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0397053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模块检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2006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回大陆时参拜了连氏宗祠。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我国古代的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选官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祭祖的习俗、“认祖归宗”的情结都是源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宗法制作为一个制度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宗法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

2、社会习俗。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 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 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 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 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的几个选项都属于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的举措,但是吸取教训之后产生问题的只有A,因为西汉认为秦二世而亡是因为没有分封皇族子弟,所以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导致了王国问题的产生,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3.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

3、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材料所评论的是A. 科举制B. 郡国并行制C. 三公九卿制D. 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指出:不主张任人唯亲,这是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吏选拨的垄断,这是科举制度的功效,故A项正确。B项是西汉的地方官制,排除;CD分别是秦朝和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排除。4.唐朝时有一读书人进士及第后,被分配到审议军国大政的部门工作,他应就职于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吏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

4、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唐朝审议”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门下省的职能。所以答案选B。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5. 宋代文天祥说:“本朝惩五季之乱,消除藩镇,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浸弱,故敌致一州,则一州破。致一县,则一县残。”这说明:A. 宋代没能消除藩镇割据的危害 B. 宋代中央集权软弱无力C. 宋因强化中央集权而导致积贫积弱 D. 宋频

5、繁的发动对外战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确实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弊端,但是在成了敌致一州,则一州破。致一县,则一县残,说明了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AB项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不符合事实。 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影响6. “尚书、仆射、侍郎、三司使、枢密使、通判、太尉、御史大夫”设置上述职衔的可能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秦朝,没有枢密使这一官员,故不是秦朝;B.汉朝,没有通判这一官员,故

6、不是汉朝;C.唐朝,没有三司使这些官职,故不是唐代。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7.从明朝设立内阁到清朝成立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 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B. 中央机构军事色彩加重C. 中央官员职位逐渐增多D. 中央机构逐步得到精简【答案】A【解析】内阁设立和军机处的设置,促使中央中枢机构发生重大变化,皇权得以高度集中,故A正确;其他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8.如果你到故宫参观,

7、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 辅助皇帝,参与决策B.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A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显然与其题中职能不符。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

8、加强清代军机处【名师点睛】比较18世纪初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内阁制的区别:(1)性质不同:英国内阁制属于一种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2)内阁权限不同:英国内阁权限比中国内阁权限大。(3)组成方式不同:英国内阁是由选举产生,中国的内阁是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4)影响不同:英国的内阁制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内阁制则是促使专制制度在强化的同时逐步走向衰落,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9. 2010年7月初在山东教师省级高效课堂培训会上,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进行探究撰写论文,在拟定的论文标题中出现失误的是( )A. 趣谈周公与分

9、封制B. 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说法正确;西汉武帝为了解决诸侯国问题颁布了“推恩令”,所以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可以开展研究;隋唐设立的三省六部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中国的宰相在明朝废除了,所以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不符合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10.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

10、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A. 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B. 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C. 体现传统的上国观念D. 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钦差由皇帝亲自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马戛尔尼代表英国不适合称钦差,反映了乾隆天朝上国的观念。故选C。外交近代化是指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与西方平等往来,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主权与领土完整,故排除B。材料也看不出乾隆开始关注世界的信息,是无关项,故排除D。11.规定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管束的不平等条约是A. 中英南京条约B. 南京条约附件C. 中美望厦条约D. 中法黄埔条约【答案】B【

11、解析】【详解】南京条约附件中提到了领事裁判权,洋人在中国触犯中国法律却不受中国法律制裁,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选B。中英南京条约没有提到材料中的条款,故排除A。中美望厦条约没有提到材料中的条款,故排除C。中法黄埔条约没有提到材料中的条款,故排除D。12.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纲领是A. 四洲志 B. 孔子改制考 C. 天演论 D. 天朝田亩制度【答案】D【解析】1853年太平天国政权制定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内容,故选D;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12、书,排除A;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打着公羊派的旗号,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排除B;清朝末年,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排除D。13.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A. 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B. 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C. 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D. 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答案】A【解析】材料“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反映的是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故选A;天京事变发生于1856年,当时洪仁玕尚未到达天京,故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天王洪秀全不

13、理朝政,排除C;D是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和题意无关,排除。14. 马关条约签定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 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 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C. 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D. 割占大片领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这场战争发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此时帝国主义侵略要求是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故选C。ABD项无法体现新的侵略要求,原来侵略战争中也有赔款、通商和领土割占的内容。考点:马关条约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马关条约所反映的时代特点。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的内容体

14、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日本获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在该条约签订后的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需要掌握。15.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割占土地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甲午战争为界,之前列强经济侵华基本上处于商品输出阶段,所以逼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涉及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如。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

15、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由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属于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点评: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鸦片战争开始,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以商品输出为主和以资本输出为主两个阶段。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想在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两者的不同点表现在:(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一些国家的商人还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2)资本输出主要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如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包括贷款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具体表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