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028056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 年)我国是梨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世界第一产梨大国。梨是我国仅次于苹果、柑橘的第三大水果。我国梨种植范围较广,除海南省、港澳地区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种植。我国梨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2/3,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 1/6,中国梨在世界梨产业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存在着种植分散、产品质量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制定并实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对于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提升梨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丰富城乡市场果品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梨的发展概况我国是世界栽培梨的三大起源中心(中国中心、中亚中心和近

2、东中心)之一,已有 3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远在周朝时期我国已种植梨树, 诗经 o 秦风 o 晨风中就有记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简上就记载了 2100 多年前的梨树种植情况。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梨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 )我国梨产业发展历史我国梨产业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为起步发展阶段,梨树种植面积、梨产量由 1952 年的 150 万亩、40 万吨发展到 1978年的 460 多万亩、160 多万吨,梨单产由每亩 267 公斤提高到 351 公斤;第二阶段:19792000 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梨树面积突破 1500 万亩,梨产量突破 850

3、万吨,分别比 1979 年增长了 2.2 倍和 4.5 倍,单产由 1979 年的每亩 320 公斤提高到2000 年的 553 公斤;第三阶段:2001 年至今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梨树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减缓,2007 年为 1607 万亩,产量大幅度增长,达到 1289 万吨,梨单产由2000 年的 553 公斤/亩提高到 2007 年的 802 公斤/亩。我国梨产业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基本是以扩大面积提高总产为主的外延式扩张,生产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第三阶段开始走向以提高单产、优化区域布局为主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果品质量明显提高。总体上说,我国梨产业现正处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中,但地区间发

4、展不平衡,差异较大。(二 )我国梨产业在世界中的地位我国梨产业在世界中占有重要位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73 年我国梨收获面积 367.5 万亩,超过苏联居世界首位, 1977 年我国梨总产量 118.5 万吨,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产梨第一大国。2006 年,我国梨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 71.2和 61.4,分别是其它各国总和的 2.5 倍和 1.6 倍。(三 )我国梨品种结构和熟期梨属植物约有 35 个种,世界主要栽培的有秋子梨、白梨、砂梨和西洋梨 4 个种系。目前,我国梨栽培涵盖了这 4 个种系,大量栽培的品种有 100 多个,如秋子梨系统的南果梨、京白

5、梨、花盖等,白梨系统的鸭梨、雪花梨、慈梨、库尔勒香梨、金花等,砂梨系统的苍溪雪梨、云南宝珠梨、黄花梨、中梨 1 号、翠冠和从日、韩引进的丰水、新高、黄金梨等,近年从欧、美引进的西洋梨如巴梨、康佛伦斯、红安久等品种表现也较好。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批早中熟品种特别是长江流域早熟品种的推广应用,优化了梨的熟期结构,目前我国早、中、晚熟梨的比例已由 1994 年的调整到 2006 年的。(四 )我国梨的种植区域分布我国梨种植范围较广,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生产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产区:即环渤海(辽、冀、京、津、鲁)秋子梨、白梨产区,西部地区(新、甘、陕、滇)白梨产区,黄河故道(豫、皖、苏)白梨

6、、砂梨产区,长江流域(川、渝、鄂、浙)砂梨产区。河北省是我国产梨第一大省,2007 年梨产量达到 345.9 万吨,约占我国梨总产量 26.8,其次为山东、安徽、四川、辽宁、河南、陕西、江苏、湖北、新疆等省区。二、市场需求分析(一 )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与供给我国国内鲜梨市场供应充足,丰年有余,2007 年梨总产量的 96.6供应国内消费,鲜梨人均占有量 8.9 公斤(按 13.5 亿人口计算) ,是世界水平的 2.9 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梨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外观漂亮、色泽鲜美、口味脆香的优质鲜梨受到消费者青睐,特色梨和名、优、新品种梨供不应求。同时,梨的营养保健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

7、所认识,市场对梨汁、梨罐头、梨膏等加工品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二 )国际市场消费需求与供给据 FAO 统计,2006 年全球梨的收获面积为 2505 万亩,比 2000 年的 2385 万亩增长了 5.03%;产量 1954.0 万吨,比 2000 年的 1685.4 万吨增长15.94%。2000 年-2006 年全球梨的面积和产量年递增速度分别达到 0.82%和2.50%。国际市场鲜梨贸易量近几年迅速增加,全球进口量由 2000 年的 155.2 万吨增加到 2006 年的 210.9 万吨,年均递增 5.24;出口量由 158.3 万吨增加到 248.3 万吨,年均递增 7.79%。从消

8、费市场看,欧洲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其进口需求约占世界进口量的 2/3;俄罗斯为最大的需求国,年进口量约 33 万吨,其次是德国、荷兰、法国等国。从出口量看,2006 年梨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阿根廷,我国居第二位,荷兰、比利时位居第三、四位,但以转口贸易为主;其他居前十位的国家还有意大利、美国、西班牙、南非、智利和加拿大等。国际市场梨进出口贸易呈明显的区域性格局,美国出产的梨主要出口到墨西哥、加拿大、巴西市场;欧盟主产国面向欧洲市场且供不应求;南美阿根廷、智利出产的梨主要出口到欧盟和美国;我国则主要出口到俄罗斯、东南亚和供应港澳地区。(三 )2015 年我国梨消费需求预测近年来国内梨的需求增长较

