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10693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陕西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陕西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已处于起步阶段,该项目将有力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

2、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获得巨大的时差、季节差、电价差效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与该项目密切关联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A. 特变压设备制造业 B. 飞机制造业C. 计算机制造业 D. 光纤制造业2. 被该项目带动作用最明显的、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是核电风电沼气光伏电A. B. C. D. 3. 从理论上来看,目前在新能源开发方面获得时差效益最显著的国家是A. 中国 B. 美国 C. 加拿大 D. 俄罗斯【答案】1. C 2. B 3. C【解析】1.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方向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清洁能源装备等领域。与该项目密切关联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计算机制造业,属于智能

3、装备领域,C对。特变压设备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光纤制造业属于普通装备制造业,A、B、D错。2. 被该项目带动作用最明显的、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是风电、光伏电,清洁无污染,对,B对。核电、沼气属于新能源,不是被该项目带动开发的,、错,A、B、D错。3. 从理论上来看,目前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加拿大的清洁能源供应充足,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有利于加大的能源销售,获得时差效益最显著的国家是加拿大,C对。中国、美国、俄罗斯仍是常规能源为主,能源供应不足,获得时差效益少,A、B、D错。点睛:中国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方向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清洁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

4、等领域。被该项目带动作用最明显的、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是风电、光伏电.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受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如附图),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图示地区培植蔬菜的时间一般在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5. 该培植技术将土壤层架起来的目的是A. 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 B. 避开温度过低的地面C. 充分利用大棚的空间 D. 增加蔬菜的采光面积6. 该地区虽然修建了许多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但依然远远无法满足当地的需求,其主要限

5、制性自然因素是A. 土壤 B. 水分 C. 光照 D. 热量【答案】4. D 5. A 6. B【解析】4. 图示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气温低,建立温室大棚培植蔬菜的时间一般在冬天,D对。春天、秋天气温较低,大棚内不需要用支架,也可生产,A、C错。夏天不需要在大棚内种植,B错。5. 材料中修建的是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该培植技术将土壤层架起来的目的是为了避开温度过低的地面,B对。支架的高度,对获取更多的阳光作用不大,A错。底层闲置,不能充分利用大棚的空间,C错。不能增加蔬菜的采光面积,D错。6. 该地区虽然修建了许多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但依然远远无法满足当地的需求,其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水

6、分,温室生产改变了热量条件,支架保障土壤温度,但支架上土壤水分条件依赖灌溉,限制了发展,B对。土壤、光照、热量不是主要限制因素,A、C、D错。下图为我国S市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推测该市可能是A. 深圳 B. 石家庄 C. 沈阳 D. 上海8. 与2000-2010年相比,1980-1990年间S市人口增长较慢的原因是A.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B. 经济低迷迟缓C. 严格执行户籟管理制度 D. 生育成本过高9. 2014年后,人口新变化可能给S市带来的人口问题是A. 交通压力减轻 B. 人口老龄化加剧C. 闲置房屋增多 D. 将出现逆城市化【答案】7. A 8. C 9. B【

7、解析】7. 根据曲线,该市在改革开放前,人口少,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人口增长加快,且呈加速增长趋势。推测该市可能是深圳,是在国家划为特区后,迅速发展的,A对。石家庄、沈阳、上海改革开放前,就是大城市,人口众多,B、C、D错。8. 与2000-2010年相比,1980-1990年间S市人口增长较慢的原因是严格执行户籟管理制度,人口流动量少,C对。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出生率,不影响人口迁移,A错。经济增长处于起步阶段,不是低迷,B错。生育成本低,D错。9. 2014年后,人口新变化是迁入人口数量减少,总人口呈下降趋势,可能给S市带来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B对。交通压力减轻、闲置房屋增多

8、不是人口问题,A、C错。迁入人口减少,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D错。读图,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北移,线段PQ为某日地球上正在日落各点的连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对此时Q点地理现象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 太阳位于正南方向 B. 地方时为18:00C. 太阳位于西北方向 D. 地方时为12:0011. 距该日最近的节气及该日P点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A. 立夏;22 B. 立冬;22C. 立夏;11 D. 立冬;11【答案】10. D 11. C【解析】10. 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北移,线段PQ为某日地球上正在日落各点的连线,即一整条昏线,PQ是两个切点。根据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关系,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Q点太

9、阳位于正北方向,A、C错。Q点是南极出现极夜现象的纬线与晨昏线的节点,地方时为12:00,B错,D对。11. 根据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太阳直射11N,直射点向北移动,说明位于春分到夏至的中间位置上,距该日最近的节气是立夏,B、D错。该日P点是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与晨昏线的节点,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22,A对,C错。点睛:线段PQ为某日地球上正在日落各点的连线,即一整条昏线,PQ是两个切点。根据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关系,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根据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太阳直射11N,直射点向北移动,说明位于春分到夏至的中间位置上。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

