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说课稿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428918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说课稿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说课稿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说课稿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说课稿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说课稿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说课稿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说课稿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5伯牙绝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从整组教材来看,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共四篇课文,都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艺术。对这篇课文而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

2、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课是这组课文的的第一篇,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在整组教材这一大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来实施。把握了编排意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所谓知道了什么意思,才能知道怎么去做。另外,这篇课文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本册教材,要求阅读教学要结合课后思考题来进行,本课课后共三题: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3、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把握了课后思考题的训练重点,才能把握好教学方向,正所谓是借题发挥,收放自如,不至于任意发挥,离题太远。 二、学情分

3、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只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在课上适当点拨即可。而正是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组教材这一大背景下,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去品文、思意、悟情,并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却实属不易。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

4、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课件,高山流水的音乐。 四、教学方法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这篇课文虽

5、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课时之内既充分的理解内容,又深刻的体会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就必须在课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一要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二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激发想象,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

6、读出气味。平时相信大家也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看你们的速记能力如何,好吗?(出示AABC的词语,生速记练习。也为后面的说话练习做准备。)(一)纵情吟诵识知音1、揭题导入(课件出示插图,插图上写有文章的题目)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谁来读读这个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问:“绝弦”是什么意思? “伯牙绝弦”呢? 学生会说:就是伯牙把琴弦弄断,再也不弹琴了。2、初读感知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把书本翻到第137页,请同学们至少朗读课文3遍,要求做到字正腔圆。【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将课文读通

7、,读熟,读出节奏,并能初步读出韵味。】3、指导读通读顺师:这是我们第二次正式接触古文,刚才你们读的时候,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谓、乃”的意思。读好“哉”和“兮”字句的停顿。【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及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并初步了解了伯牙绝弦的原因。】4、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文,注意停顿。生再次齐读。(出示节奏停顿的课文)(二) 高山流水明知音1、师:书越读越有滋味了。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用横线把它画出来。学生肯定会找到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 理

8、解句子:(1)峨峨兮若泰山,:当学生汇报这句话时引导学生:这句话中的“善”字,是“善于”的意思,除了“善于”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擅长”“喜欢”“爱好”等。然后分别让回答的学生把自己对“善”字的理解带到句子中说一说。然后接着引导,短文中还有两个“善”字,在哪句话中?学生会找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话。【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感觉到了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这样的训练,同时也是学生口述句子意思的检查与训练。】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丄,指导学生朗读:“谁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接着我让学生想象画面: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当你读着“峨峨兮”这个

9、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2)洋洋兮若江河:了解:这里的“江”是指我们中国最长的江长江,“河”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河黄河。想到这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说完词语和诗句后,学生情感朗读:正是这样磅礴雄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读。(看图齐读两句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可以是各种方式的读,如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想感情。】(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无论你伯牙弹什么,我钟子期都能知道。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讲就是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念)这里“伯牙所念”的“念”与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志(板书:志)语言训练

10、: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琴师,那么他的琴声肯定不止高山流水,他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很自然地脱口而出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会说“善哉,皎皎乎若明月!”这正是(引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

11、,( )兮若(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3、 点知音(1)师:我们知道,古人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那么伯牙仅仅只是在用他的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他在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2)补充资料: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3)练笔:苦苦寻觅,终于找到了知音。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呢?拿出课前发下的练习纸,请你顺着“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接着往下写一句文言文。(出示:“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这是对课文的拓展,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绝

12、弦的原因,从而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4)是啊,知音相遇,是心灵的交融,只有这样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我们一起配合着再来读读这段话,好吗?【此时学生定能将自己感受到的知音间心意相通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像这样反复的朗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三)破琴绝弦祭知音1、师过渡: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然而当伯牙兴致满满地赶来与子期相会时,(背景音乐伯牙悼子期)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时高山默默,流水无语,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3、)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吗?学生说孤独,就让他读出孤独,学生说寂寞,就让他读出寂寞,学生说苦闷,就让他读出苦闷【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到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真知己的境界,层层推进,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2、从此还有人能知我之志吗?生:(齐答)没有! (擦去板书:志。)还有人能知我之念吗?(擦去板书:念。)还有人能知我之心吗?(擦去板书:心。)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啊!(擦去板书:知音。)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无处觅知音啊!(生再次齐读课题)3、悟绝弦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教师配乐朗诵 :忆昔去年

14、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使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配乐朗读升华情感。】(四)千古传唱怀知音1、师:同学们,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荡气回肠,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诵着它!课文后面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学生阅读资料)2、课件出示,引读资料袋中的内容,高山流水深相知,破琴绝弦谢知音让我们在琴声里记住这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25 伯牙绝弦知音 志 念 心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