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9604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简答题1 信息加工观点是如何解释学过程的?【答案】随着信息理论、计算机模拟等研究的进展,人们试图将人类学的过程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类比。依据信息加工观点,所有的学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内在心理动作对外在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与输出。其中梅耶的学过程模式是信息加工观点的代表。学者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首先产生注意(A ),通过注意来选择与当前的学任务有关的信息,忽视其他无关刺激,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的原有知识(B )。新输入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学者找出

2、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C ),并与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联系(D )。被理解了的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E )。在特定的条件下,学者激活、提取有关信息,通过外显的反应作用十环境。新信息被学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显的反应。 2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答案】(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问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

3、多种练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 什么是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 它们对教学活动有什么作用?【答案】(1)教学测量与教学测验教学测量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这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测量的目的是考核教学成效,即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德等的形成状况; 由于教学测量的对象是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德等的形成状况,它只能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间接测量。因此,测验量表的科学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必要前提; 教学成效是通过量化的学绩进行考察的; 在分析教

4、学测量的实质时,还必须注意它和教学测验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教学评价必须对学绩测验数据所表明的教学成效作出确切的诊断。诊断教学成效即依据教学目标,运用学绩测验数据,判明学生知识、技能、规范的掌握程度及能力与品德的形成状况。教学评价必须对教学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教学测量与评价之间的关系教学测量与评价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测量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将结果予以数量化),并不考虑结果的实际意义。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判断(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以了解结果的实

5、际意义。虽然教学评价是一种主观判断,但是这种主观判断必须以教学测量所得的客观描述为依据。(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本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学状况,改进教师教学,从而促进学效果的提高。反馈一调节功能通过教学测量与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能力与品格的形成状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影响学生学的各种因素,从而可以更明确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成效,加速心理结构的形成; 而反馈信息能使学生明确自己对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找出学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调节自己的学行为,把时间和

6、精力集中在需要加强的那些方面,以构建完整的能力与品格结构。激励一动机功能教学测量与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不仅调节教学活动,而且可以激励学生的学,起到进一步激发学动机的作用。当学生知道自己的学效果是好的,则可以满足其“获取成功”的需要,从而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增强其学动机。如果反馈的结果说明学效果不好,往往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为了“避免失败”,也可以促使学生把压力变成动力,从反面来增进学生的学动机。 4 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答案】菲茨和波斯纳提出了三阶段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其各自含义与具体特点如下:(1)认知

7、阶段及其特点练者要将组成某种动作技能的活动方式反映到头脑中而形成动作映象,并对自己的任务水平进行估计,明确自己能够做得如何。在该阶段:对示范动作,或者参考书、参考图示进行观察,需要了解所要学的动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和特点,以及各组成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象。(2)联系阶段及其特点在这个阶段,学者的注意力己从认知转向动作,逐渐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但是他们常常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之际,往往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3)自动化阶段及其特点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所学的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己

8、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的像话协调以达到自动化。 5 什么是操作技能? 西方心理学家是如何看待操作技能的形成的?【答案】(1)操作技能的含义操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是通过学而形成的和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绘画; 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等都属于操作技能。操作技能还具有与新智能不同的一些特点。首先,操作技能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 其次,操作动作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2)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实质主要有两种观点:a. 操作技能形成的闭合

9、回路理论(closed-loop theory),强调知觉痕迹,知觉痕迹是进行正确运动的一种参照机制,该痕迹包括了对过去运动的记忆,并负责确定运动的进程。知觉痕迹根据来自机体自身感觉系统的反馈信息及其来自外界的反馈信息,来停止或调整运动进程。知觉痕迹因练和恰当的结果反馈而得以加强; 强调记忆痕迹,记忆痕迹负责选择和发动某一运动,它先于知觉痕迹起作用,并随练而得以增强。b. 密特的图式理论,用图式来解释运动学。图式理论认为,操作者可以从每一次的运动经历中抽象出四个方面的信息,并将这些重要的信息组成一套法则。图式理论还认为,运动图式由回忆图式和再认图式构成,每一图式有其自己的作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操作技能的形成是分阶段进行的,随着不断地练,在适当的条件下学者的操作将发生某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以通过各种指标反映出来。为了更好地理解学过程,研究者提出了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模型。a. 菲茨与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是认知阶段。学生尝试理解操作技能的任务及这一任务提出的要求,了解需要做哪些动作,各动作的顺序怎样,从何处可以得到反馈等。此时,学生要选出原来己经掌握的部分技能,并按规定的程序将它们组合起来。这一阶段的主要结果是获-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