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H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0015886 上传时间:2020-0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知识)H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务知识)H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务知识)H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财务知识)H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财务知识)H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摘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知识)H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知识)H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摘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简报2006年第07期(总第105期)2006年07月11日2006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摘要2006年6月,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四名博士研究生在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所进行了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本期简报是对上述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综述。一、郭丛斌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本研究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5年在全国12个省市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就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教育与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量实证研究。首先,运用国际上通用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

2、论的验证方法探讨中国职业和行业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其次,通过代际继承性指数和代际流动性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职业、行业和收入代际流动的状况及其所呈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第三,运用通径分析技术、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探讨教育在促进代际流动及改善代际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方面的功能,分析教育的这一功能随中国市场化的提高所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并对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原因解释;第四,通过构建多水平模型,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规模和高等教育机会分布状况这三个宏观层次因素对教育促进代际流动能的影响。本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第一,中国存在较为明显的职业和行业劳动力市场分割。职

3、业劳动力市场具有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弱分割特征,行业劳动力市场分割也存在高收益、中收益和低收益行业的分割。人力资本投资在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收益大于在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收益,在高收益行业的收益也要大于在中收益和低收益行业的收益。在三大地区之间,职业和行业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状况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减弱。第二,中国城镇居民代际流动存在较为明显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城镇职业代际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居民职业的代际流动程度日趋增强,而收入的代际流动却日益减弱。在三大地区之间,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行业的代际流动程度日益增强,行业代际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第

4、三,教育具有改善代际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功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机制,有利于促进弱势社会群体的子女实现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跃升,有助于改善代际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具有较强的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在三级教育中,高等教育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最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子女的职业和行业代际流动性最强。此外,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教育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日益增强。第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分布这三个宏观因素有助于教育促进代际流动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分割 教育 代际流动 职业 行业 收入二、康小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职业发展成就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大学

5、经济管理类毕业生为例本研究以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历届普通教育毕业生为考察对象,针对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人力资本要素和社会资本要素与其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发展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而系统的实证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人力资本要素与社会资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详细考察了教育收益和高等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本研究在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框架下对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资本、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同时结合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后的职业发展成就之间关系的微观作用机理构建了本研究的实证研究模型。本研究的主要实证研究结论如

6、下。第一,进入劳动力市场后,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人力资本要素与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成就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尤以基础课成绩、英语水平和兼职工作经历的影响最为显著。高等教育阶段的兼职工作经历是经济管理类毕业生专业性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第二,在控制住学历等因素的情况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Middle-to- Early”比值明显低于其他专业(绝大部分为理工科)本科毕业生。第三,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成就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社会资本不仅对起薪和第三年时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还对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第三年时的职位等级存

7、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第四,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社会资本(后致型社会资本)与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本(先赋型社会资本)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社会资本与当前的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此外,后致型社会资本对毕业生职业发展成就的影响要显著地大于先赋型社会资本。这就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摆脱家庭影响、依靠自主发展和自主积累社会资本实现职位升迁提供了可能的空间。第五,高等教育毕业生拥有的社会资本水平越高,进入劳动力市场第三年时获得高层管理职位的可能性也越大。在影响高层管理职位获得的诸因素中,社会资本的作用要大于人力资本,也就是说,当人力资本水平相同或相近时,社会资本将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成

8、就发挥出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当人力资本水平相同或相近时,如果要在短时间内(三年)获得高层管理职位的话,社会资本的作用将更为重要。第六,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社会资本、性格特征以及性别因素对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岗位性质存在显著的影响。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社会资本水平越高、性格越开朗、男性毕业生更可能从事行政管理类职位,反之则更可能从事专业技术类职位。第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在影响经济管理类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后的职业发展成就的诸多因素中,社会资本的重要性正在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化而强化。第八,人力资本要素的影响比较深远(特别是基础课成绩、英语水平和兼职经历等),

9、而社会资本要素功能的发挥存在着很强的时效性。因此,即使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适度地积累社会资本非常重要,社会资本要素的积累不能以牺牲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为代价。只有当人力资本达到底限要求后,社会资本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在职业发展成就中的作用。关键词:高等教育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劳动力市场 职业发展成就三、李湘萍企业在职培训的投资收益分析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分割,本研究研究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实前提下,不同层次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怎样的收益。已有的研究大多从教育的角度,分析教育投资收益在不同劳动力市场中的差异;那么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另一重要途径企业在职

