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四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语文试卷 Word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914539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四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语文试卷 Word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包头四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语文试卷 Word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包头四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语文试卷 Word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包头四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语文试卷 Word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包头四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语文试卷 Word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四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语文试卷 Word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四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语文试卷 Word含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69分)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家训的特点家训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宋代的家训,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又有发展,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于一体。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以历史上的

2、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如司马光的家范等。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选官以科举为主,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积极地纂述家训,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家族成员修身、齐家,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其中,治生方面,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最为详尽;制用方面,以陆九韶居家制用更为具体。宋人重视家庭治生,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也是维持大家族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此外,科举也需要经济

3、支持。宋代家训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另一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宋人把简朴当作自家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如“乡人有纠率钱物以造桥修路及造渡航者,宜随力助之”(袁采袁士世范)。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即通过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规范,将儒家思想贯彻集中。除了道德教育外,宋代家训还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它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宋人家训中也涉及许多教育原则,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当好言相劝不能

4、奏效时,家长便采取其他的惩罚方式,如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告官、驱逐、移乡等。家训的纂述,是为家族的兴旺长久,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有的宋代家训如范氏的义庄规矩及后续规矩还得到朝廷的许可与支持。家训、法律中都有儒家思想的渗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仍然怀抱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天下也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所以在礼法社会之中,家训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家训与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还是略有侧重的,家训更侧重家庭的发展,而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家训继承并

5、发展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它汇集了宋及宋前历代的家训,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B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提倡辩证的节俭,把简朴当作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C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倡导通过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规范,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等儒家思想贯彻集中。D宋代家训对子孙的训导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等惩罚方式。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家训发展史上,宋代家训是个重要阶段,其标志之一就是家训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前代。B

6、宋代选官以科举为主,一些家族为使其成员能科举入仕,积极纂述家训,这是宋代家训繁荣的重要原因。C为提高子孙素质,宋代家训既对子孙加强道德教育,又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的教育。D家训是为家庭的兴旺长久,而社会的长治久安又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因此,家训并不违反朝廷的法律。3、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重视家庭治生,这是宋人维持大家族的正常运作及参加科举考试经济基础得到保证的重要原因。B在宋人家训的诸多教育原则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仍然具有借鉴的意义。C因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宋代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还提倡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D在礼法社会中,

7、家训与法律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制订的出发点和目的方面又略有侧重。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9题。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

8、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

9、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4、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更客任城 客:客居。B.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开辟C.乘醉跨驴经县治。 治:治所,县衙。D.以所业投贺知章。 业:作、写之意,所业即写的诗。5、下列句子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知章)遂荐(之)于玄宗。 B.帝每欲与(之)官。C.璘败,(璘)累系浔阳狱。D.(李白)恳求还山,(玄宗)赐黄金,诏放归。6、选出都能表现李白“诗酒狂傲”的诗仙形象的一组是(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帝喜,赐食,亲为调羹。尝大醉,

10、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4分)_

11、 (2)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4分)_ 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每处0.5分)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一 岁 中 登 龙 门 者 不 过 七十二 初 登 龙 门 即 有 云 雨 随 之 天 火 自 后 烧 其 尾 乃 化 为 龙 矣。(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11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李白 杜甫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12、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注:此诗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而作。10、这两首诗都写登岳阳楼,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试作简要分析。(6分) 11、在李诗的颈联、杜诗的首联中任选一联,对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2)秋兴八首(其一)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是: , 。 3)咏怀古迹(其三)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

13、句子是: , 。 4)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5)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病 人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