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1 .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96299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内蒙古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内蒙古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1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限时训练: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1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宁一中 高二 年级 语文 学科限时跟踪训练(1)本训练满分100分,限时40分钟完成。一、基础达标(每题5分,共计20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恶:厌恶B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瑳:通“磋”,切磋C彼作矣,文王康之 作:建筑房屋D君子者隆礼尊贤而王 王:君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均为通假字的一项是()A.B.C.D.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 4.下列有关春秋时期思想家的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他所张扬的中庸之德,有明确的原则,即德行符合礼的规定。

2、 B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所著,长于论辩是孟子的鲜明特征。孟子长于在论辩中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之富有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C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来说理,书中的寓言表现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想象世界,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 D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孟子和荀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思想,另一方面又各自有所发展,但是他们都赞成“人性本善”的观点。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40分) 治乱天邪

3、?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楛耕伤稼,枯耘失岁

4、,政险失民,田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祅。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祅:夫是之谓人祅。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祅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甚惨。可畏也,而不可怪也。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荀子天论)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6分)A寇难并至寇:外寇B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常:时常C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 伤:妨碍D弃而不治 治:研究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6

5、分)A.B.C. D.7. 没有题干 (6分)A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大乱对比,可以看出“治乱”本来就与天象、时令和地利等自然条件无关。B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治乱”没有关系,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C自然无法影响“治乱”,但是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使自然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D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是我国古代认识论的一大进步。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12分)译文:_ (2)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1

6、0分)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40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故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

7、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荀子性恶篇【注】伪:人为。文理:礼仪制度。从:通“纵”,放纵。櫽栝:

8、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7分)A生而有疾恶焉疾:嫉妒B合于犯分乱理 分:等级名分C是以为之起礼义 起:启发D凡性者,天之就也 就:造就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7分) A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然后出于辞让B人之学者,其性善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C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曰:是不然D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 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1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荀子对“人性恶”的看法的一组是()(6分)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

9、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分)A人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有妒忌憎恨的心理,有喜欢音乐、美色的本能,而无推辞谦让、忠诚守信之心,不愿遵守礼义法度。B荀子用弯曲的木料、不锋利的金属器具为喻来说明: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一定要依靠师长和法度的教化才能端正,要得到礼义的引导才能治理好。C君子就是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行礼义的人;小人就是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而违反礼义的人。D孟子认为,人们要学习的,是那本性的善良。荀子认为,这种认识不对,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天然的,是不可能学到的,是不可能人为造作的。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10分)译文: (2)人之学者,其性善。(9分)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