然,二者必居其一。前者使他成为素朴的诗人,后者使他成为感伤的诗人。(4)素朴诗人和感伤诗人的比较这两种诗人由于社会情境所造成的心理类型不一致,在艺术创作方法上也就不同a. 在讨论这种不同时,席勒在西方美学史中首次明确地指出古典主义(实即现实主义)的

8、摹仿现实与浪漫主义的表现理想的分别。素朴诗人所反映的是直接现实,感伤诗人所反映的是由现实提升的理想,前者是纯粹客观的,后者是透过主观态度来反映客观世界的。b. 席勒有时把素朴诗与感伤诗的对立看作“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对立,席勒在指出素朴诗直接反映现实,感伤诗表现理想之后,接看就指出这两种创作方法是可以统一的。素朴诗是纯粹客观的,感伤诗是要表现诗人主观态度和情感的这个分别的根源还在于素朴诗人坯没有把主体(人)和对象(现实)看成对立,而感伤诗人则相反,要透过已分裂独立的主体来看已分裂独立的对象,这就是所谓“把现实提高到理想”来看。这中间还可看出自发与自觉(“反思”)的分别。就一般说,素朴诗属

9、于尚在自然状态的古代,感伤诗属于已开化的近代。素朴诗只有一种处理方式,因为它“追随单纯的自然和感觉,局限于对现实的摹仿”。至于感伤诗人则“要应付两种互相冲突的东西”,现实和理想,这双重原则究竟是哪一个占优势,就决定在处理方式上可以有分歧。(5)感伤诗的种类:讽剌诗或哀挽诗讽剌诗“把现实写成引起反感的对象”现实之所以引起反感,是因为它与作者的理想发生矛盾,讽剌诗是作者凭理想对现实的批判讽剌诗在性质上可分两种:a. 惩罚的讽剌诗须真有崇高的性质,最好的例子是斯沃夫特和卢骚。b. 嘲笑的讽剌诗须具有美的性质。后一种不应流于“玩笑”,否则就会失去对无限的向往. 哀挽诗:“把理想写成令人向往的对象”a. 哀挽诗的分类“自然和理想或则是哀伤的对象,即自然是描绘为已经丧失去的,理想是描绘为尚未达到的;或则是欣喜的对象,即自然和理想都表现成为现实。前一种是狭义的哀挽的诗,后一种是最广义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