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济宁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324060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济宁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0年济宁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0年济宁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0年济宁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0年济宁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济宁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济宁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载可编辑2010年济宁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点总结(一)(依据“济宁2010年中考考点说明会”主要考查点整理)初一地理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地图中的经纬线:经竖纬横)形状长度指示的方向纬线圆圈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东西方向经线半圆长度都相等南北方向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判断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

2、,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5、特殊经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0经线)和180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东西半球分界线(200W、1600E): 20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西半球的判断:在所要判断的地点的相应经度标注在下面的数轴上,即可准确的判断出所在的半球。)6、特殊的纬线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回归线:北回归线(

3、23.50N),太阳直射的最北点;南回归线(23.50S),太阳直射的最南点。极圈: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0、300、600、900极点:900。北极点是900N南极点是900S7、经纬度位置的确定格式:(经度,纬度),例如:北京(1160E,400N)8、地球的运动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公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运动周期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旋转中心地轴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间差异四季变化;五带形成;昼夜长短9、五带划分: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五带:热带(23.50N-00-

4、23.50S)、南温带(23.50S-66.50S)、北温带(23.50N-66.50N)、南寒带(66.50S-900S)、北寒带(66.50N-900N)10、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节气发生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分布情况春分日3月20或21日赤道各地昼夜相等夏至日6月21或22日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秋分日9月22或23日赤道各地昼夜相等冬至日12月22或23日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如果你想让你住的地方永远昼夜平分,哪你应选择住在哪里?(赤道上)1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三

5、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直线式1/10000或1:1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010千米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及与所画地图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大小比较比例尺与所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1001/10000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大12、地图上的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一般情况指向标法经纬网指示方向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最重要的是:确定北方向。13、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

6、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填绘地图时,要写得清晰匀正,大小合适。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15、五种基本地形: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二、世界地理(一)陆地与海洋1、海洋与陆地:(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7、、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2、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2)板块构造学说: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的,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世界两大火山、

8、地震带:a ) 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二)气候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冷热的大气状况,是时刻在变化;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比较稳定的,一般变化不大。(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

9、影响及保护大会环境的重要性。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会计算应用)(2)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3、降水与

10、降水的分布(1)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4、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1)纬度位置: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级越来越少(限于大陆东岸地区)。

11、(2)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夏季沿海气温低,内陆地区高;冬季沿海地区气温高,内陆低;沿海气温年差较小,内陆地区大;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温带地区最明显)。(3)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5、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寒带气候热带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马来群岛等。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终年茂盛。(2)热带草原气候

12、: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气候特征: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地面分布着大片的热带草原。(3)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气候特征:终年高温,一年之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响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如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和澳大利亚中部等地。气候特征:降水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温带主要气候类型:(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气候特征: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冬季和夏季的风向有明显

13、变化。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来自内陆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2)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故称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气候特征: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较少,集中夏季。(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温带大陆性气候又可分为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4)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气候特征:终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影响,温

14、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小。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陆位置影响:a)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第六单元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1、地理位置: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地跨热带、温带

15、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2、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3、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地区国家东亚中国、蒙占、朝鲜、韩国、日本等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等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西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