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69350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指出,周代的中央行政体制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因此周代的国家政体,准确地说应是“君主制+分封制”。据此可推知,周代A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实现了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建立起“多元一体”的民族 D协调了中央权威和地方分权关系2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C宗法制实现了

2、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决策失误3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有利于巩固统治 B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D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4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季札观后皆能“尽知其意”,并一一作了恰当的评论,博得了鲁人的敬佩。据此推断合理的是A华夏文化影响扩大 B经济区域差异缩小C民族融合现象出现 D诸

3、侯结盟成为常态5礼记王制云:“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7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度量衡体制、货币和文字,对各种农具实行规范化

4、,使车轴长度标准化,以及监督公路和运河的建设等。这些措施的推行主要得益于A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C垂直管理的控制模式 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8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这反映了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 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 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9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子正式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候。司马光认为这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室衰落的关键,“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司马光此举意在A对周天子的分

5、封表示不满 B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C说明维护纲常伦理的必要 D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10“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据此推论,这些官员A拥有所辖区域的行政管理权 B可以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C分管国家和皇室的各种事务 D是以三公九卿为主的各级官员11封泥是中国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秦汉时期广泛使用,形式类似于西方的火漆。2014年12月,陕西出土的“右丞相印”、“廷尉之印”、“泗川太守”等5枚封泥,被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批封泥印证了秦汉时期A郡国并行的制度 B中央集权空前强化C官僚政治的

6、推行 D国家实力日益增强12三国演义开篇叙述了东汉末年各地的灾害和异常的自然现象,比如青蛇降落、洛阳地震、雌鸡化雄、山岸崩裂,随后蔡邕上书认为是宦官乱政的结果。对这种政治思想评述正确的是A反映了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 B最早产生于元末明初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13下面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质犁具、起土农具出土情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两汉时期A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 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C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 D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14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

7、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班固A推崇重农抑商政策 B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C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D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15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D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16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A力图把选举权

8、由地方收归中央 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 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7土地兼并往往导致社会矛盾频发,统治者虽然采取措施,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但始终不能阻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在于A封建土地私有制 B社会动荡不安 C豪强地主势力阻挠 D重农抑商政策18下图是某教师对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做出的脉络图。其中处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仁政民本思想备受重视B焚书坑儒受到沉重打击C三教融合趋势不断强化D三教并立丧失正统地位19汉、魏时,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协助办事的官吏);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归吏部选授,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

9、命。这说明A官员素质日渐提升 B行政效率日益提高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官僚机构渐趋膨胀20唐在隋的基础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在礼部的下面又特设了“采风使”一职,主要的任务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这反映了唐朝A礼部执掌官员监察 B政府关注民情民意C阶级矛盾彻底消失 D中华帝国长期繁荣21唐代在土地管理方面出现了立契、申牒或过割制度,规定土地买来必须通过官府,进行书面申报和登记,才算有效,否则要受到处罚。唐朝政府此举的目的是A杜绝土地兼井 B保证财政收入 C调整赋役制度 D推广租佃经营22唐代独异志(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

10、终身衣食也。”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B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C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 D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23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这反映唐诗A是研究唐朝政治的主要史料 B适应了市民阶层生活的需要C促进了文化逐渐向平民转移 D是中华文化辉煌的重要象征24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B皇权至上的后果C“家国一体”观念的

11、影响 D君主专制被颠覆25北宋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一做法A有利于中央决策的制度化 B意在避免唐末五代藩镇之弊C促成了宋代大一统的局面 D推动宋代科举制发展到顶峰26宋仁宗曾说,天下之事若都由君主决定,有错误都很难更正。不如众人商议,亦宰相执行,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台谏可以指出,改正起来也容易。据此可推知A君主专制下也有理性精神 B宰相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C宋代政治上实行集体决策 D古代政治制度开始出现转型27在宋代,官僚士大夫与富人联姻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文人进士及第还未做

12、官,就选择富有者为妻;更有甚者,真宗年间有朝廷命官居然为娶一有钱妇人而发生争执。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经济发展引起价值观念变化 B文人的道德水平滑坡C冗官局面导致官员待遇下降 D官员的自身素质低下28有人在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此材料意在说明宋明理学A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B实现世俗化、生活化C主张“格物致知”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29唐中叶以来,三教鼎力的局面逐渐走向融合。到北宋时期,寺院也开始倡导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寺院则称“报国寺”。这说明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B佛教融合儒学伦理观念C佛教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30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儒者实现了积极干预政治的理想 B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C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