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教案汇编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2008121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28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教案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教案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教案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教案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教案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教案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教案汇编(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言。能力:1.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2.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3.理解文中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戏曲。德育:1.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2.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教学重点】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落实背诵要求。3.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教学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

2、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讨论法,朗读法,研究性阅读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中国古代戏剧的常识,把握剧情,初步感知课文。一.教学导入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二.中国传统戏剧的概念1.何谓戏曲?中国传统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

3、称“戏曲”。戏剧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2.何谓戏曲语言?以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为例说明之。戏剧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包括独白、对白、旁白、带白(曲词中的说白)。科介是剧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方面的提示3.怎样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1)要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不仅要理解其语意,注意其修辞特点,而且要着眼于表达效果,体会其情味,认识其推动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2)要注意其通

4、俗性、口语化。(3)要注意其抒情性和音韵美。曲词的抒情性常常是通过修辞方法的使用表现出来的。曲词的音韵美很复杂。可在曲词中加衬字,以加强声情和补足语义。曲词常有赘韵、重韵,赘韵是在可以不用韵的地方用韵,重韵是在一首曲子里出现相同的韵脚字。曲词中常用对仗,有隔句对、联珠对、重叠对、首尾对、衬字对等等。4.怎样鉴赏古代戏曲的艺术手法?(1)注意浪漫主义手法。古代戏曲往往用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艺术构思,表达难以实现的愿望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引人入胜。(2)注意借景抒情手法。古代戏曲继承了诗歌情景交融、注重意境美的艺术传统,并结合戏剧的特点,使写景抒情成为表达思想

5、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5.中国古代十大悲剧窦娥冤元朝关汉卿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精忠旗明朝冯梦龙清忠谱清朝李玉桃花扇清朝孔尚任汉宫秋元朝马致远琵琶记明朝高则诚娇红记明朝孟称舜长生殿清朝洪升雷峰塔清朝方成培6.中国古代十大喜剧救风尘元朝关汉卿西厢记元朝王实甫看钱奴元朝郑延玉中山狼明朝康海墙头马上元朝白朴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幽闺记元朝施君美绿牡丹明朝吴炳玉簪记明朝高濂风筝误清朝李渔二.了解戏剧的发展过程及其有关知识(一)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

6、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二)宋元南戏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

7、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场诗。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脚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剧本上凡需脚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脚色皆为配角。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内容。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

8、福的爱情、提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元杂剧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1.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或场,是

9、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人物、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提出本剧剧名,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冤”则是简名。2.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戏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每套曲子,是用不同的曲调组成的、曲调的多少不一)。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

10、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我国古代音乐以宫(相当于简谱1)、商(相当于简谱2)、角(相当于简谱3)、(相当于简谱5)、羽(相当于简谱6)、变宫(相当于简谱)、变徵(相当于简谱)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3.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丑。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b)老(老

11、年男子)、洁郎(和尚)、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杂当(无名氏,小角色)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男配角(冲末)有副末(次主角)、外(大)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老)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等;净类角色有副净、二净等。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京剧的行当初期的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正旦又叫青衣。青衣

12、在旦行里占着最主要的位置,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没有老年,老年就变成老旦了。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旦行的第二大类叫花旦。花旦的情况跟青衣正相反,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表演上来说,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武戏中有武旦和刀马旦。四大名旦当中,梅兰芳、程砚秋都属于青衣,荀慧生属于花旦,而尚小云实际是身兼数行,一般来说,青衣以唱为主,花旦念占较大比重,而刀

13、马旦、武旦以打为主。尚小云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唱、念、做打并重,每一样都很擅长,在表演当中,也是唱念做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前一场唱,下一场念,再下一场打,这是一个单独的行当,叫做“花衫”)生旦净丑名称的由来“生”就是生疏的意思。过去老生是各行当之首,也就是整出戏的台柱,要求生角的演出老练成熟,故反其意为“生”。“生”有“小生”(书生)、“武小生”、“须生”(文的挂黑胡子,武的挂红胡子)、“老生”。“旦”指旭日初升,也是阳气最上升的时候,而旦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旦”。“旦”有“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老旦”(亦名婆旦)。“净”意为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满面涂彩的大花脸,看

14、起来极不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净,因而名“净”。“净”有“花脸”“架子花脸”“铜锤花脸”“小花脸”等。“丑”指属相,丑属牛,牛性笨。因此,丑就是笨的代名词,而演丑角的人,则要求伶俐、活泼、聪明,所以反其名为“丑”。“丑”有“文丑”“武丑”“小丑”,“丑”有一类丑(表演正面人物),二类丑(表演花花公子,半洋半土),三类丑(表演小市民)之分。4.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

15、的唱词,即曲词,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共分五个宫调(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限于一调一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等。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