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847文学基础(A)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3729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847文学基础(A)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847文学基础(A)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847文学基础(A)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847文学基础(A)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文学风格【答案】风格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某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在文学理论中,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文学风格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文学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 2 创作动机【答案】创作动机是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

2、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创作动机作为文学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它的产生和运动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文学创造是一种艰苦的行为活动,因而文学创作动机的产生,和作家相对强烈的内在需要分不开。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 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 3 文学性【答案】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术语,意指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性是指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性质,如押韵、对偶等。文学性存在于话语从表达、叙述、描写、意象、象征、结构、功能以及审美处理等方面的普遍升华之中

3、,存在于形象思维之中。形象思维和文学幻想、多义性和暖昧性是文学性最基本的特征。文学性的定义与语言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学性”的定义中,接受者的角色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文学性的概念一直是开放的、宏观的,而非一层不变的。 4 文学典型【答案】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十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它符合历史

4、的尺度,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真诚也是典型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5 大众文学【答案】大众文学是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相对应,在商品经济流通过程中,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打斗小说、政治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在广义上都可以列为大众文学。 6 气盛言宜【答案】韩愈在答李诩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的观点,认为“气,水也; 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必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

5、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既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气与德有关,但不同于德,它实际上指的是作家经过长期的涵养,从雄厚的内部积累中所产生的卷舒自如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上看,它主要指的是作家自由驱驾语言的能力。韩愈的气盛言宜说重视作者的道德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文道合一”的观点,他把作家的文采看作是其内在德行的必然表现,即提高文学才能必须以修德为基。 二、简答题7 结合具体作品与历史上的相关论述谈诗经与乐舞的文化关系。【答案】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藉以解读作为三代文明之高峰的周代文

6、化的经典范本。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诗经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诗经是周王朝的王朝乐歌集,是周代礼乐文明的重要承载,其诞生之初就与乐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背景诗经是周王朝乐歌表演与教育的底本,其与乐舞的密不可分源于我国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背景。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闺: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这套乐曲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舞一

7、体的原始形态。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 歌,咏其声也; 舞,动其容也。”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诗经产生的文化背景就是诗乐舞三位一体。诗经现存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305篇皆可以入乐,而且绝大部分应该都配有舞蹈,6篇笙诗的存在则直接证明了诗经与乐舞的关系。关于诗经入乐的记载,历代典籍层出不穷,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就记载了吴公了季礼观乐,鲁国乐下为之歌风诗和雅颂。通过诗乐舞甲者的结合,将听觉、视觉、时间、空间统一为一体的艺术,诗经之305篇,无疑都具有歌词性、音乐性、舞蹈性“三位一体“的特征。诗为乐之内涵,乐为形式,舞则是表达诗乐的形象动作,这样一

8、来,诗歌的抒情效果则更加显著,艺术审美感也更强。(2)诗经与音乐的关系关于诗经与音乐关系最典型的记载就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的季礼观乐。季札对鲁国所表演的周乐一一进行了点评,都是从音乐角度进行的,如评小雅日:“美哉! 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 犹有先王之遗民焉! ”评大雅曰:“广哉! 熙熙乎! 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经无法了解诗经在音乐上的特点,自然很难理解季札的观感。但是从诗经的语言形式上仍可发现其与音乐的关系。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

9、,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如周南苹首:“采采苹首,薄言采之。采采苯首,薄言有之。采采苹营,薄言掇之。采采苯苗,薄言打之。采采苯苗,薄言桔之。采采苯芭,薄言撷之。”二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苹首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苹首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二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诗经中的叠字,以及双声叠韵的运用,使得诗歌吟唱之时,声韵协调,绵绵不尽,有助于表达深微曲折细腻隽永的情感。诗经的语言形式是与音乐相配合的,所以即使古乐失传,仍然能从分析诗经的语言入手得出其与

10、音乐密不可分的结论。(3)诗经与舞蹈的关系诗经的舞蹈也早己失传,人们只能通过分析文本来考究其与舞蹈的关系。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在音乐的配合下,这种简单的语言形式更易于舞蹈的具象化表演,舞蹈用视觉形象、体态语言促使语言材料更趋于简单急促,留有空白和想象的余地,带着节拍和韵律,张弛有度,和谐唯美。诗经中的雅颂诸诗大都比较典雅,尤其是颂,作为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应该比较舒缓。诗经中很多的颂诗,语言只是作为抒发的材料,音乐和舞蹈才是情感的展示。如周颂执竞追述周族辉煌历史,通过一些形象的动作,再现当时的情景,使表演者进入一定的情感之中,从而使舞蹈与现实隔离,借助想象呈现出“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钟鼓哩嗅”那样舞乐交织的场面,令观众身临其境,受气氛的感染,从而威慑净化他们的心灵。综上所述,诗经与乐舞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其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抒情结构,不仅反映了周王朝时期一定的文化内涵,也给抒情诗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艺术之境。 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