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科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705753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科版 福师大教授余文森老师曾说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就科学课而言,学生发展了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而学生在这课的学习过程应该不是图式改变的顺应过程,而是图式扩充的同化过程。 一、科学概念有效发展 “学生发展”作为好课的第一特点,从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角度,细化为三个视角:科学概念(认识)的发展、科学技能的发展和科学态度的发展。从课堂观察来看,科学概念的发展是可观察也是可测量、可言说的。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池塘取来的这杯水

2、时,很多学生认为可能有微生物,他们观察时发现“有许许多的点,有白色沉淀,有黑点,水是黄色的”等信息都推测水里可能有微生物。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微生物这个词并不陌生,但他们并不了解微生物,他们把物体和生物两个概念有所混淆。学生获得的这些信息,只能说这杯水里有其它物质,不能说明里面有生物。课堂上学生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后,讨论这滴水里是否有生物时,学生是这么说的: 生:一个小圈就是一个生物 生:会运动 生:有时跑得快,有时跑得慢 生:外面有一层保护膜,像鱼卵,里面有 生:很多围在一起,会动。 生:肯定是生物,围着黑黑的东西在动,可能在繁殖。 可以看出,学生的认识和原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活动中不断

3、地丰富对微生物内涵的认识,丰富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把获得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也就是说学生的概念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课堂给学生建构了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的关联。 二、过程方法有效提升 在过程和方法上,今天的孩子是五年级,而且是第一次使用显微镜,后者我们没想到的,所以虞老师很注重指导“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小组活动时还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这样学生基本会使用显微镜观察。 整堂课中我们至始至终体现了科学学科的本质实证,以寻找证据为整堂课的线索。如:这杯水中有生物吗?你的理由是什么?这滴水中有生物吗?你观察到哪些现象说它是生物?这样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地找证据,这样的观察不是纯粹的观

4、察,而是有思维介入的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时他们有目的的去寻找标本里是否有生物,然后再次借助视频进一步找证据,最后再借助文本找间接证据,这样学生找证据中不断建构“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这一科学概念。而且在活动中从“肉眼观察”到“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再到“用温州大学生物实验室的更先进的显微镜观察”,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观察工具不断改进能让我们观察到生命世界更多的秘密,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这样有效地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课堂氛围民主和谐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强调教学民主,不过,没有一门学科要像科学课一样,将氛围民主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张红霞曾说过“如果科学课不讲民主

5、,那还有哪门课程需要民主,科学素养该如何落实呢”。科学课的氛围民主主要体现在两个视角:把时间还给学生和尊重学生的理论。 1.关于时间分配 章鼎儿老师关于“40分钟的时间分配、使用的问题”有精辟的论断,他认为当前课堂关于时间分配给谁的问题:一是给老师的活动时间老师直接控制下的时间;二是给学生的活动时间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性的时间。在时间分配的背后,折射出教师是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民主。 这节课共用了41分钟,其中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学生用共用了20分钟时间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并进行小组交流,再加上导入环节的观察活动、看视频活动、阅读资料和集体交流等,这节课学生活动的时间已超过30分钟,可以看出教

6、师已经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体验,得到发展。 这节课导入和肉眼观察共用了8分钟,只是为了铺垫的话,那不合算。该环节原意是想给学生的新的学习提供一个先行组织者,但这节课没用很好地落实,如果不能承载更多的东西,那这步就可尽量简略,节省时间,让学生观察交流。 2.关于尊重儿童和读懂儿童理论 学生有自己的理论,而这种理论,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提供良好的交流他们的想法的机会。不管是观察前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还是观察后交流发现、整理发现,无不体现了课堂气氛的和谐、民主和宽松。但在读懂儿童理论上,虞老师在引领学生交流时还要下功夫。学生交流发现时说: “里面有微生物,泡泡,里面有黑点,在流动。” “有很多微生物在跳来跳去” “有小圆点,像汽车一样,高速,一下子不见了,有的透明的会挥动,还有的像虫子慢慢的爬。” 虞老师意图先引领学生交流现象,再把现象整理成证据。但是交流都停在表面,没有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如果再引领学生把“流动”、“跳动”、“高速运动”、“爬”等词进行深入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这种运动是生命意义的动,而不是随波逐流。 总之,这是一节有意义的课,扎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充实的课;是生成性的课,丰实的课;但这节课还是一节有待完善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