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循环经济背景的静脉产业发展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957139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循环经济背景的静脉产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发展战略)循环经济背景的静脉产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发展战略)循环经济背景的静脉产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发展战略)循环经济背景的静脉产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发展战略)循环经济背景的静脉产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循环经济背景的静脉产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循环经济背景的静脉产业发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循环经济背景的静脉产业发展:模式转化抑或可持续赵国党2011-04-11摘要: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两大世界难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现代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路径,静脉产业的发展使传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向现代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化成为可能。对传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现代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表明,静脉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未来引擎。关键词:静脉产业,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静脉产业一词诞生20世纪80年代。那时,日本在基本解决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型污染之后,由后

2、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影响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为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解决废弃物处理及填埋场不足等问题,日本学者后藤典弘等提出了静脉产业这一概念。后藤典弘认为,物质来源于自然界,并经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流向广大的消费者。将这样以生产为中心的流动,比喻成人体的“动脉流”。大部分的物质通过社会消费,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会以原来的形态,或者改变的形态、状态,再次还原于自然界,这就是废弃物的物流。废弃物的处理由收运一中间处理一最终处置三个阶段组成。从物流的观点看,这三个阶段中废弃物的物流,刚好与第一、二、三产业的物流是完全对称的。这个过程被称

3、为“静脉流”。如果将一般的制造业称为动脉产业,处理、处置以及循环利用从这些产业中排放的废弃物的产业相当于人体的静脉,因此被称为静脉产业或第四产业。循环经济理论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它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运作,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反馈式流程。在这个反馈式流程中,从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一部分经废物利用等技术加工分解形成新的资源返回到经济运行中;另一部分经无害化处理后形成无污染或低度污染物质返回自然环境中,由自然环境对其进行净化处理,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

4、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建立与实施,依赖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大原则(3R原则)。这三个原则虽然分别属于经济活动的不同阶段,但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循环经济体系中,根据物质流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过程:即从原料开采到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和从生产或消费后的废弃物排放到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分解分类、资源化或最终废弃物处置的过程。仿照生物体内血液循环的概念,前者可以称为动脉过程,后者称为静脉过程。相应地,承担动脉过程的产业称为动脉产业,承担静脉过程的产业称为静脉产业。但是,在传统的循环经济流程中,没有融入静脉

5、产业这个环节,充其量可以看成是包括静脉部门的循环经济。它强调的废弃物排放到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分解分类、资源化或最终废弃物处置的过程都是在动脉产业内部进行。只有把静脉产业融入循环经济体系之中,成为循环经济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流程才是真正完整的经济循环流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研究方便,将现阶段我国倡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称之为传统循环经济模式,将融入静脉产业的未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称之为现代循环经济模式。同时,以此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循环经济的理论框架下,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及实现路径进行探索,比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种不同路径模式传统循环经济

6、模式和现代循环经济模式,分析两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实践,洞悉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引擎,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及实现路径(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世界经济发展遇到的两大难题“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瓶颈”。但是,人类真正开始重视环境问题,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1962年美国环境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引发美国的生态运动,从而掀起了环境保护运动的浪潮。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在环境保护认识和实践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对生存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关系

7、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在此基础上,1987年4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立即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了强烈影响,并得到广泛的响应和支持。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清洁生产,这是人类第一次不局限在末端治理,而将治理污染的视线扩展到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清洁生产彻底改变了过去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强调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削减。通过在产品生产过程及服务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源头污染物的产生量,而不是只减少末端污染物的排放量。直到此时,人类对经济发展中的“

8、资源短缺”问题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循环经济只是一种理念。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将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表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标志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两大问题从人类认识的边缘走进了认识的中心,人类开始正视这两大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道路明确了具体内容: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相互协调的发展,即代际均衡。它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三个基本内容。生态持续指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使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