10、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甲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规划示意图;图乙为南水北调穿黄隧道示意图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位于郑州荥阳市境内黄河河段(改段为地上悬河),共两条隧洞,每条长4250米,黄河底部土层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队克服了重重障碍,于2010年9月穿黄隧洞工程全线贯通,实现了北上的江水与黄河立体交叉,互不干扰。黄河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为确保穿黄工程万无一失,长江设计院和黄委会设计院分别独立设计渡槽凌空穿黄和隧洞遁地穿黄两个方案,并进行综合研究比选。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隧洞

11、穿黄方案。(1)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线路规划了A、B两种方案,说明A方案较B方案更合理的理由。(2)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问题:说明南水北调工程最终选择隧洞方案穿越黄河的理由。问题:指出南水北调穿黄隧道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工程障碍。(3)穿黄隧道挖掘施工过程中,遇到大量鹅卵石,给工程掘进带来了巨大阻碍。阐释此处出现大量鹅卵石的过程。【答案】(1)方案B穿越黄河大堤和沁南滞洪区,工程复杂;方案A穿黄距离短,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不大,建设成本较低,建设工期较短。(2)问题:避开河势影响,实现引水自流;避免外界温度、气候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耐久性更好;避

12、开与黄河规划的矛盾;减少对黄河水文的影响;避免对黄河航运造成影响;形成接近地面的检修条件。问题:黄河河床底下复杂的地质;黄河水文变化对工程的影响;堆积地层,疏松易塌方;地下水压高,容易渗水;防冻防冰保证隧道安全。(3)上游河段岩石受外力作用风化分解,形成砾石,受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离开原来位置;在搬运的过程中不断磨圆,形成鹅卵石;致该河段,地形趋于平坦,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鹅卵石在此处堆积。【解析】(1)根据图示中的注记,方案B是穿越黄河大堤和沁南滞洪区,工程复杂。图中可以看出,方案A穿黄距离短,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不大。没有滞洪区,建设成本较低,建设工期较短。(2) 选择隧洞方案,可以避开

13、河势影响,实现引水自流。避免外界温度、气候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耐久性更好。隧洞在地下建设,可以避开与黄河规划的矛盾。减少对黄河水文的影响,避免对黄河航运造成影响,形成接近地面的检修条件。渡槽凌空穿黄,技术难度高,检修难度大,不能自流引水,耗能多。问题:南水北调穿黄隧道工程建设,是在黄河河床底下开凿隧洞,黄河河床下地质复杂。黄河河底是堆积地层,疏松易塌方,开凿难度大。地下水压高,容易渗水,技术要求高。防冻防冰保证隧道安全。(3)鹅卵石来自上游山区,是流水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上游河段岩石受外力作用风化分解,形成砾石,受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离开原来位置。在搬运的过程中不断磨圆,形成鹅卵石。该河段,地形

14、较平坦,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鹅卵石在此处堆积。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亚速海黑海和里海水系示意图(甲)及伏尔加河流域开发示意图(乙)。 亚速海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一个被克里木半岛与黑海隔离的内海,水温夏季2030,冬季低于零度。平均深度8米,其东北部水深不过1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由于海水浅,咸、淡水混合状态极佳且温暖,河流还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因而海洋生物丰富。 俄罗斯鲟属于肉食性鱼类,主要栖息地为亚速海黑海和里海水系,在亚速海生长快,在里海和黑海生长较慢。俄罗斯鲟适应性很强,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5,在淡水和半咸水中都可生长,尤其适宜在半咸水中生长。俄罗斯鲟属江海洄游性鱼类,

15、在里海,俄罗斯鲟每年2次洄游到伏尔加河淡水区产卵,春季洄游距离通常离河口仅100300公里,而秋季洄游距离河口则达数千公里。(1)分析俄罗斯鲟在亚速海生长快的原因。(2)请从水温的角度解释俄罗斯鲟鱼春季洄游距离较秋季短的原因。(3)近年来,由于伏尔加河流域开发,里海的俄罗斯鲟鱼数量急剧减少。请简要说明其具体的原因。【答案】(1)亚速海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水温适宜;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因而海洋生物丰富,饵料丰富;水浅,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由于大量河水汇入,海水处于半咸状态,特别适合俄罗斯鲟生长。(2)俄罗斯鲟的产卵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春季大量积雪融水入河,河水的温度比秋季低;伏尔加河自较高纬流向较低纬,越往上游水温越低。(3)过度捕捞破坏了鲟鱼正常繁殖;流域内工农业发展排放污水,污染河流,影响了鱼类产卵;河流上游修建水利枢纽,阻碍了鱼类洄游;里海水位下降,盐度升高,生存环境恶化。【解析】整体分析:俄罗斯鲟属于肉食性鱼类,亚速海区域食物充足,海水处于半咸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