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20191205014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956213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201912050149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201912050149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201912050149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201912050149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201912050149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20191205014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20191205014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西周册命时,周王有时赏赐给受赐者圭瓒(用以挹酒祭祖的“宗庙彝器”)这是非常严肃重大的行为。周王赐予圭瓒是A.赋予受赐者宗法政治地位 B.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的正式仪式C.用高水平的器物彰显恩宠 D.对受赐者孝顺有礼的表彰嘉奖2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钱穆评价的这一制度其特点是A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关系占统治地位 B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C“家”“国”不分,等级依旧森严 D最高

2、统治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3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己经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C宗法制只存在于贵族阶层中 D关于宗法制的起源考证存在着争议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归一,咸阳跃升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咸阳横跨渭水南北两岸,北岸以咸阳宫为中心,仿造了六国宫殿145座,每座宫殿都有复道和咸阳宫相连,众星拱月,鳞次栉比。秦始皇如此设计北岸宫殿的意图是A君临天下,思想控制 B天

3、下共主,尽享极乐C天下归一,皇权至上 D彰显财富,发展商业5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体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C.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D.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6传说尧舜时代的“诽谤之木”,柱上那一条弯钩,方便百姓“上书”,原来立于“大路交衢”,在谤木上数落“王恶”,诽谤官府,均不得治罪。汉代重树诽谤木转立于皇宫门前,“以表王者纳谏”,后更以石代木,雕龙饰物,改称华表,威风凛凛。从“谤木”到“华表”的演变A.说明了先秦时期专制王权尚未形成B.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古

4、代长期居于主导地位C.说明了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加强D.体现了从先秦到秦汉时期政治转型的完成7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赵王如意为新太子。太子太傅叔孙通不但称历史上晋献公因废太子导致晋国乱政数十年,而且以死相谏。叔孙通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主要原因是A.维护宗法继承制度B.坚守太子太傅辅佐之职责C.极力维护吕后尊严D.根除影响政权稳定的隐患8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做出新的指示。

5、这从本质上说明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 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 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9明代仁宗皇帝曾赐给吏部尚书赛义,礼部左侍郎杨士奇、杨荣金银章各一枚,印章上刻有“绳愆纠缪”四字,要求他们积极进言官员的过失,并加印密封来报告。这说明当时A六部成为皇帝顾问机构 B监察制度由此建立C中央各部实现权力制衡 D专制皇权得到强化10军机处设立前,皇帝挑选亲信顾问参与决策没有成文的标准和硬性的规定。军机处出现以后,入直军机,参与机密事务的大臣,必须在三品以上,军机处的“首席”必须由内阁大学士担任。清史稿中感叹:“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由此可见军

6、机处的设置A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赋予了内阁大学士决策权C体现了皇权运作的规范化 D逐渐背离机构设置的初衷11“资政新篇比天朝田亩制度新,它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将来临的征候”,资政新篇的时代精神主要体现在:A代表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B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C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D反抗西方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12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也开始重新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材料表明近代中国A.通过运用国际法谈

7、判维护了国家主权B.在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世界C.领事裁判权的丧失促进了外交近代化D.在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下转变了外交观念13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B.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D.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4秦晖在走出帝制中提出:“国人之所以尊崇君主,与其说是基于对纲常名教的信仰,不如说主要是慑于法术势。(英、日等国)在近代立宪制度

8、之前的历史上就常有不掌握实权的虚君,也形成了尊重虚君的传统而我们的皇帝要么是实君,要么是命运悲惨的废君。”他试图说明近代中国A清廷政治落伍于西方列强 B权力敬畏加强了君主专制C反满革命实属于历史必然 D缺乏君主立宪的适宜土壤15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前的宪政努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之上,而像自由、控权、保障人权这样的价值理念,终究要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这一观点基于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追求 B宪政努力背离民主方向C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 D民主观念缺乏社会基础161911年11月,袁世凯面谒各国公使,探询其对中国政体选择的意向。各国公使“均谓中国革命之惨祸,势将与满洲

9、君主相终始,满洲君主一日不去,即革命一日不能止息。吾辈甚愿清政府识机知命,速行允许共和,永绝扰乱中国之种子”。该材料说明A袁世凯己被列强选为新的代理人B各国对清廷己普遍失望C列强同情理解中国革命D革命己危及列强在华制益17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C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18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

10、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这场运动的主力发生了变化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19伊恩布鲁玛在创造日本:18531964年中记载:“日军先是于1937年之夏同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在周边展开了一场激烈厮杀。城市遭到轰炸,郊区的战斗趋于白热化,有二十五万中国人在战火中丧生,多为平民。在日军实施某起大屠杀的遗址,一块纪念碑这样写道:血流成河,染红了大海。”此次战役A标志着全民

11、族抗战的开始 B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的野心C使得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 D日军犯下侵华战争中最恶劣的罪行201949年4月,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无视人民解放军的严正警告,擅自闯入我军渡江作战地段,还炮击人民解放军阵地,人民军队坚决地予以了还击,这就是著名的“紫石英号事件”。这一事件体现出A中国共产党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B当时中英两国处于对峙的局面C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 D英国积极阻止解放军的军事行动21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指的是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

12、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22此次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界别的66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曾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B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将依法治国写进了宪法 D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23198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2003年,国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型,通过部门整合,职能归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据此可知

13、政府职能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 B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C对接世界市场的需要 D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24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使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堪称中国法律建设里程碑的举措是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251983年6月,邓小平在谈话中说:“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两党的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

14、不是你吃掉我,我们都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做出贡献。”该谈话表明当时A国共两党希望祖国完成统一 B“一国两制”已成为两党共识C“一国两制”已经正式提出 D国共两党民族统一理论相似26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A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C试图去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D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27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方面要求:尼克松可以坐自己的专机到中国,但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经协商后,最后达 成协议:总统专机先飞到上海,上海飞往北京时,不必转乘中国专机,但是中方要派先遣小组带领一名领航员登机。这说明此时中国外交A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B意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