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分析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995340 上传时间:2020-01-31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6.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当前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当前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当前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当前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分析报告(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分析 1 三个问题 1 当前经济下行要到什么程度 2 当前金融形势如何 3 当前房地产行业形势及走势如何 当前形势和政府方针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12年18大召开和2013年新一届政府换届后 人们期待已久的宏观政策放松和新一轮经济扩张不仅未出现 中国经济一直在8 以下运行 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为7 7 四个季度分别为7 7 7 5 7 8 7 7 2014年1季度和上半年下降到7 4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恶化 金融不良资产和风险增加 房价下跌和泡沫破灭的风险上升 新一届领导的施政方针 基本思路 宏观求稳 微观激活 全面改革 强力反腐 稳 不再用扩张性

2、政策刺激增长 准备长期接受7 8 的增长率 着力通过深化改革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活 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 11 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转变政府职能 简政放权 深化金融 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 释放 改革红利 三组合 宏观政策要稳 微观政策要活 社会政策要托底 18字方针 稳增长 促改革 调结构 转方式 保民生 防风险 我们采用通用的宏观经济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分析 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总产出 F 资本 劳动力 资源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 总需求方面 三大需求 消费 投资 出口 二大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总供给方面 价格与成本的相对变化 即利润率

3、变化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 经济稳定 持续 高速增长 5 一 中国经济奇迹之谜1 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 1978 2013年 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率约为9 7 名义GDP 1978年的3645亿元 人均381元 2013年568845亿元 9 33万亿美元 按年末汇率1美元兑6 0969元人民币 人均41805元 13 6亿人口 人均GDP美元 1978年190美元 世界第175位 2002年1135美元 2006年突破2000美元 2010年4283美元 2011年5432美元 2012年6094美元 世界第84位 2013年6857美元 开始进入世界上中上等收入国家之列 人均约5千至1 3万多

4、美元 中国GDP占世界比例由1978年的1 8 提高到2013年的12 居世界的位次由第10上升到第2位 根据IMF数据 2012年全球GDP为71 28万亿美元 欧盟16 41 美国15 65 中国8 25 是美国的52 7 日本为5 98 德国为3 37 2012年美 日 德人均GDP分别为48147 44558 45774美元 中国为6094美元 相当于美国的12 65 2020 1 22 1978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胀率 6 7 续 1978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胀率 8 中国模式 社会主义 政府主导型 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主导 官商一体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发展为第一

5、要务 市场调节 看不见的手 和政府调控 看得见的手 的双重作用 为企业和资本创造了良好的盈利环境 使劳动力 资本 资源等生产要素低成本 高投入 推动高增长 1 廉价劳动力 利用无限劳动供给和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 限制工会的工资谈判权 保持低工资 低保障 低福利 2 资金成本低 高储蓄率 加上利率管制 保持低利率乃至负利率 3 资源环境成本低 价格管制压低资源 土地 能源价格和环境污染成本 4 对外压低人民币汇率 资本管制 结果 低成本 高利润 加速资本积累和投资扩张 高投入 高产出 粗放型增长 2020 1 22 2 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原因 中国模式 3 高速增长的代价 不协调 不稳定 不可

6、持续 政府对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行了干预和管制 这有利于生产和企业 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 但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扭曲 没有实现市场化 生产要素市场改革滞后 使得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低 这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 其代价是 1 发展方式粗放 经济结构扭曲 2 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贫富两极分化严重 3 二元金融市场 金融管制导致庞大的地下金融市场 资金错配和浪费 4 资源过度开采和耗竭 环境严重污染 5 资本不能对外自由流动 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 还不是国际货币 6 经济周期性波动 大起大落 很不稳定 10 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 11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 12 金融大危机之前靠投资和出

7、口拉动 之后三大需求增长均明显放慢 其中核心是消费严重不足 二 当前中国经济的症结 系统性失衡 1 表层 需求结构失衡 宏观数据表明消费不足 消费不足和储蓄过度的结构性特征 1 消费不足中特别是居民消费率过低我国消费率已由1980年代的65 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47 4 其中居民消费率下降到2010年的33 8 2008年美国家庭消费率为70 1 印度54 7 2 储蓄过度主要是企业储蓄率过高在目前近50 的高储蓄率中 居民储蓄占1 3 企业储蓄占近2 3 因为企业利润绝大部分留存未分配 13 14 中国的投资率 储蓄率 消费率 15 中国的消费率 1978 2010 2 中层原因 收入分配

8、结构失衡 16 1 收入分配的结构失衡国民收入分配中工资份额的大幅下降 从1978年的60 下降到现在的40 利润份额和政府收入的相应上升 从1978年的40 左右上升到现在的60 左右 其中利润份额近40 政府收入份额20 多一点 2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3 特殊的人口结构 17 2020 1 22 中国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净额和消费率 来源 联合国数据库 注 这里的劳动者报酬比统计年鉴中的劳动者报酬包括的范围更广 财政收入增长率及占GDP的比重 18 中国财政收入的相对变化 19 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的双重作用 使生产要素低成本 高投入 推动高增长 1 利用无限劳动供给和低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

