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2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4714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2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2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2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2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 形式性合理与实质性合理【答案】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如果所有的行动都可以用量来表不,即能被计算并尽可能以货币单位这一形式来表示,那么这些行动在形式上是合理的,即属于形式合理的经济行动。其合理性的程度由计算的可运用程度决定。实质合理性是指通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动方式,根据某些价值的基本要求,向现存的人的群体供应产品。其合理性的程度与产品的实际分配方式以及被提供产品的人群的范围有关。实质合理性并不满足于日的合乎理性的计算,而是要提出伦理的、政治的、功利主义的、享乐主义的、等级的、平均主

2、义的或者某些其他的要求,并以此用价值合乎理性或者在实质上日的合乎理性的观点来衡量经济行为的结果。 2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答案】托马斯认为,人们在自觉的行动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阶段,即要对他所面对的情景做出解释,赋予这一既定情境以意义,他称此为“情境定义”。 3 社会问题【答案】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和失调现象,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4 精英循环(帕累托)【

3、答案】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小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5 文化滞后(cultural lag)【答案】文化滞后,是指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

4、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或称“文化堕距”。 6 迟发展效果【答案】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7 信度与效度【答案】(1)信度是指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社会现象的程度。简言之就是测量的一致性。若在同等条件下,对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其结果

5、相同,那么测度是可信的。(2)效度是指测量的内容是否同测量的要求(理论前提)相符合。测量的效度有两方面的含义:测量效度是指所测量的指标内涵正是概念内涵,二者在内容性质上是一致的。测量指标应该尽可能涵盖概念,二者在程度上应尽可能重合。 8 新社会运动【答案】社会运动是一种有众多社会成员参加的,有明确改变社会的目标的集体行动。新社会运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转型的结果。新社会运动与传统的社会运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注入了新价值观,新运动方式,运动的支持者也有别于以往的和平运动方式。 二、简答题9 形成竞争的条件有哪些?【答案】竞争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

6、目标的争夺。形成竞争需具备以下条件:(1)它必须是人们对于一个相同目标的追求,目标不同就不会形成竞争。(2)这个被追求的目标必须是比较少的和比较难得的,即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夺取到了目标就意味着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失去丁得到的机会。对于数量很多、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的日标的追求,不能形成竞争。(3)竞争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得目标物,而不在于反对其他竞争者。竞争虽然也是人与人间的一种相互排斥或相互反对的关系,但它是一种间接的反对关系,而不是直接的反对关系。虽然竞争双方中一方的胜利就标志着另一方的失败,但对方的失败不是直接目的而只是间接目的。10简述社会化的基本类型。【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

7、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类型有五种:(1)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它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2)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是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比如,学生在大学里进行的大量学习都是为将来在工作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准备,这种学习过程就是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大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8、。(3)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对于角色新的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比如,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官员都要重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这就是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又称继续社会化。(4)逆向社会化。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就是逆向社会化。在传统社会中,逆向社会化很少见。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变迁速度快,知识更新速度也快,一些成年人往往跟不上形势

9、,他们要想不落伍,就必须接受逆向社会化。(5)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虽然着眼于人的改造,但它并小一定是负面的和强制性的。改造罪犯,让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再社会化,是负面的、强制性的。而其他某些形式的再社会化,比如新兵入伍后要全盘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生活力一式,这虽然是强制性的,但却不是负面的; 一个移民到了新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也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这种再社会化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负面的,反而可能是主动的、正面的。 11比较研究组织现象的五个学科角度的异同。【答案】(1)研究组

10、织现象的五个学科角度的相同点它们都是人们对组织现象的理论认识,是有关组织成因、性质、接哦故、功能、运作机制等方面的概念、判断、推论的总称。(2)研究组织现象的五个学科角度的差异性主要是介入组织研究的学科在研究目的、视角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管理学的研究角度a. 中心问题。组织一一特别是工厂组织一一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其组织现象进行解释的基本逻辑是效率机制。b. 基本认识。在管理学看来,组织作为人类理性发展的产物和工具,完全有可能帮助人们提高活动效率,实现各种组织目标。但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确定的技术和方法。c. 考察重点。在资源供给和制度安排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对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对组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