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代青铜文化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89481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2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古代青铜文化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云南古代青铜文化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云南古代青铜文化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云南古代青铜文化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云南古代青铜文化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古代青铜文化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古代青铜文化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古代青铜文化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访我国著名古代铜鼓研究专家李昆声教授李昆声:云南大学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铜鼓研究领军人物,著有李昆声文物考古论集、云南艺术史和云南文物古迹等专著,最近与黄德荣合写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一书,引起国际国内铜鼓研究专家的关注和好评。记者:云南古代青铜文化创造了辉煌,至今以江川李家山为代表的云南青铜文化在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史上闪耀着独特而璀璨的光芒,云南青铜文化在考古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那些主要的成果,您认为云南青铜文化在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史上处于什么地位?李昆声:云南青铜时代的考古最重要的成果是出版了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发掘

2、报告、云南江川李家山第二次发掘报告、楚雄万家坝古墓群发掘报告、云南呈贡天子庙滇墓、昆明羊甫头墓地等一批专著和发掘报告。江川李家山、昆明羊甫头、剑川海门口等青铜时代墓地和遗址均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云南青铜时代在考古学上属中国青铜时代。云南青铜时代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记者:云南青铜时代还有多少未解之谜?云南青铜文化研究主要应在哪些方面重点突破?李昆声:首先,云南青铜时代的起源至今是个未解之谜。云南青铜时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何地区发源?考古学界一般认为,中国青铜时代起源于夏代,即公元前 2070 年开始,结束于春秋,即公元前 476 年,长

3、达1500 多年。从云南现有的考古资料看,云南青铜时代结束于西汉末期,大致可以定在公元 1 世纪.开始于何时呢?根据近 60 年云南考古发掘的资料,云南青铜时代最早的地点是剑川海门口遗址。经过 1957 年和 1978 年的两次发掘和年代的测定,通常取公元前 1115 年这个数据,那就是商代末期。省外有几位中青年学者认为太早,发表论文把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的年代推迟到春秋时期。因为他们不了解云南的考古资料,我们也不必和他们一般见识。2008 年元月至 5 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剑川海门口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发掘面积达 1395 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 2000 余件,这个遗址内早期

4、大型“干栏式”建筑的建筑面积达 2 万至 2.5 万平方米,此次发掘清理出建筑构件桩柱和横木 4000 余根。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处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到青铜时代的超大型的、滨水而居的“干栏式”建筑聚落。省考古所的闵锐副研究员把海门口遗址的年代分为三期,属于早期青铜时代的第二期,可能会早到距今 3800 多年,比过去已知的云南最早的青铜时代的年代要早六、七百年。也就是说,云南可能在夏代早期就已经进入青铜时代了。所以,我们对云南古代文明起源的时间和古文明的水平就不应低估和妄自菲薄。从宏观上来讲,云南青铜文化的研究应该重点解决云南青铜文化的来源。是本土起源还是外来?起源的时间为距今 3800 年(

5、即夏代早期)的剑川海门口第二期是不是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还有没有更早的青铜时代遗址或墓葬?关于起源地从目前考古资料上来看,滇西青铜文化早于滇池地区和其他地区的青铜文化,最终要确定云南青铜文化起源于滇西地区还有待于更多新的田野考古资料的发现。从微观上来说,云南青铜文化的许多个案研究,某些青铜器的定名并不准确,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尚不清楚。云南青铜器上的一些花纹和立体雕塑所表达的意义尚无科学合理的解释,因为云南青铜时代并没有文字,这些图像和纹饰的实际功能就相当于文字。记者:请您重点谈谈李家山青铜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如何以青铜文化为依托发展当地的青铜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李昆声:中国考古学界的泰斗苏秉琦教

6、授的理论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是遵循古文化古城古国方国帝国这样一个模式发展演进的。江川李家山青铜文化属于战国西汉时期一个方国创造的青铜文化。江川李家山青铜文化出现在战国时期,此时中国内地正处于诸侯林立、群雄割据、东周王室衰微时期。到秦帝国统一中国和随后的汉帝国取而代之,江川李家山属汉帝国版图下的一个方国,到东汉时消失。江川李家山古墓群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第二次发掘被评为1992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表明了李家山青铜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两次发掘 86 座古墓,共获青铜器近 4000 件、金银器约 6000 件、玉器 4000 件,以及陶器、竹器、木器、漆器、玛瑙、水晶、琉