10、培训,在不同劳动力市场中具有怎样的投资收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关于不同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假设在当前中国具有怎样的解释力?本研究在回顾与评述企业在职培训投资收益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视角,运用2004年及2005年中国企业员工培训的两项调查数据,对企业在职培训投资的私人收益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首先验证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多种形式的分割,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其次分析主要及次要劳动力市场中,企业在职培训与员工收入增长、职业发展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劳动力市场中企业在职培训投资收益的差异。通过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劳动力

11、市场存在户籍、所有制、职业等多种形式的分割,中国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主要及次要劳动力市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次要劳动力市场员工参与企业在职培训的机会显著地低于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员工。第二,无论是在主要还是次要劳动力市场上,企业在职培训的私人投资收益都为正,即在职培训对员工的收入增长和职业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当前中国,人力资本理论不仅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同样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第三,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上,企业在职培训的私人投资收益存在差异,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主要劳动力市场在职培训的投资收益明显高于次要劳动力市场。这一发现说明劳动力市场分割

12、理论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同样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也可以说本研究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验证提供了一份从培训的角度、来自中国的实证依据。第四,职前的学校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之间存在正向互补关系,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强的累积效应。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后也将获得更多的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员工固有的教育水平差距将扩大他们在职场上获得培训机会的差距。建立在上述研究发现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首先,在职培训是一项极具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本投资,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中应重视和加大对培训投入的力度,同时应完善培训的立法和管理,着眼于构建包含教育、培训在内,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共同参与的统一的人

13、力资源开发体系。其次,要缩小人们的人力资本和收入差距,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需要同时兼顾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相对弱势人群如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投资力度,因为这种投资在目前的中国不仅符合公平原则而且也是有效的,是一项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另一方面,在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政府也应作相应的制度变革,例如通过改善工作机会的分布、增加对弱势人群的收入补贴和就业机会、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其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实现公平和收入再分配。再次,教育和培训的互补关系、人力资本的累积效应说明,在终身学习体系下,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因为缩小人们在基础教育上的差距,增强弱势

14、人群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可以提高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提高其收入和改善职业地位创造可能。关键词:在职培训 劳动力市场分割 投资收益 收入增长 职业发展四、许善娟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香港高中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自从上一世纪八十年代末科尔曼(Coleman)提出“社会资本创造人力资本”的观点以来,学术界对于社会资本的讨论非常热烈。如何从社会资本创造人力资本?本论文应用了香港中文大学锺宇平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所搜集的预科生高等教育需求调查问卷的数据。该问卷是以香港3157名高中学生为样本,调查其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情况。本研究综合人力资本理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观点,尝试

15、以个人的社会资本作为最基本的分析单位,分析影响香港高中生升大学、选择院校和专业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第一,在香港地区,高中生个人的社会资本和公开考试成绩对其高等教育、名牌大学和重视社交专业的需求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在控制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后,父母的社会资本(仅以父母的社会网络资源为指标)和经济资本没有直接地显著影响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整体需求。第二,香港高中学生需求高等教育的目的相当多元化,既具有投资又具有消费的目的。其中,学生预期的高等教育成本和回报这些传统认为重要的经济动因,没有对其需求产生显著的影响。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理论的推断,在其它因素一致的情况下,消费者的购买力与其对产品或

16、服务的需求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当高中生的家庭收入越低,其对名牌大学的需求就越大。第三,在控制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后,香港高中生家庭的社会资本(仅以父母的社会网络资源为指标)没有对其高等教育的整体需求带来显著的影响。第四,将高中生个人的社会网络作为独立的变量进行分析,发现高中生个人的社会资本是其对整体高等教育和重视社交专业需求的显著影响因素。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个人社会网络资本的建构一方面受到既定的社会结构的制约,另一方面可以透过个人行动主动创造,本研究的模型分析结果支持这种观点。香港高中生透过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活动而主动建构的社会资本对其升学带来显著的正面影响,表明学生能够从学校教育之中获益。第五,本研究除了独立分析学生个人和其父母的社会资本对需求的影响,进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