9、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指可持续发展在经济上要求摒弃传统的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生产废弃物;社会持续指可持续发展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简而言之,可持续发展是要求人类在改造自然、谋求发展的同时,应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科学发展观。(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探索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的深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工业化初期,经济社会发展流程可以概括为:“自然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排放”单向开放式经济流程。然而,自然资源(包括自然再

10、生资源)不仅不是无限的,而且其净化能力也不是无限的。为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人类逐渐认识到:必须改变工业化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单向直线流程,从废弃物中寻找可以再利用的资源,减少物质需求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数量,与此同时也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减缓了自然净化的压力,从而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经济社会发展流程可以概括为:“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排放一再资源化”闭合式经济循环流程,这就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路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已经认识到应该采用资源化方法处理废弃物,把循环经济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20世纪90年代,发

11、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随着可持续发展和技术革命的进一步深化,循环经济从一种理念开始走进经济活动之中。1993年,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逐渐在世界各国推广,“3R”和“6R”实践应然而生.极大地促进了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1999年10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调查报告为人类和地球彻底改造城市中指出: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发展要走生态化道路;同时,日本提出了与生态工业类似的“零排放社会”概念。2008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标志着循环经济发展已经纳入法制化轨道。表1为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进程表。纵观人类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过程,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循环经

12、济(1993年以前)阶段、生态工业园区推广阶段。简单循环经济指清洁生产,通过在产品生产过程及服务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源头污染物的产生量;生态工业园区则是仿照生态学原理,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尽量减少区域废弃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它通过成员之间的副产物和废弃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层面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实践。这两个发展阶段的共同特点是:动脉产业的废

13、弃物再利用和资源化处理过程只是在动脉产业内部的静脉部门中进行。即便是生态工业园区,企业之间也是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没有与围绕废弃物的处置和再生资源的销售市场产生关系,因此,其静脉过程可以看成是生态工业园区生产的内部化。其经济循环流程(见图一,下页)可以概括为:动脉产业的原材料来源于自然界和处置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在动脉技术力的作用下,经过生产、消费满足于人类的需求,产生废弃物,这个过程称为动脉过程;不可再生的废弃物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返回自然界,可再生的废弃物流入动脉产业的静脉部门,在静脉技术力的作用下,一部分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返回到动脉生产过程之中,另一部

14、分不可以利用的废弃物经过无害化处理,返回自然界,这个过程称为静脉过程。为研究方便,将这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称为传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表l: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进程表 年份提出者代表作主要思想或实践1962卡尔逊寂静的春天生物界和人类所面临的危险1965鲍丁尔Earth as a spaceship循环经济概念,宇宙飞船理论197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生态城市概念1972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破坏生态城市导致人类灭亡1976欧共体无废工艺和生产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1979欧共体理事会推行清洁生产政策1987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循环使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1989福罗什、加劳布劳斯可持

15、续发展战略生态工业园区新设想1986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生活废弃物反复利用和再生循环1993生态工业园区在世界范围内推广1999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为人类和地球改造城市城市发展要生态化2001日本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零排放工业园和循环型社会2008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引擎静脉产业的发展(一)现代循环经济模式与传统循环经济模式比较把静脉产业融入循环经济体系之中,就构成了现代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图二),即在传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融入静脉产业作为静脉过程的载体,它与动脉过程一起构成完整的循环经济闭合回路。其经济循环流程可以概括为:传统循环经济过程之后的废弃物以市场交易或其他方式进入静脉产业,经过静脉技术力作用,可再生资源返回动脉生产过程,不可再生资源无害化处理返回自然界。不仅实现了废弃物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且也减轻了动脉产业对废弃物处置分解的压力,从而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承载力之间关系的协调。静脉产业的始端是动脉产业的末端,终端是废弃物经过静脉技术力作用后,可再生资源返回动脉产业和不可再生资源无害化处理后返回自然界。在现代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闭合回路中,必须有链接两个产业的链接方式,保证闭合回路的畅通。研究产业运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