7、璃、海贝、琥珀、蚀花石髓珠等一大批珍贵文物。江川李家山青铜文化前后延续长达 500多年之久,在我国乃至世界青铜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以江川李家山青铜文化为依托,发展江川县乃至整个玉溪市的旅游业的思路很好。江川县振兴旅游业的口号“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很响亮、很生动!人们常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中国是有 5000 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文物在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像江川李家山青铜文化所拥有的无比珍贵的文物,对发展当地旅游业,无疑是最重要的闪光点。江川李家山出土的一大批珍贵文物,无论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科学价值、,均堪称国际一流。应设计专门的李家山青铜文化之旅游路线,出版一批介绍李家山青

8、铜文化的系列科普读物,拍摄李家山青铜文化电视科教专题片,重建或扩建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使其能陈列展览更多的李家山青铜时代文物,目前的馆比较狭小而又陈旧,完全不适应发展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要求。记者:您是古代铜鼓研究的著名专家,请介绍下我国古代铜鼓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此外,您提出世界古代铜鼓最早起源于中国云南的滇中和滇西,也就是说云南是古代铜鼓发源地之一,依据是什么?李昆声:铜鼓研究在国际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 1902 年,奥地利学者弗兰茨黑格尔就出版了东南亚古代金属鼓一书,开创了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铜鼓进行分类的先河。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世界铜鼓研究的中心从欧洲转移

9、到亚洲。铜鼓研究的著作和专家主要集中在中国、越南和日本。从 1988 年至今 20 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在中国昆明、南宁、贵阳、桂林、文山召开过 5 次铜鼓研究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国学者出版的重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主编的中国古代铜鼓(1988 年出版);蒋廷瑜著古代铜鼓通论(1999 年出版);李伟卿著铜鼓及其纹饰(2000 年出版);崔剑峰、吴小红著铅同位素考古研究(2008 年出版);李昆声、黄德荣著中国与东南亚的古代铜鼓(2009 年出版)以及集体编著的文山铜鼓(2004 年出版)、河池铜鼓(2009 年出版)等。关于铜鼓研究中,国际上争论最多,也是聚讼难决的问题是古代铜鼓起源

10、地的问题。越南学者坚持说铜鼓起源于越南北方。中国学者则认为起源于云南。1980 年,我和黄德荣先生最早在昆明师院学报上发表论文,提出古代铜鼓起源于滇中至滇西地带。当时可供研究万家坝型铜鼓仅有 16 面,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在云南楚雄万家坝科学发掘出土的 5 面万家坝型铜鼓,用碳十四测定年代为春秋时期,共生器物群的研究与测定年代吻合。确认为世界最早的铜鼓。1990 年,我们在考古杂志上著文,再次重申这一观点,那时的研究资料已有 29 面万家坝型铜鼓。2007 年我们在考古学报上发表近四万字的长篇论文再论万家坝型铜鼓,当时全世界已发现 62 面万家坝型铜鼓。我国学者用同位素方法确认,滇中至滇西

11、是万家坝型铜鼓矿料产源地,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用实验室的数据支持世界铜鼓起源地在滇中至滇西地带的观点。再造古滇国青铜文化辉煌江川:将延续了四个朝代的奇迹推向未来古滇神韵音乐会祭祀贮贝器开栏的话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走进古滇国青铜文化征文”今天正式与读者见面了。征文启事刊发后,引起社会和读者的关注,我们收到不少读者、作者和专家的稿件和来信。今天,刊发本报记者深入古滇国青铜文化发源地之一江川采访的报道和对铜鼓研究专家李昆声的专访,以后将陆续择优刊发来稿和记者采写的稿件。云南古滇国青铜文化光辉灿烂,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云南古代青铜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云南宝贵的历史

