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湘教高一地理必修一课件:2.3大气环境1 .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010401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湘教高一地理必修一课件:2.3大气环境1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湘教高一地理必修一课件:2.3大气环境1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湘教高一地理必修一课件:2.3大气环境1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湘教高一地理必修一课件:2.3大气环境1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湘教高一地理必修一课件:2.3大气环境1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湘教高一地理必修一课件:2.3大气环境1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湘教高一地理必修一课件:2.3大气环境1 .ppt(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大气环境 一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凝结核 主要 成分 次要 成分 水汽 固体杂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对地面保 温 吸收红外线 吸收紫外线 使地球上的生物免 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地球生命 的保护伞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干 洁 空 气 O3 N2 O2 CO2 大气组成主 要 作 用 备 注 分布在平流层 水汽和杂质主 要来自地球表面 大气的3 4质量 和几乎全部的 水汽和杂质分布 在对流层底部 人类活动 大气污染 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 CO2增多 O3减少 SO2增多 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危害 臭氧空洞 温度oC 高度 km

2、 0 12 50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复杂 平流运动 天气晴朗 利于高空飞行 无线电通讯 二 大气的垂直分布 密度 气压 大 小 高 低 水汽 尘埃 多 少 冷 热 热 O3 0 12KM 12 50KM 随高度升 高而递减 随高度升 高而增加 对流运动 水平运动 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 使人类免受紫外线 伤害 利于高空飞 行 电离层利于无线电 通讯 二 大气的垂直分布 平流层顶 至 2000 3 000千 米 读 大气气温垂直变化曲线示意图 回答1 2题 1 上图中能正确表示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2 飞机平稳飞行过程中所处的大气层是 A 层中部 B 层

3、 C 层底部 D 层中部 B B 牛刀小试牛刀小试 三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太阳辐射光谱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温室效应 1 吸收作用 大气的吸收作用有何特点 特点 具有选择性 O3吸收紫外线 CO2 水汽吸收红外线 思考 1 太阳辐射中被大气吸收的能量集 中在什么波段 2 太阳辐射中到达地面能量集中在什么波段 3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较少 可见光 紫外光和红外光 2 反射作用 云层 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思考 反射作用的强弱与什么因素

4、有关 云和尘埃有关 云层越厚 尘埃越多反射越强 3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有选择性 蓝 紫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波 长 散 射 无选择性的 所有光 使天空成白色 颗粒较大的尘埃 雾粒 小水滴 对 流 层 地面 平 流 层 高 层 大 气 紫外光 红 外 光 可 见 光 O3 CO2 水汽 探究活动 小组连连看 请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原理连接起来 1 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吸收 2 夏季 多云的白天 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 3 白天教室里太阳照不到 但依然明亮 反射 4 日出江花红胜火 日出 日落时 天空呈现红橙色 5 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 人们外出时需做好防晒工作 解释 1 大

5、气分子 微小尘埃对波长较短的蓝紫光的散射作用使天空呈现蔚蓝色 2 云层反射可见光 使到达地面的可见光减少 降低了地表温度 3 大气对可见光的散射 无选择性 4 红光不易被散射 红光穿透力强 5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 大气对紫外线的吸收较少 臭氧臭氧 平流层平流层 水汽 二氧化水汽 二氧化 碳碳 对流层对流层 紫外线紫外线 红外线红外线 有选择性 大部有选择性 大部 分可见光可穿透分可见光可穿透 云层 尘埃云层 尘埃各种波长的各种波长的 光都被反射光都被反射 无选择性 反无选择性 反 射光呈白色射光呈白色 空气分子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微小尘埃 蓝 紫色光蓝 紫色光 最易被散射最易被散射 向四面八方散

6、向四面八方散 射射 具有一定 具有一定 选择性选择性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 太阳辐射大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削弱作用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宇宙空间 保温效应 直接 热源 直接 热源 1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如此之大 地球上有大气而月球上没有 这说明大气既能削弱 太阳辐射 又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 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 早晚呈红 色 正午太阳高度大 穿过大气路程短 仅蓝 光被散射掉因而天空呈蓝色 早晚阳光斜射 穿过路程长 短波各色光 皆被散射 剩下红光投射地面 阳光红似火 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3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

7、大 但 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 多云雨 云量多 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的缘故 4 为什么在月球上白天看太阳只是一个 明亮的圆盘 而四周背景却是黑暗的 没有大气的散射作用 5 为什么白天多云 气温比晴天低 夜间多云 气 温又比晴天高 6 在晚秋和寒冬 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7 在寒冬 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大气逆辐射 因为晴朗的夜晚 天空少云或无云 大气逆辐射 弱 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 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 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 容易出现霜冻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 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所以可防

