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学笔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 Word含答案.docx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19881103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6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导学笔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 Word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导学笔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 Word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导学笔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 Word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导学笔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 Word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导学笔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 Word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导学笔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 Word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导学笔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 Word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

2、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背景扫描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

3、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单元导读本单元的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当仁,不让于师主要阐述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如孔子如何对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的是孔子的生存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论述孔子“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坚守;有教无类主

4、要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则向我们阐明了孔子对于“学”这一概念的特殊认识。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释文题“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这句话反映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是“不识时务”,但也可以说是坚韧不拔。这种精神是极难得的,也是值得敬佩的。明主旨本课五则选文均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孔子的言行及别人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极力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为己任,具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5、的精神,更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与坚韧的品质。1词语理解(1)通假字长沮、桀溺耦而耕通“_”,_ 是鲁孔丘与 通“_”,_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通“_”,_ 通“_”,_植其杖而芸 通“_”,_ 使子路反见之 通“_”,_ 答案杰形容高大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尔你避躲避耘除草返回去(2)一词多义见与易答案看见,望见/会见/谒见,拜见/召见,接见/见识,见解/表被动,被/介绍,引见/显露/出现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连词,“与”“其”连用表选择/介词,跟/动词,参与换/改变/容易/轻视(3)古今异义遇丈人古义:_今义:岳父。子见夫子乎古义:_今义:称读古书而思想陈

6、腐的人,含讥讽意。君子之至于斯也古义: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子路从而后古义:_今义:一个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明日,子路行以告古义:_今义:明天。答案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旧时对老师的称呼。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对象,不译。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第二天。(4)虚词归纳为而答案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动词,做/动词,担任,充当/介词,跟,同连词,表修饰/通“尔”,代词,你/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2词类活用(1)耰而不辍:_(2)子路从而后:_(3)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_(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_答

7、案(1)名词作动词,用耰耕地(2)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留下(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使乱3特殊句式(1)子路曰:“为孔丘。”(2)子曰:“隐者也。”(3)为仲由。(4)而谁以易之?(5)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6)奚自?(7)二三子何患于丧乎?(8)子路宿于石门。(9)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10)遇丈人,以杖荷蓧。(11)至,则行矣。答:_答案(1)(3)判断句,(4)(6)宾语前置句,(7)(8)介宾短语后置句,(9)(11)省略句。4语句翻译(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译文:_(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译

8、文:_(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译文:_(4)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译文:_答案(1)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不施行德政已经很久了。(2)人是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 (3)老人家想使自己保持清白,却破坏了君臣间的根本伦理关系。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或主张。(4)就是那位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文本名句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5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文外名句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

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3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论语八佾)2.(论语微子)3.(论语微子)4.(论语微子)5.(论语宪问)1文中写到楚狂接舆对孔子的嘲讽之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接舆的话中透露出一种对社会的无奈,对“往者”和“今之从政者”都失去了信心,可以说这正是他选择避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他才说孔子是“何德之衰”。2你觉得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_答案类别相同不同孔子对混乱污浊的现实强烈不满力图改变现实,并且不屈不挠;重视社会道义的担当,对自我考虑较少面对现实,不想改变,选择了消极避世

10、的生活态度;不太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担当长沮、桀溺、荷蓧丈人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消极避世之人。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积极入世),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3你是如何理解子路“不仕无义”的思想的?这种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答:_答案儒家学说的支柱是伦理,试图用固定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来维系社会的安定。朱熹说“人之大伦有五”,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俸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

11、、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子路说:“不仕无义。”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以废除呢?而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的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朱熹说:“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然谓之义,则事之可否,身之去就,亦自有不可苟者,是以虽不洁身以乱伦,亦非忘义以徇禄也。”儒家认为“行义”和“行道”是不同的,“行道在君,必在遇而后行;行义在我,遇与不遇皆然”。4选文是如何塑造孔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