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山大学S2305012民俗学综合课@适用院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350765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山大学S2305012民俗学综合课@适用院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研复试核心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山大学S2305012民俗学综合课@适用院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研复试核心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山大学S2305012民俗学综合课@适用院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研复试核心题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中山大学S2305012民俗学综合课适用院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名词解释1 传说核【答案】传说核是在民间传说创作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的客观实在物。柳田国男认为传说的核心必有纪念物。“传说核”的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民间传说就是围绕传说核,运用文学表现说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因此,传说核对民间传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宗族【答案】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宗族由家庭组成。家庭是亲子所构成的生儿育女与养老送终通常作

2、为宗族的一份子而存在。 3 民俗【答案】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又称民间风俗。在我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己出现,礼记淄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简答题4 民间谚语有哪些特色?【答案】民间谚语的艺术特色表现为:(1)语言形式的简洁性、口语性和定型化从语言形式上看,民间谚语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简洁性; 二是口语性; 三是定型化。

3、作为智慧的结晶,谚语总是一语破的,简洁凝练,浅显明白中又蕴涵令人回味深长的哲理。作为老百姓惯常使用的现成话,谚语又具有生动活泼、亲切自然的口语色彩,特别是方言土语的表现,更多一层生活情趣。谚语由于在使用中多作为完整的判断句使用,因此词汇较为固定,语言也就被定型化,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不能随意换成“三个穷木匠,顶个诸葛亮”。否则不会被承认,因为未约定俗成,也影响语义的表达。谚语的句型和词汇都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定型化了的,不能随便更改。(2)思想内容的经验性和哲理性从思想内容上看,谚语还具有经验性和哲理性。经验性是指对各种知识和社会生活的总结与概括,它或源于直接感知,或兼含间接推理,

4、或反映成功,或总结失败,无不是体验或观念的经验性结晶。哲理性是谚语所蕴涵的教训意义和启迪意识。它总是升华带规律性的经验,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能够十分准确地表达出某种深邃而又闪光的见解,具有令人折服的说理色彩和训诫意义。(3)诗意与哲理的巧妙结合从文学角度上看,精美的谚语如同一首小诗,实为诗意与哲理的巧妙融合。正如有关学人所指出的:“其最大特点是诗意与哲理性的有机统一,熔铸一炉,以醇郁的诗意烘托得本身只有潜在性质的哲理性也明朗化了,显著化了,愈为广大老白姓所喜闻乐见了。因之,谚语的诗意就显得别有韵致,自成格体。”(4)传播经验知识,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从社会功能上看,民间谚语的特点主要是传播经

5、验和知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它很少直白简单地说教,而是用经验和规律概括某种哲理,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鉴戒。就整体而言,民间谚语是一部卷峡浩繁的百科教材,因此,谚语被称为“日常经验之女儿”,是“街头上的智慧”,是“浓缩的诗”。 5 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的辩证关系。【答案】民俗的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稳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俗的变异性是指在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民俗传承和变异构成了民俗传播的主要脉络,传承和变异同时进行,在变异中传承,在传承中变异。因而,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1)民俗在变异中

6、传承民俗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只要经济基础不变,即便是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民俗文化仍然具有稳定性。此外,民俗文化的传承,常常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社会变革如果不和观念的变革结合起来,民俗文化也不会失去传承的思想基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经历过无数次的改朝换代和社会变革,其中有些民俗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和生产方式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自然消亡; 有些民俗则经过某些补充和完善,一直传承至今。例如,农历五月初五我国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流传至今的最主要的节俗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这两项习俗最初亦属驱疫逐魅的活动之二。自与纪念屈原的故事结合后,传统节俗获得了新的历史

7、性含义,一直沿袭千年,久盛不衰。如今,粽子依然是端午节人人要吃的节令食品; 龙舟竟渡成了海内外华人非常喜爱的民间竞技、娱乐活动; 而纪念屈原,则成了端午节一切活动的恒定主题。(2)民俗在传承中变异变异实际上是民族文化机能的自身调适,也是民俗文化生命力的所在。没有变异性的民俗文化是不存在的。存在于现代社会的种种民俗事象,大多是古代民俗变异流传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变异是民俗文化保存和发展的内驱力。例如,中国的榷俗,原是一种古老的巫术行为,承担着驱鬼逐疫的任务。文献记载,早在殷商时期,民间滩俗就已经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上升为宫廷的滩祭和摊仪。从汉代至唐宋,摊祭仪礼不断变异、扩充和完善,规模越来越大。

8、唐代以后,随着民间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宫廷摊仪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神秘气氛逐渐减弱,娱乐成分不断增加,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终于演变成摊戏。但在中国南方的某些边远地区,这种古老的摊仪抑或滩戏仍在流传,所不同的是今天的滩仪非古滩原貌,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儒、释、道的理论和神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庞大的摊文化体系。古摊变为今摊,历经千年变异,其他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事象的变异也莫不如此。 6 校园民间文学的主要类型。【答案】校园民间文学往往以大学生自己的生活为题材,透露他们的情感、心理状态和情绪,表达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校园民间文学的主要类型有顺口溜、笑话、流行语、鬼故事、智力游戏和

9、怪谈等。(1)校园顺口溜校园顺口溜一般远离政治,只是学生拿自己开测。由于大学生活中恋爱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而女生成为被关注和调侃的主要对象。围绕她们产生了“大一至大四女生不同风貌”、“某大学女生几回头”、“从后从旁从前看”等重要题材。这类顺口溜中的调侃毫不客气,在无聊的恶作剧心态中透露出处于特定年龄、环境的男生们对身边异性同伴的关注和对理想女性的追求、向往。此外还有许多顺口溜反映了大学生在生活娱乐、婚姻恋爱等方面的观念、要求。校园顺口溜是反映学生生活、校园文化的一面镜子。(2)校园笑话校园笑话是大学生对生活中发现的幽默滑稽的事件,加以夸张变动、编成笑话,用来娱乐和审视,也可以表达对这些事件

10、的情感态度,如厌倦、欣赏、反对等。反映的生活内容多是学习、日常生活、爱情等,对象多是学生、老师、家长,往往能生动展示校园生活的乐趣和苦楚。(3)校园流行语校园流行语是经常挂在大学生嘴边的变异的语言。校园流行语的特点是代用语层出不穷; 众多的旧词新用; 在形容词前加上表示程度的“奇”、“乱”、“狂”、“巨”等,时常挂在学生嘴边。(4)鬼故事鬼故事和校园怪谈是大学校园的独特叙述样式,它们多产生、流传于学生的“夜谈”,与各校的具体环境、历史紧密相连。鬼故事在不同的学校或地区保留了大体的情节框架,在细节上有各种变化,或改变地名人名,或揉进富有地方、学校特色的因素,形成许多异文。这此鬼故事反映了大学生敏感、喜好猎奇、好幻想的心理特点,是校园民间文学的一些独特形态。(5)智力测试游戏大学生是智商比较高的人群,在他们中间常常会玩一些智力测验的游戏。这实际上是传统猜射谜语的活动在校园里的置换。智力题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多具有戏弄人的性质。这些题目大都诱使对方在对问题的问答乃至思考中受到愚弄。“脑筋急转弯”也是大学生们常玩弄的把戏,往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