8、御霜冻 地面辐射是大 气的主要的直接热 源 太阳辐射则是 形成地面辐射和大 气辐射的能量源泉 三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 纬度因素 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 三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纬度低 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程短 大 气削弱少 且光能集中 纬度高 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 气削弱多 且光照分散 地 球 大 气 上 界 阅读课文 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地面辐射强度 1 纬度位置 2 下垫面 地球表面 含陆面和洋面 一般规律 颜色越浅的物体 其反射就越 强 吸收就越弱 颜色越深的物体 其反 射就越弱 吸收就越强 陆地表面的反射 率高于海洋 南极大陆内部是全球最寒冷的地方 除与 其高纬度 高海

9、拔等因素外 极冰的强反 射也是形成其低温的重要原因 例如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地方并不是在 纬度位置最低的南方地区 而是在青藏高 原和西北地区 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 空 气稀薄 太阳辐射强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多晴天 太阳辐射强 东部和南部地区 多阴雨天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强 3 气象因素 降水少 多晴天和空气稀薄的地区 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 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强 地面辐射也强 三 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的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 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 辐射强度 太阳高度越 等量太阳辐射散布面积越 经过 的大气路径越 太阳辐射被削弱越 太阳辐射 强度越 下垫面因素 地面反

10、射率 其它因素 天气状况等 大 小 短 少 大 低 大 大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 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 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 通常用所测高度以上单位截面积的垂直大 气柱的重量表示 B A 大气上界 地面 A B H h 近地面气压必大于高空 在地面受热均匀的情况下 等压线是 水平的 等压线 由气压值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如果地面受热不均 气压 和等压线又会有怎样的改变 hPa 1030 B A C 1020 1010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 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 在垂直方向上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遇冷收缩下沉 3 在水平方向上 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形成热 力环

11、流 1 垂直方向上下面气压高于上面气压 2 同一水平高度上 温度高的地方气压低 温度低的 地方气压高 3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 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 等压面水平 地面受热不均 等压面上凸下凹 高 高 低 低 低 高 地面 受热 赤 冷却 极 冷却 极 二 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纬度间的差异 1 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2 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 水平方向的气压差 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谷风 山谷 山顶 热 热 冷 山风 山顶 山谷 热 冷 冷 思考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

12、山夜雨时 四川盆地的夜 雨量占总雨量的60 70 案例1 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周围的空气收缩下沉 形成山风 在加上燃烧 柴草产生大量烟尘 为水汽提供凝结核 其中心 因空气上升冷凝结而降雨 孔明存我 城 郊 之 间 的 热 力 环 流 一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思考 你能解释城市与郊区间产生热力环流的原理吗 H A D B C 右图中 弧线为等 压线 虚线表示水平面 读图回答 A B两点 气压 较低的是 点 气 温较高的是 点 请在图中画出大气 的垂直运动 C D两点中 气 压较高的是 点 请在图中画出大气 的水平运动 3 图上A B C D四点当中 气压由高到低排列 依次

13、为 A B D C 2000米 等压面 3 12 4 地面 AB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A B哪受热 哪冷却 1 3 4 2 受热冷却 阅读课本48页活动 思考 上海地区温度分布规律和原因 画出上海城区和郊区的空气运动方向 完成课本48页 活动 思考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 1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在水方向上由 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 的原动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其方向是沿垂 直于等压线的方向 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水平方向上单位距 离内的气压差有关 是决定风速的最重要因素 1030 1020 1010 hP

14、a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A B 风向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面 气压相等的曲面 等压线 气压相等的线 1010 1006 1008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AB 等压线越密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力越大 2 风向 风的来向 3 风力 按风速划分的等级 4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5 影响风向的因素 高空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hPa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方向 垂直风向

15、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只改变风向 不改变风速 hPa 1000 1005 1010 1015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 与风向相反 减小风速 影响风向 影响风向的因素 高空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三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第一步 假设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地球不自转 无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赤道 高低纬度受热不均 水平气压梯度力 赤道与极地间 的闭合环流 赤道 南极 北极 赤道 思考二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 存在地转偏向力 迫使运动着的大 气在北半

16、球向右偏转 南半球向左 偏转 这样能否形成单圈环流呢 第二步 假设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地球自转 有地转偏向力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2 4 副极地低压带 7 6 低纬环流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高纬环流 1 3 5 8 9 10 三圈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西风 东北信风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因素 热力因素 动力因素 地球表面的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1 低纬环流和信风带 问题 赤道地区气流如何垂直运动 为什么 气压如何 赤道高空大气如何水平运动 30 N地区气流如何垂直运动 30 N近地面气压如何 30 N 赤道之间的近地面大气如何水平运动 赤道地区的辐合气流如何形成 2 中纬环流与西风带 问题 近地面 副热带到副极地地区气流如何水平运动 极地到副极地气流如何水平运动 60 N附近大气怎样垂直运动 极锋如何形成 副极地地区近地面气压如何 3 高纬环流与极地东风带 问题 近地面 极地到副极地气流如何水平运动 四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问题 1 夏季气压带 风带移向何方 为什么 赤道低 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