9、快,2000 年-2007 年均增速超过 4。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几年国内对梨的消费需求至少仍将保持 4%的增长速度。据此推算,到 2015 年我国鲜梨消费量将达 1500万吨,梨汁的消费量将增加到 12 万吨,折合鲜梨 100 万吨,到 2015 年国内梨的总需求量将达到 1600 万吨。 据专家预计,未来十年国际市场梨贸易量最低将维持近年来 5的递增速度,据此测算,到 2015 年世界梨进口量将达到 300 万吨左右。20002006 年我国梨出口量年递增率为 18.8%,考虑到出口量年际间波动和美欧消费者偏好西洋梨,而我国出口的主要是东方梨的实

10、际,预计未来我国梨出口保持 10的年递增率,到 2015 年我国鲜梨出口量将达到 80 万吨。从出口梨汁情况看,2000-2007 年我国出口梨汁每年递增 0.6 万吨左右,据此测算,到 2015 年梨浓缩汁出口预计可达到 8.0 万吨,折合鲜梨 70 万吨。总体上看,我国出口梨的总需求将达 150 万吨。根据以上分析,2015年我国梨需求总量将达到 1750 万吨。三、竞争力分析(一 )竞争优势分析 1.规模优势。据 FAO 统计,我国梨收获面积占世界的 3/4,梨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3 5。随着我国新发展梨园逐渐进入盛果期,梨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还将提高。随着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及加工业

11、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梨的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显现。2.资源优势。从气候资源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处于温带,适宜梨的生长。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温度、降水与欧洲、美国、南美梨产区气候大体相当,特别是西北黄土高原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梨品质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度、湿度与日本、韩国气候相当,适于砂梨生长。从种质资源看,我国品种资源丰富,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梨种质资源圃,保存品种达 730 多种。另外,我国拥有一批原产地特色品种,如河北的鸭梨、安徽的砀山酥梨、辽南的南果梨、云贵高原的红皮梨、川西高原的金川雪梨以及南疆盆地的库尔勒香梨等。3.价格优势。梨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需要大量的

12、人力投入。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低,梨每吨的生产成本为 580 元,分别是日本和美国的 1 6 和 17。成本优势直接表现为价格优势,2007 年我国梨出口平均价格 399美元/吨,是世界平均价格 52%,分别是日本、韩国、德国均价的 12、17和34,我国梨出口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4.区位优势。我国与俄罗斯、中亚和东南亚等国家毗邻,这些国家产梨很少,我国每年通过边贸或转口贸易向其出口梨 20 万吨左右。区位因素决定了我国具有巩固和发展周边市场的独特优势。(二 )竞争劣势分析1.种植区域分散。尽管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大传统梨产区,但种植分散,跨区盲目引种问题仍很突出,造成

13、部分产区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销路不畅。目前,世界梨各主产区基本集中在北纬 3545之间,是最佳适宜纬度,而我国梨生产分散,跨度在北纬 23-45之间,优势区域不十分明显。2.生产管理水平落后。我国梨栽培管理粗放、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如整形修剪不合理、疏花疏果少,病虫防治不及时、施肥灌水不合理等,这些直接影响了单产和品质提高。目前,我国梨单产只有 800 公斤/亩左右,仅为奥地利、阿根廷和日本的 1 4、13 和 12 。3.产品质量水平不高。我国梨质量总体水平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外观品质表现为果实整齐度不一、果实偏小、果形不正、色泽差;内在质量表现为果肉偏粗、石细胞稍多。目前,我国梨优质果率(鲜

14、梨等级达到特级及一级品以上的)仅 25%,比美国、阿根廷等梨生产大国低 40 个百分点以上。4.产后加工处理能力不强。我国梨的产业化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贮藏能力发展较快,2006 年全国藏量 360 多万吨,较上世纪 70 年代的少量贮藏有较快的发展,但仍以窖贮、窑藏为主,现代化的冷藏和气调贮藏较少。目前,全国梨的加工量不足30 万吨,仅占总产量的 2.5左右,产业化水平较低。四、发展思路和规划目标(一 )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品种布局,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扩大出口,提升我国梨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二 )规划目标到 201

15、5 年,我国梨栽培面积稳定在 1750 万亩,总产量达到 1750 万吨左右,优势重点产区的梨产量集中度达 90%,单产由 2006 年的 735 公斤/ 亩提高到 1000公斤/亩左右,优质果率由 25提高到 35-45。果品分级、清理、包装、贮藏等采后商品化处理率提高到 30%,产品加工率提高到 8%。鲜梨出口量提高到 80 万吨以上,出口额达 1.5 亿美元以上。五、重点区域布局(一 )重点区域规划依据本规划以市场需求、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作为梨重点发展区域的划分依据。1.市场需求。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期和我国生产能力,本着不与粮争地的方针,规划我国十二五 末期梨的生产和出口量。2.生态条

16、件。梨因品种不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梨生长和品质的关键因素是温度、水分和光照。据此提出了不同种类的梨栽培优势区域的气候条件指标(详见表 1) 。3.产业基础。梨产区农民有种植梨的传统和经验,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并有进一步提升梨产业发展的潜力。根据上述条件,将我国梨重点区域划分为,华北白梨区、西北白梨区、长江中下游砂梨区和特色梨区。(二 )重点发展区域布局1.华北白梨区基本情况:该区域主要包括冀中平原、黄河故道及鲁西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介于南方温湿气候和北方干冷气候之间,光照条件好,热量充足,降水适度,昼夜温差较大,是晚熟梨的优势产区。该区是我国梨传统主产区,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整体较高,区域内科研、推广力量雄厚,有较多出口和加工企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目前,该区梨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 37和 54%。主要问题:品种单一,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