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钢城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419653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钢城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钢城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钢城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钢城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钢城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钢城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钢城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钢城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值100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孟子“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项

2、和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2.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A. 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 朴素人文主义色彩C. 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 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可以看出,人们从对先祖鬼神的尊敬变为对现实中的人本身的关注,体现出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王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宗法等级观念的变化,排除C项;D项中的“完全分离”说法绝

3、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3.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A. 证明王权的合法性B. 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C. 宣扬天人合一思想D. 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封禅仪式,实现“鬼神通”,说明王权与上天存在密切联系,从而证明王权合法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与以农立国没有关系,排除B项;封禅仪式只是为了证明王权与上天的关系,并非宣扬天人合一,排除C项;封禅仪式在道家学说形成之前即已出现,说明这一做法与道

4、家学说无关,排除D项。【点睛】封禅中的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禅天地,是帝王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4.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 礼制观念淡化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 崇尚法家思想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礼属于积极的规范,刑则属于消极的规范,两者相辅相成,共成一体的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 “刑”:多指刑法和刑罚,对一切违法背礼行为进行处罚“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这种礼刑

5、互为表里,礼在则法在,礼失则刑补的状况,正是古人眼里的法律,所谓礼法是也。维护礼制属于儒家思想,强调刑法属于法家思想,材料强调礼法的关系互为表里,没有可以突出哪一家,所以A、C、D,说法不正确,所以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汉代儒学特点(外儒内法)5.下表是汉书中对当时医学发展状况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当时史料出处汉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已有“本草待诏”的职位汉书郊祀志元始五年(公元5年)曾“征求本草等教授者来京师”汉书平帝纪楼护少年时候“诵读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汉书楼护传A. 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B.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成熟C. 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学D.

6、 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给的这些史料如“本草待诏”“本草等教授来京”以及民间百姓自小学习医术等等可以得知,西汉时期政府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学,也符合历史事实,故C项正确;从表格中不能直接得出“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这一结论,尽管中国古代医学与儒家经典关系密切,但是表格中并没有提到儒家经典的信息,故A项排除;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而汉书是记载西汉历史的史籍,从时间上来说,不可能在西汉就会得出东汉医术成书条件成书。而张仲景做伤寒杂病论是有感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民流离之苦而做,其成书条件固然有西汉时期医学的发展,但是该书在西汉的成书条件尚不成熟,故B项排除;“

7、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属于主观臆断,从表格中楼护的例子不能得出民间百姓普遍钻研医术的结论。6.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清朝前期以武立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就已经实现了六部分掌行政权力的局面,清初贵族利益的代表机构为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无关,内阁权力的削弱主要是由于南书房和其后军机处的设置,所以A、B、C说法不正确,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

8、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军机处的设立7.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垄断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东汉察举制选官标准是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高低,而能达到这些标准的只能是地主阶级,东汉后期演变成门阀士族,这就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故B正确;A项是在汉武帝时,故错误;C项指的是科举制,故错误;郡县制的基础是中央集权制度,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D错误。【考点

9、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察举制点睛:本题以察举制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契合高考改革的时代热点,也是海南卷高考的高频考点和主干知识,考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概念、特点、选官标准、选拔方式以及各自意义都要重点掌握。8.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后期分封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

10、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据材料郡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C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D项错误。【点睛】郡县制和分封制相比,最大特点是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分封制度下诸侯权力较大,无法加强中央集权。9.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 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D. 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答案】C【解析】古代雅典,生活在山区的主要是农民,从事农业,所

11、受压迫最严重,政治主张最激进。平原地区生活的是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生活在海滨地区的主要是工商业者,从事商业为主,财富多,政治主张较为温和。这说明了不同阶层因其经济地位不同,政治诉求也不尽相同,故选C。题干材料表明的是不同阶层不同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强调他们之间的对立,排除A。政治要求最为激进的是农民,而不是工商业者,排除B。D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雅典民主政治10.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答案】C【解

12、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与古罗马不符,A项错误;对后世民主政治影响较大的是古代雅典,不是古罗马,B项错误;罗马法的某些原则为欧洲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罗马帝国最终衰亡,D项错在“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影响11.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A. 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B. 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C. 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D. 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意大

13、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可得出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平等,A项正确;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外邦人非公民得不到保护,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罗马公民与外邦人非公民的矛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C项错误;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D项错误。12.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A.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B. 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答

14、案】A【解析】材料“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来保障公民来参加民主政治,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13. “他们是希腊历史上一批独具特色的启蒙者,他们已经取代了以前教师的地位,成为真正的职业教师。”“他们”的出现A. 挽救了颓废的城邦制度B. 开始了对人性本身研究C. 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产生D. 奠定了理想主义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他们是希腊历史上一批独具特色的启蒙者,他们已经取代了以前教师的地位,成为真正的职业教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指的是智者学派。智者学派推动了人文主义的产生。故答案为

15、C项。A项智者学派产生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时期,而不是颓废时期,排除;B项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才是衡量世间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对人性本身研究,排除;D项阿里士多德创立的逻辑学,奠定了理想主义的基础,排除。【点睛】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他们以人类的眼观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等。14. “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原有的幻梦破灭了,现实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进步,“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迭次兴起。材料所述的历史时期是A. 甲午战争后的维新运动时期B. 辛亥革命前的思想论战时期C. 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时期D. 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探索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维新运动主张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采取托古改制的方式,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前的论战突出在要不要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不全面反对传统,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