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无答案)鄂教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142422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无答案)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无答案)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无答案)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无答案)鄂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无答案)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无答案)鄂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 1、 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结合背景,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思 想内容。 3、理清结构,把握驳立结合的缜密的论证。 4、体会辛辣、犀利、讽刺味极强的语言。重难点: 1、 体会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 2、 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重难点突破:多多诵读,从语言和写法两方面突破学习器材:多媒体。自学指导:1、走近鲁迅 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读到过鲁迅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是的,鲁迅就是一位毕生追求中华民族的民主自由的战士。1936年他去世时,上海民众在他的遗体上覆盖

2、了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布,以表达对鲁迅伟大人格的深深敬仰。鲁迅先生博大精深的思想至今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2、背景简介 一九三一年以前,中国的统治者总是自夸地大物博。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东三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寄希望于国联,希望国联能赶走日本,国联却承认了日本在东北的权益。一九三四年七月,蒋介石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公开叫嚣:“日本的军事准备比世界上任何一国都充足,三天之内就可以占领中国所有沿江沿海。” 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社会。适逢国民党政府要员戴季陶打着“为国消灾”的旗号在杭州灵隐寺大肆烧香拜佛。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

3、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发表本文,指出: 中国有充满自信力的人存在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3、文体链接 杂文的性质:从广义上来说,杂文就是以议论为主的说理性散文,它的种类很多,例如随感、随想、杂谈、笔记、小品、游记、演说等等,不一而足。狭义上来说,是指在“杂文”这个大家庭中那种以“激烈的战斗态度批判社会现实的杂文”。它采取的是幽默、讽刺的手法,主张直接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正如鲁迅自己所说,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写得“生动、泼辣,有益,而且

4、也能移人情”。 2014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医学综合笔试临床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2)杂文的特点: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战斗性。4、本文的敌论据是:_ _、_ _ _、_ _、_ _。由此得出的敌论点是_ _ _。这种悲观论犯了_ _的错误。对此鲁迅先生给予了有力批驳,说这不能算“自信力”,只是_ _、_ _,最后得出结论:_。第一课时拓展与探究:1、泛读,初步把握文章思路、情怀。说说与立论不同,驳论写法的特点是什么? 2、再读课文,小组讨论探究下面问题,理清文章思路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对方的错误观点是根据什么得出的? (2)作者为什么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

5、3)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4)作者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3、速读第15段,讨论探究: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2)第4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即“一到求神拜佛麻醉着自己”,这说明什么? 课堂小结:本节课着重分析了课文的逐层推进的论证层次,找出了谬论论据和论点及驳斥方式。第二课时拓展与探究:一、品读第69段,讨论探究: 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2、“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样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吗? 4、“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二、语言品析 1.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3.这篇文章的论述性语言好在哪里? 2.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