12、文化遗产。江川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晋宁石寨山的滇王印、楚雄万家坝和铜鼓之乡文山的铜鼓、剑川海门口青铜时代墓地遍布云南各地的青铜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折射出云南古代青铜文化的辉煌,透出古代云南独特的文化景观和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信息。挖掘、发现、研究、弘扬古滇国青铜文化,对于促进我省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和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具有文化和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在考察江川时,提出开发古滇国青铜文化、打造青铜文化产业, 并要求把古滇文化、青铜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资产为纽带,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共同开发古滇国青铜文化。这为

13、我省开发、保护古滇国青铜文化提供了发展思路。本次征文活动,是宣传古滇国青铜文化的一次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之旅,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对古滇国青铜文化会有新的发现和认识,为打造古滇国青铜文化作出自己的努力。夏秋之交,我们与江川亲密接触,站在这古滇王国文明的源头,耳濡目染的是一部青铜镂刻浇铸的古滇王国的史记,是厚重而充满铿锵质感的又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千多年前,抚仙湖畔的古滇王国,奇迹般地崛起,五百年后谜一般地消失,留下了无尽的猜想和悬念。但数千件用青铜器皿那形象可感的、掷地有声的“特殊语言”,又为我们留下了解读这个神秘王国的历史巨著。李家山的青铜文明之光,至今依然烛照着当代人,在回望和洞

14、明古滇国这个充满神秘奇幻色彩的古王国时,从中汲取到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为书写江川今天的灿烂辉煌,去揭开那深埋了两千年的伏笔,传承这片沃土上曾经的斑斓璀璨,将延续了四个朝代的古滇国奇迹彪炳向未来。历史文化丰赡遗产富可敌国 流连于江川县青铜博物馆,三千多件(套)生动精美的青铜器物,是该县富可敌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给予了我们和世界的不仅是震撼,还有渺无涯际的想象。江川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堪称无与伦比的国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重要标志。上海博物馆馆长说,李家山现出土的青铜文物只需三分之一就可建成一个世界一流的青铜器博物馆。诚哉,斯言!这些可与古罗马雕塑媲美的艺术瑰宝,诠释着古滇国卓尔不凡的史前文明。从那

15、些青铜浇铸的“象形文字”,让人浮想联翩的是古滇国水草肥美、国泰民安的迷人景象。这个由西南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强大奴隶制王国,奇迹般兴起,繁盛于战国至西汉时代,被正式纳入大汉帝国版图,其国王被册封为诸侯王滇王,并赐予“滇王之印”。滇国鼎盛之时,雄踞滇中腹地,与贵州西部夜国并驾齐驱,声威震撼云贵高原,影响远播东南亚半岛,直到东汉时倏忽消隐。与古滇国早期同时,中原大地正旷日持久地进行着“大一统”的社会变革,王公贵族掠土封疆,互不相属,而李家山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王牛线盒”,传递的却是古滇国天下一统的信息。盒盖上,四头牛安立于东南西北四方,一头体格健硕、双角粗壮有力的牛昂首睁目雄踞其中,显示出“中央”一统

16、天下的权威地位和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古滇国,“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仅就李家山一地发掘的青铜器看,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形制之独特,做工之精美,在世界青铜考古史上首屈一指。在中原地区仅将青铜铸为祭祀的宗法重器和兵器时,古滇国人却将尊贵的青铜农具视为寻常之物,田间地头,到处翻飞着雕花绣朵、图案精美的铜锄、铜铲、铜镰;举手投足间,铜碗、铜钵、铜饰品应有尽有。古滇国的富庶强盛,已通过璀璨斑斓的青铜器物,不着一字,尽显出其风流。大一统的江山社稷,较发达的稻作文明,蜀身毒道的通商贸易,给古滇国带来了高速的发展,牛羊、铜鼓、贝币、珠宝、黄金人类社会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创造的财富,这个史前王国早已拥有。古滇国的国力执云贵高原及东南亚地区牛耳,人们过着富裕的生活。他们腰系金腰带,手戴大玉镯,胸佩金项链;武士们手套金板指,胸佩兽形金饰。腰挎金鞘铜剑;首领、酋长则拥有镶金铜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