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612公共管理(一)考研仿真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24195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612公共管理(一)考研仿真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612公共管理(一)考研仿真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612公共管理(一)考研仿真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612公共管理(一)考研仿真模拟题一、概念题1 成本效益分析【答案】成本效益分析法,又称费用效果分析法,是规划与采购工程系统或设备的一种方法。它起源于二次大战后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这种方法广泛流行于各工业部门。在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被称为“政策运行成本”,它既包括直接的实际耗费,也包含间接的财富损失。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政策评价时,可借助于成本效用曲线,以成本为自变量,用x 表示,以效益为因变量,用y 表示,即横轴表示成本,纵轴表示效益。 2 决策树法【答案】决策树法是指利用概率论的原理,并且利用一种树形图作为分析工具的方法。其基本原理

2、是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概率分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结果条件下损益值的计算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该力法能使多阶段决策清楚、有条件地进行,是分析决定方案优劣的十分有价值的基本工具。3 系统【答案】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观点,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是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从要素的量的组合达到系统整体的质的飞跃的矛盾统一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4 自愿性工具【答案】自愿性工具是指在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的情

3、况下,以自愿为基础完成预定任务、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由于自愿性工具既具有成本效益上的优势,又与主张个人自由的文化相吻合,并且有助于维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因此,在许多社会中成为首选的政策工具。自愿性工具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等。 5 零和对策【答案】零和对策是一种完全对抗、强烈竞争的对策,它最初是著名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提出,后来又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加以推广。在零和对策中,每次结局时,局中人的支付总和是零(或某个常数),一个局中人的所得恰是另一局中人的所失。简而言之,零和对策是指一方的所得,恰好是对方的所失。有经验的决策者总是设法避免零和对策论的结果,而是采取以“双赢”,

4、即双方均有利的策略来代替它。这样一方就不必失去对方所得的了。然而,在世界上,经济上的竞争者们都在一个有限的大饼上争夺自己的那一部分,零和对策论可以描述下列问题的特征:通过税收进行收入的再分配和补偿雇员工资的再分配。而非零和对策,是既有对抗又有联合的缓和竞争对策。在非零和对策中,各选手的目的不完全对立,对策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情况。有时候选手只按本身的利害关系单方面作出决策,有时为了共同利益而结成联盟。其结局支付总和是可变的,局中人可以同时有所得或有所失。非零和对策的多样性,与实际经济活动中的许多行为表现是一致的。非零和对策与零和对策相比,非零和对策在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6 可行性分析【

5、答案】可行性分析,是对规范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论述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否具备了条件与能力。在政策分析中,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方面表现在政治、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上。(1)政治上的可行性。政府的政策,从最终的实际执行结果来看,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整个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与此同时,作为指导社会成员行为准则的政策,必须反映和代表那些具有共同经济地位的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在我国,强调政策的实施结果,首先要有利于政治稳定,这是政治可行性考虑的出发点。(2)经济上的可行性。其基本目的是全面研究政策实施的经济效益。在制定政策与实施政策中,都需要消耗资源,即消耗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各种资源。考虑经济

6、效益,既要重视投入项,更要重视产出项。(3)技术上的可行性。其主要表现在实现目标的科技手段上。政治、经济及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成功的政策,往往要全面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行性,并选出一个最佳结合点。 7 史密斯模型【答案】史密斯模型是指由史密斯提出的一种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其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目标群体、执行机构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史密斯认为,政策可以被界定为由政府在旧的机构内,设立新的处理公共事务的模式或机构,或改变原来的处理模式的复杂行动。政策发布以后即在社会上产生一种“张力”。政策付诸实施以后,政策执行者和受政策影响者,就会感受到一种张力或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冲突。政策

7、执行所产生的张力可能会引起激烈的抗议,因此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政策目标,也可能带来一些其他变革。如果在对张力进行处理以后,运作顺畅,就实现某种制度化,在必要的时候才给子回馈。史密斯将影响政策成败的重要因素归结为以下四类:(1)理想化的政策。即政策目标是否切合实际? 政策内容是否妥当? 政策规定是否明确、可行?(2)执行机构。即负责政策执行的政府机关或单位的特性如何?(3)目标群体。即受公共政策影响的政策对象的特性如何?(4)环境因素。即影响政策执行或被政策执行所影响的环境方面的因素,可能是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或经济的。 8 工作环境【答案】工作环境是指真正与具体的公共政策过程发生作用

8、的一般环境中较为具体的成分。公共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是指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 9 范米特与范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答案】范米特与范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是指在政策决定与政策效果这一转变过程之间存在许多影响二者的变量既有系统本身的因素,也有系统环境的因素。具体来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六大因素,其互动状况会影响政策执行绩效。其中包括:政策目标与标准; 政策资源; 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制行为; 执行机构的特性; 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执行者偏好。总体看来,该模型吸收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的优点,将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都纳入了模型中。但是不足

9、之处在于,这六个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还不够明确,即为什么某一因素会直接或间接或根本不影响其他因素,这一点该模型并没有给予详细说明。 10政策问题构建【答案】政策问题构建是指山问题感知、问题搜索、问题界定和问题陈述构成的过程。政策问题构建包括问题情境、元问题、实质问题和正式问题四种实质内涵。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为:第一阶段,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第二阶段,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第三阶段,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第四阶段,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二、简答题11如何理解公共利益?【答案】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共利益是具

10、有社会分享性的,为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条件。所以公共利益也应具有客观性、满足主体的需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统一性。在公共利益的体系中,不仅存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公共利益,而且还存在着完全自愿性分享,以及包含着自愿性分享与强制性分享并存等多种形式的公共利益。以“具有社会分享性”为切入点来界定公共利益。对于“社会分享性”,需做下面两个基本注释:(1)分享机会的无差异性社会分享性主要强调的是获取资格的开放性。也就是说,一旦某种资源和条件被界定为公共利益,那么当基本标准设定之后,这种资源和条件对所有的人应该是没有任何门槛的,不存在民族、阶级、地区及教育等差异,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同等的享受机会。尽管社会的边界是有限定的,但人们分享公共利益的权利与机会是无界的。公共利益的社会分享性集中体现在平等的分享机会上,但并不排除实际分享结果存在差异。比如,在本社区中的居民,他们分享社区公共利益的份一、概念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