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333教育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781892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333教育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333教育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333教育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333教育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一、简答题1 请简要谈谈学习理论与人性观的关系。【答案】学习是影响和决定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学习问题,并提出了各种学习理论。但是,早期的学习观点长期附属于哲学,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因此这些理论往往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辩色彩,还缺乏足够的科学实验依据。人们对学习的看法常常与其对人性的理解直接相关。人性观,通常包括人性的善恶和人性的获得两个方面。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有人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善良的; 有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坏的、邪恶的; 也有人主张中性论,认为人的本性既不善也不恶。在

2、人性的获得问题上,有人主张内发论(理性主义者),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个体对环境事物认识后的主动选择; 有人主张外烁论(经验主义者),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个体受环境条件支配而被动形成的; 也有人主张互动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出现了性善内发论、性恶内发论、中性内发论、中性外烁论、中性互动论等五种典型的人性观。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以上五种典型的人性观分别与学习心理学历史上的自然展开说和人本学习论、官能训练说、理念回忆说和认知学习论、统觉形成说和联结学习论、联结一认知学习论和建构学习论相对应。 2 心智技能的作用【答案】(1)心智技能是经验获得的必要条件心智技能与经验获得的关系十

3、分密切。任何个体的经验,都是在个体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发生的。经验的获得,一方面需要有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作用,同时也需要有作为活动主体的对活动客体的反作用。动作是经验获得的手段,经验是动作的产物。心智动作是获得理性经验的手段,理性经验是心智动作的产物。(2)心智技能是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心智技能不仅对知识经验的获得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问题解决是受目标指引的认知性操作序列。问题解决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才能实现。这些心智动作,构成了一种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心智技能。它对问题解决活动起着直接的调节与指导作用,是这一活动正确而

4、又顺利进行的保证。(3)心智技能是能力形成发展的基础之一能力作为类化了的经验,是概括化与系统化了的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能力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活动的自我调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心智技能作为获得理性经验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心智技能可以通过对于知识经验的作用来影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能力作为活动的稳定调节机制是在获得知识、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迁移,不断概括化与系统化而实现的。所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依赖于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获得及类化,同时也依赖于心智技能的获得及类化。心智技能的获得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3 简述操作整合阶段和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5、答案】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其动作特点有:动作品质: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分解动作联成整体,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动作控制: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其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概括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其动作特

6、点有:动作品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一式。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4 综合分析社会规范背离的形成原因。【答案】社会规范背离是个体社会学习中的异常行为,成因极为复杂,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受社会环境、家庭与学佼教育的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与个体本身的思想基础与心理特点有关,因而是外在因素与内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1)社会规范背离的外部动因社会规范背离的外部动因,来自于由家庭、社会与学校一方所构成的微社会环境中的消极

7、的客观因素。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是个体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家庭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以经济为基础的亲情关系,家庭对个体道德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最早、最深远、最持久的。家长的言行对孩了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家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孩子的品德与个性影响很大。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特殊的发展阶段往往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对人的道德发展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时期,容易受不良影响而产生社会规范的背离行为。学校教育中的失误:学校未能真正将德育放在首位,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

8、德育的现象; 学校德育生态环境不良; 德育的内容与方法陈旧,未能适应时代的需要。(2)社会规范背离的内部动因个体的微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通过个体内部的主观因素而起作用的。这种内部动因既有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也有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概括为下列几方面:受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驱动,产生种种不合理的需求。受错误的道德观念与道德逻辑的支配。道德意志薄弱,抗诱惑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情感冲动,感情扭曲。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半成熟与半独立时期,可塑性大,可变性也大。 5 试述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答案】(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

9、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己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己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6 什么是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如何? 安德森和加里培林是怎样看待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的?【答案】(1)心智技能的含义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心智活动是指在人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言语,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心智技能相比于操作技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与操作活动不同,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由于心智活动是对观念性对象进行的加工改造,心智活动是借助于构造上与机能上不同于外部言语的内部言语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活动的存在。因而心智动作的执行,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具有内潜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因为内心智动作是借助内部言语这一工具进行的。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