9、 限制工会权利 采取低工资 低福利和低保障 2 利用高储蓄率的优势 加上利率管制 保持低利率乃至负利率 3 价格管制 压低资源 土地 能源价格和环境污染成本 4 对外人民币定值过低 以保持低成本和高利润 从而加速资本积累和投资扩张 2020 1 22 3 深层原因 生产结构失衡 长期采用的增长政策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模式 4 高速增长的不可持续性 宏观经济的系统性失衡 需求结构 分配结构 生产结构 三位一体 的失衡表层 需求结构失衡 消费 投资 出口的失衡 消费不足 中层 收入分配结构失衡 工资与利税分配关系的失衡深层 生产结构失衡 即粗放型增长方式中国宏观经济的结构失衡是系统性失衡 是过去3

10、0多年高速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 20 三 中国经济的出路 系统性调整 1 调整的着力点 减少储蓄 增加消费 1 消费率 储蓄率 矫正内部失衡 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 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 工资 利润和税收相对份额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结果 劳动力成本 工资 社会福利与保障成本 2 RMB升值 矫正外部失衡 过度储蓄 劳动力成本间接上升 3 消费率的提高和人民币升值都是克服经济严重失衡 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 也是中国经济进步的表现 前提条件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并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同步 那么怎么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4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两大动力 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21 2

11、 结构失衡的系统性调整 需求结构 分配结构 生产结构 三位一体 的全方位调整表层调整 扩大消费 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中层调整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增加工资 社会福利和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 深层调整 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提高生产率 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增长 必须对宏观经济的系统性失衡动大手术 进行系统性调整 转 发展 方式 调 分配 结构 扩内需 消费 是 三位一体 的 原动力是制度创新即体制改革 22 四 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与对策两种可能的前景 1 好的前景 若 扩内需 调结构 转方式 成功进行 则将以7 8 左右的较高速度再持续增长10 20年 2 坏的前景

12、若 扩内需 调结构 转方式 不成功 不得不以短期需求刺激政策保增长 则可能出现经济泡沫化 金融风险上升 甚至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高速增长进程中断 1 近20年来国际金融三次大危机的共同规律 19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灭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大危机三次金融危机的共性 中国经济未来能避免这一结局吗 2 过去30余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 1 需求面 需求扩张的拉力 高投资 高出口规模经济效应 2 供给面 低成本竞争 低工资 低利率甚至负利率 低资源价格 低地价 低环境污染成本 低人民币汇率 1 2 高利润高投资高增长生产率上升 3 今后以上两大动力机制的

13、衰减 1 需求方面 三大需求增速下滑投资 一般行业均产能严重过剩 出口 欧美债务危机深化 人民币升值 消费 扩张受阻 因收入分配差距难以缩小 2 供给方面 三大成本刚性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 工资 社保 资源及土地价格和环境治理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 1 2 增长动力衰减增长率 生产率因此 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是不可避免的 将从10 的高速增长转向7 8 的较高速或中高速增长 近5年TFP贡献明显下滑 4 可能的对策 1 有远见的长期对策 供给管理政策 治本之策 深化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转变发展方式制度创新 人才 研发投入 推动技术创新 提高生产率 抵消成本上升 即以改革促创新 以创新

14、求发展实现三大根本性转变 1 从政府主导 官商一体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向法制廉洁的市场经济体制 2 从以资本 劳动力 资源等生产要素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转向以生产率提高为主的集约型增长 3 从引进吸收为主的技术进步转向以自己研发为主的自主创新 2 近视的短期对策 需求扩张政策 财政扩张 货币信贷扩张2009 2010年的经验教训 4万亿公共投资刺激 2009年9 6万亿新增贷款 导致30 高投资增长率 2010年经济增长刚恢复1年 就提前出现通胀和房产泡沫化 过热 地方债问题凸显 这是新一届政府再三声明不再出台大规模财政货币刺激政策的原因 5 政策选择 1 适当降低经济增长目标从高速 10 以

15、上 到中高速 7 8 2 稳健的需求管理政策1 控制财政赤字和国债的规模及风险2 稳健的货币政策 控制通胀和房产泡沫 3 积极的供给管理政策 三大改革 1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2 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3 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 6 如何深化体制改革 提高制度创新能力 1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根治腐败 根本性改变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 从经济发展型政府转向公共管理和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 减人减管减税减费减负 2 深化经济体制 主要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劳动力市场 加强工会力量 保证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和社保福利正常增长 金融市场 扩大市场准入 利率

16、市场化 解除资金规模管制 资源土地市场 打破垄断 资源 土地价格市场化 外汇市场 汇率市场化 放松资本管制 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 3 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 加大研发投入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五 三个问题的回答 1 当前经济下行要到什么程度 1 长期看 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多少 今后10年 能否保持在7 8 1 从长期增长的五大决定因素看长期增长 F 资本 劳动力 资源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储蓄率将下降 外资减少 内资外流 投资增速放慢 人口红利日渐消失 新增劳动力减少 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不明显 改革红利还有待释放 2 从推动内需增长的两大动力看城镇化 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今后10年要解决3亿人口的城镇化 居民收入增长潜力和速度 中等收入阶层扩大 中产阶级社会形成 3 从推动长期增长的利益机制看长期利润率下降 反腐使官员和企业家行为发生明显变化 潜在增长率变化的人口因素 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开始绝对减少 2012年15 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345万人 单独 二胎 渐进式延迟退休 是重要的应对举措 2 从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看1 总需求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