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611哲学史及答案及答案.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59763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611哲学史及答案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611哲学史及答案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611哲学史及答案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611哲学史及答案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答案】社会价值的含义: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需要的满足,是人在社会中体现的对于社会的意义。个人价值的含义:人的个人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是人对于自身的意义。二者之间的关系:人应当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但个人价值的实现义依赖于社会,人的个人价值总是与社会价值相联系,并且在事实上是从属于社会价值的。2 矛盾【答案】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所固有的两种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3 上层建筑【答案】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

2、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 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是:首先,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二、简答题4 你是怎样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

3、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个人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始终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所以特定社会关系的现实性就成为个人的现实性的重要内容。个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存在物。构成人的本质的人类社会性,就是人作为实践主体的现实规定性,具有具体的历史的特点。既然人是社会的存在,那么也就必然是历史的存在。人的历史性表明,人的本质是在人的活动中历史的形成的,又处于历史的变化之中,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历史的存在。a. 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存在形态,因而相

4、应地具有不同的本质。不属于仟何历史时期,不依赖仟何历史条件的先验的、抽象的、永恒的人的本质是不存在的。 b. 人的社会存在形态及其本质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人既继承了以往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又创造着新的历史文化。人类在创造和发展自己的社会历史的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存在和本质。人的存在和本质只能是一种变化和发展中的存在和本质。(2)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理论“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人性自私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理论,是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5 从哲学的角度看,物质形态的同构性有哪些特点?【答案】关于不同层次的物质形态结构的同构性,从哲学角度分析,大体说来有三大特点:(1)任何结构都

5、具有不均匀的共同特征,即有核心与非核心的构成。任何结构的形成都是对“嫡增加”所体现的均匀性的克服,就是说,事物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结合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必定小是绝对均匀的,有稀密简繁之别,较密集复杂处是其结构核部分,较稀散简单处则是其非结构核部分。原子有原子核,细胞有细胞核,银河系有银河核,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彗星有彗核,地球有地核,人脑则是人的核心部位,社会的构成中也有其内在的核。现代科学所揭示的信息与嫡的矛盾,正是结构非均匀性的内在矛盾,它是物质形态结构中的普遍矛盾。(2)任何结构都具有旋转(周期、节奏)的共同特征。宏观世界的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微观世界的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都

6、具有自旋和他旋或兼而有之的特征。(3)任何结构的有序态的维持都具有某种“力”的共同特征。当然,这里所说的“力”,并非只是指物理学、化学中所讲的“力”,而是使诸要素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力。当代科学证明,自然界存在着引力、磁力、强力、弱力四种相互作用力,前两种是存在于宏观世界中的强相互作用力,后两种是存在于微观世界中的弱相互作用力。生命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力更为复杂,但任何结构的有序态必定以各种要素之间的结构力作为存在的基础,这是物质形态不同层次的结构的同构性的又一体现。三、论述题6 试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阐述十七大报告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7、殊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有机统一的观点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对我们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矛盾的关键。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在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基础

8、上提出来的,是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的结果。它是科学认识力一法和实践力一法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普遍性; 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又不同,具体实践必然又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搞好革命和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理论基础就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它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论基础,也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所谓中国特色,即矛盾的特殊性,坚持社会主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只有把

9、二者辩证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能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发展社会主义。7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论述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a.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b.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的和非对抗性的。 二者之间的关系:

10、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之间存在区别,但又相互联系。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斗争性意味着矛盾的相互排斥,甲方对乙方的排斥,必然引起乙方对甲方的排斥。正是对立面的相互排斥使它们处于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同一是包含差异和斗争的同一,斗争是同一基础上的斗争。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不为某种联系所规定,它们彼此间也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因而斗争也就无从谈起。总之,矛盾双力一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必须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它们的同一,又在它们的同一中把握对立。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2)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运用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从统一走向对立,由此造成了生态危机。因此,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