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0261828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试卷高二语文2019.11行政班 教学班 姓名 学号试卷说明:试卷分值 150 ,考试时间 150分钟,I卷为课内学习检测,包括第1至第15题,II卷为课外阅读拓展,包括第16至第26 题,卷是作文,第27 题。I卷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选择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处)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B.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C.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D.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通假设题。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A项,“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C项,“共”通“供”,供应;D项,“责”通“债”,借出的钱或物。故选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明日,徐公来,自以为不如。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理解

3、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古今异义词设题。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情色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6.词义弱化。7.词义强化。8.古褒今贬。9.古贬今褒。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根据句子中的关键信息推断出合理的古今异义词。A项,“不如”古今同义,可译为“比不上”;B项,“夫人”,古义“那个人”, 今义“妻子”;C项,“丈人”,古义“对长辈和老人的尊称”, 今义“岳父”;D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泛指秦以外的六国”, 今义“山东省”。故选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所给

4、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A.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者乎?C. 孟尝君怪其疾。D.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词类活用设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有如下类型名词的活用:作动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动词的活用:作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作动词作名词作形容词。本题中例句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

5、用法,可译为“认为美”。A项,“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先”;B项,“羞”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羞”;C项,“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怪”;D项,“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累”。故选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A. 孟尝君客我B. 遂墨以葬文公C. 夜缒而出,见秦伯D.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词类活用设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

6、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有如下类型名词的活用:作动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作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作动词作名词作形容词。本题例句中的“兄”,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A项,“客”,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客”;B项,“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为“穿黑色的衣服”;C项,“夜”,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在夜里”;D项,“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高洁”。故选C。【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查一般有五大命题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根据这些命题点去强化、复习,就能够较全面地掌握知

7、识点。课内的文言实词,在加强记忆的基础上要认真理解,如果遇到不太能确定意义的文言实词,往往采取五种方法去推断是较为科学的:语境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印证法、并列结构推断法、通假推断法。5.下面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A.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与晋B. 左右皆笑之,以告C.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能力。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8、。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必要涉及这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重课本,系统积累;其次要根据语境分清虚实;再次要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本题重点考查“以”字的用法,解答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以”字所有的用法:一、用作介词。“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以”字起提宾作用。“以”字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字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以”字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二、用作连词。“以”字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以”字表示承接关

9、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以”字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以”字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以”字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三、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本题例句中的“以”字是介词,可译为“把”。A项,“以”字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B项,“以”字是介词,可译为“把”;C项,“以”字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D项,“以”字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等。故选B。6.下面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

10、项是( )例句:且行千里,其谁不知A.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B.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C. 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D.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文言文中虚词的能力。关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必要涉及这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重课本,系统积累;其次要根据语境分清虚实;再次要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本题考查“其”字的用

11、法,总结起来如下:一、作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2)活用为第一人称,可译为“我、我的”(3)活用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4)指示代词,可译为“那”(5)指示代词,可译为“其中的”。二、作副词:(1)表猜测、揣度语气,可译为“大概、恐怕”(2)表劝勉、期望、命令或加强祈使语气(3)表反问,用于反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4)用于祈使句中,表祈使语气。三、作连词:(1)表假设,可译为“假若、如果”(2)表选择,可译为“是还是”。四、作语气助词,无实义。本题例句中的“其”,作副词,表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A项,“其”作副词,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B项,“其”作第三人称代词,

12、可译为“他”;C项,“其”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D项,“其”字作副词,表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故选D。【点睛】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8个文言虚词,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文言基础知识,平时要注重积累,加强练习,但也不能一味死记义项,要落实到具体的文段当中去阅读、理解。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逞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敬辞)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经过)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满足)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A. B.

13、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能力。此类题型的考查点基本上来源于课本,侧重于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往往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现象 。解答此类题型,注意积累的同时,还要善于根据上下文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合理推断。中“逞”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满足”;中“孤”是谦辞,自称;中“过”可译为“拜访”。都不正确,只有是正确的,故选B。8.下面各句与例句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王之蔽甚矣A. 此人力士B. 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C. 文倦于事,愦于忧D. 沛公安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文言文

14、的特殊句式一般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本题例句中的“王之蔽甚矣”是动词本身表被动,是被动句。A项,“此人力士”是通过语意直接判断的判断句。B项,“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是“单于弟於靬王弋射(于)海上”。C项,“文倦于事,愦于忧”,是用介词“于”引出的被动句。D项,“沛公安在”,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倒装句。故选C。9.下列倒装句与例句倒装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使吏召诸民当偿者A. 夫晋,何厌之有?B. 大王来何操?C.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D. 匈奴使留在汉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文言文中倒装句

15、有四种情况: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3)介词宾语提前。(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二、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三、状语后置。四、主语后置。解答此类题型,要熟练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以及相关的语法知识,平时要注意积累。本题中例句“使吏召诸民当偿者”,“当偿”作定语,修饰“民”,译为“应当偿还债务的百姓”,“者”字不译为“的人”,而是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是定语后置的倒装句。A项,“夫晋,何厌之有”,用“之”将宾语提前,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B项,“大王来何操”,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C项,“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也是主谓倒装句;D项,“匈奴使留在汉者”,“留在汉者”作后置定语,修饰“匈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