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4248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社会资本【答案】社会资本是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社会关系网络时,这种社会关系便成为他实际或潜在拥有的资源。社会资本既取决于他可以有效调动的关系网络的规模,也取决于网络中各个成员所拥有的资本(经济的、文化的与符号的)的容量。 2 内化【答案】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它反映了将内射和认同共同塑造到自我和他格的一部分。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人

2、的一致性形象中。 3 迟发展效果【答案】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4 集体行为【答案】集体行为是指那些在某种社会因素刺激下,许多人脱离或违背社会制度和常规而共同做出的组织性、结构性和秩序性比较低的行为。它与“制度化行为”或“常规化行为”相对,而不是与“个体行为”相对。制度化行为是指接受稳定的、共同的角色期待指引的行为,又称常规行为。 5 社会分化【答案】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

3、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社会学正是从社会分化的兔度考察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 6 文化震惊【答案】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文化震惊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地区之间也会发生。这是一种客观现象,无善恶之分,但对文化震惊的处理却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后果。处理不当可能发生盲目排外,得当的话则可以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7 社会

4、指标【答案】社会指标是指一定社会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是衡量社会状况的尺度,是预测社会后果的重要手段。社会指标具有具体性、定量性、易于解释性、时间性、综合性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8 内婚制和外婚制【答案】内婚制又称“血缘婚”“族内婚”。是在一定社会关系范围内选择配偶的一种婚姻制度。在母系公社中,每个部落都有统一的姓,其下又分为多个血缘氏族。内婚制要求成员必须在部落内氏族外选择配偶,即禁止与外部落人通婚,也禁止氏族内部近亲通婚。它是比群婚制更进步的婚姻制度。外婚制又称“族外婚”。是指同一氏族内男女禁止通婚,只能在外氏族男女问选择配偶的婚姻制度。始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

5、过渡阶段,正式形成于父系社会。之后被“对偶婚”所代替。外婚制的出现,符合自然选择的法则,有利于人类的优生和繁衍,加强了各通婚,是氏族外婚制的体现。 氏族间的联系。我国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同姓不婚” 二、简答题9 简评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双重解释学思想在其结构化理论中的意义。【答案】(1)“双重解释学”的基本内涵“双重解释学”意味着社会科学的逻辑必然包含着两套意义框架:其一是由普通行动者构成的充满意义的社会世界,其二是由社会科学家创造出来的原语言。这两者在社会科学的实践中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科学家用于理解社会过程的概念和归纳能被作为行动者的常人所用,这些人能够改变社会的过程。

6、“双重解释学”是吉登斯关于社会学原理论问题的一种表述。吉登斯深刻地探讨了作为结构化理论前提的社会学原理论的核心问题,即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性,批判了社会学中从孔德到涂尔干等人形成的“自然主义”和“功能主义”倾向,在解决生活世界与社会科学专业性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与任务等问题上,提出了“双重解释学”。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广泛的批判、借鉴其他社会学流派以及心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他的结构化理论。“双重解释学”划清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差异,指明了社会科学的实践内涵及与日常生活世界的紧密的互动关系。(2)“双重解释学”对结构化理论的意义:吉登斯在社会的

7、构成里将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成果融合起来,构建了一些具有一定解释力的概念,并在对社会学理论内部的各派理论进行大清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的结构化理论,这一过程与他的“双重解释学”的思想是内在呼应的。在吉登斯看来,结构与能动的关系而非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才是社会学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行动、行动者与反思性“行动”是一个包含经过意义认定的“举动”、动机激发和始终以一贯之的理性化这三者在内的流动过程,同时行动者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行动的后果不是总能预见到的,所以会产生“意外性后果”。结构、结构化与结构二重性吉登斯对结构及相关的问题所作的分析是吸收了现代哲学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8、来分析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是吉登斯对结构所作的分析的中心思想。在处理能动与结构的关系问题上,吉登斯用结构的二重性概念批判了功能主义与结构主义、解释学与现象学的错误之处。他认为,社会理论所要解决的,不是像功能主义与结构主义所认为的那样,社会结构如何决定了人们的行动,也不像现象学或解释学社会学那样,以为人们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行动本身如何构成了社会,而是行动是如何在日常的环境条件下被结构化的,同时行动的这种结构化特征又是如何由于行动本身的作用而被再生产出来的,这里体现的结构二重性原理,即是:结构一方面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人类行动的中介。而在这种社会实践之中,结构实现了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这

9、就是所谓的结构化。因此,结构并不是对人的行动的一种制约,它更多地表现为某种使动性,可以看出,吉登斯是试图重新界定结构的概念,以“二元化”来代替“二元对立”。时间、空间与例行化和区域化吉登斯指出,以往的社会学理论中很少看到时空的重要性,他批评了“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区分,主张打破社会学、历史学与地理学之间的界限。他批判性地吸收了海德格尔的时间哲学与赫格斯特兰德的时间地理学,将行动者的互动与时空连接起来,形成了他另外两个分析性概念一一例行化和区域化。社会再生产与系统再生产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所要给出的最终答案之一,即社会和系统的再生产是如何可能的? 而他的“结构化理论”的形成

10、无非是他的“双重解释学”的具体运用,即用“敏感的”概念框架来解释社会世界,而不是寻找永不褪色的规则和定律。因此,从这一意义出发,遵照吉登斯的意图,总结出了它的分析工具一一一系列的笔者并未总结出所谓的“结构化理论”概念框架,粗略地描述了它们在实际分析中的运用。总之,他的“结构化理论”的形成无非是他的“双重解释学”的具体运用,即用“敏感的”概念框架来解释社会世界,而不是寻找永不褪色的规则和定律。 10简述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答案】(1)意大利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帕雷托(V .Pareto )是最旱对精英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的学者。他认为精英这一概念与道德或名誉无关,它只是指在一定活动圈子中“具有最高才能指数的人”。他把精英分为两种:在政府中直接或间接发挥相当作用的人所组成的统治者精英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