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岳麓课件:第十六单元 选修部分 第43讲 课型1 .ppt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203430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岳麓课件:第十六单元 选修部分 第43讲 课型1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岳麓课件:第十六单元 选修部分 第43讲 课型1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岳麓课件:第十六单元 选修部分 第43讲 课型1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岳麓课件:第十六单元 选修部分 第43讲 课型1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岳麓课件:第十六单元 选修部分 第43讲 课型1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岳麓课件:第十六单元 选修部分 第43讲 课型1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一轮岳麓课件:第十六单元 选修部分 第43讲 课型1 .pptx(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部分第十六单元 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型1 知识体系讲解 核心知识 重点突破 规律方法 考纲要求 1 商鞅变法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3 王安石变法 4 俄国农奴制改革 5 日本明治维新 6 戊戌变法 内容索引 核心知识整合 重点难点深化 规律方法总结 课时作业 核心知识整合 一 商鞅变法1 背景 1 经济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 井田制逐渐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 政治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 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各国进行变法 3 军事 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4 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出现 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2 内容 1 前期 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政

2、治 实行什伍 连坐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经济 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军事 奖励军功 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2 后期 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经济 废井田 开阡陌 统一度量衡 政治 推广县制 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习俗 塞私门之情 移风易俗 3 特点 1 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以法律推动和巩固改革 2 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措施全面 中心是 农战 和 法治 3 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4 作用 1 积极作用 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 局限性 严刑苛政 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重农抑商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1 背景 1 阶

3、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 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2 内容 1 推行均田制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2 整顿吏治 实行俸禄制 严惩贪赃枉法 3 迁都洛阳 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 4 革除旧俗 仿汉制 易汉服 讲汉话 改汉姓 与汉人通婚等 3 作用 1 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2 促进了洛阳的繁盛 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3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 王安石变法1 背景 国家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尖锐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2 内容 1 经济上富国之法 均输法 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物资 市

4、易法 限制了豪商大贾控制和操纵市场 青苗法 青黄不接时 政府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 募役法 免役 法 纳钱代役 农田水利法 兴修水利工程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方田均税法 重新清丈土地 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 2 军事上强兵之法 将兵法 精简裁并军队 设置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 保甲法 把农民进行保甲编制 兵农合一 保马法 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养马 设军器监 专门管理武器制造 3 政治上取士之法 科举改革 以经义策论取士 改革学校制度 改组太学 撰注教材 3 作用 1 积极作用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农业生产发展 使财政收入增加 改善 积贫 的局面 使军队战斗力增强 改善了 积弱

5、 的局面 2 局限性 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 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变法的实行过于激进 四 俄国农奴制改革1 背景 1 经济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 政治 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尖锐 农民骚动此起彼伏 3 思想 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 军事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 内容 1 二一九法令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 农民仍受 村社 的管理 2 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 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 3 性质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4 评价 1 进步性 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资金和市场 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 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 局限性 自上而下的形式导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五 日本明治维新1 背景 1 国内危机 幕府专制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 民族危机 黑船事件 民族危机加深 3 独立改革派形成 武装倒幕运动的成功 成立新政府 2 措施 1 政治 废藩置县 宣布 四民平等 颁布 大日本帝国宪法 建立近代天皇制 2 经济 确立新兴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推行 殖产兴业 政策 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 文化教育 倡导 文明开化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思想解放 社会生活西化 4 军事 实行义务兵役制 改进军事装备 培养军事

7、指挥人才 建立现代军队 3 评价 1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实现了富国强兵和民族国家的统一 2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3 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4 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 社会生活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5 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 并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六 戊戌变法1 历史背景 1 民族危机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早期维新思想 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康梁维新思

8、想 主张包括呼吁变法图存 提倡兴民权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宣传方式上是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 公车上书 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 创办 中外纪闻 等报刊 2 百日维新 1 施政纲领 1898年1月 康有为的 应诏统筹全局折 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 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 开始变法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 定国是诏 3 主要内容 政治 鼓励臣民上书言事 允许办报 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经济 提倡和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修筑铁路 开采矿产 军事 裁汰绿营 用西法训练军队 文教 废八股 倡西学 办学堂 派人赴日留学 4 结果 失败 标志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 戊戌政变 原因 维新派势力

9、弱小 守旧势力过强 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 5 历史影响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重点难点深化 1 商鞅变法体现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经济要求 1 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 商鞅变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 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 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还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 经济优势地位 2 废除井田 奖励耕织 商鞅下令 为田开阡陌封疆 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推动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3 普遍推行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 县制的建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

10、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 成为新的政体制度 而国君直接任免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 经济 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 强化了中央集权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2 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1 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 移风易俗和推行汉制等内容 对鲜卑族来说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就中华民族而言 丰富 发展了各民族文化 2 从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 是要加强鲜卑族的统治 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 促进了民族融合 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3 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 从这个角度讲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 值得肯定

11、4 从本质上说 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 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3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启示 1 改革必须遵循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 2 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 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但也应防止在改革中出现用人不当 执行不力等问题 3 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特权和既得利益 因而会有阻力 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 因此 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 行动要坚决彻底 注重改革的实效性 4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5 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 这次改革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 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

12、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 国内市场和资金 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 变革的不彻底性 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 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 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使改革后俄国近代化面临深刻的危机 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6 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1 进步性 经济方面 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加快了日本经济的近代化 日本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政治方面 1889年 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 大日本帝国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制 基本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

13、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文化方面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 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军事方面 建立了一支近代化军队 军事实力得到增强 为摆脱民族危机创造了条件 对外方面 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摆脱了民族危机 成为亚洲强国并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国家行列 2 局限性 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 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 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对外侵略扩张 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7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的比较 规律方法总结 1 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 人类的文明

14、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改革史 2 改革的分类 1 从程度上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 进行局部的调整 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 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 从内容上看 分为政治改革 经济改革 军事改革 文化改革 一 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3 从性质上看 可分为奴隶制改革 封建性质的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奴隶制改革 梭伦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 封建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洋务运动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美国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性质的

15、改革 苏联 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的改革开放 1 社会发展趋势 经济条件 根本原因 2 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主要原因 3 社会危机 内忧 财政危机 政治危机 外患 民族危机 必要条件 4 改革力量 阶级条件 组织条件 5 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 思想条件 主观条件 6 外部因素 催化剂 导火线 直接原因 二 归纳 改革背景 的一般方法 1 如何评定 改革的结果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 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 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 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 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 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

16、步 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 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三 归纳 改革结局 的一般方法 2 如何分析 改革成败的原因 1 看是否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 看当时力量对比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 经济 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 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 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 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1 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 历史要求 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 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据此 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 规律性认识 1 改革是革除弊政 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 必须与时俱进 敢于改革 2 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 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 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 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四 评价改革的原则及改革规律性的认识 3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与时俱进 因时改革 是改革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