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76297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试卷-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第卷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B【解析】B. 别墅(y)(sh)。2.【答案】A【解析】B.“纯萃”应为“纯粹”;C.“无可耐何”应为“无可奈何”;D.“潮讯”应为“潮汛”。3.【答案】A【解析】A.“见异思迁”人意思是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常表贬义。形容人意志不坚定,易受外物引诱,就改变想法。用在这里不合适,故选A。4.【答案】D【解析】A.两面对一面,前后不一致,把“否”去掉;B.缺少宾语,应在“最基本的”的后面加上“权力”;C.用词不当(或前后不搭配),应把“探询”改为“探索”。5.【答案】C【解析】A.容易伤弟弟自尊;B.不尊重

2、妈妈;D.充满埋怨。6.【答案】A【解析】考查对句子排序的能力。题干中的标点符号都是分号,可知所要排列的句子之间是并列的关系,然后根据历史的记载和对现在的影响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即可。“历史”先“铭刻”着“功勋”;然后“记录”着发展;“承载”着梦想;“展现”着中华民族奋发崛起;最后“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A。7.【答案】D【解析】D.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北面。8.【答案】A【解析】A.该回目出自水浒传第三十四回。二、现代文阅读(一)9.【答案】B【解析】由第段“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可知不是“

3、所有地区”,原文中是“大部分地区”。故B不正确。10.【答案】D【解析】D.阅读第段运用了举例子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没有作比较。故D不正确。11.【答案】C【解析】C.原文中没有“乾隆岁朝行乐图”,故C不正确。三、古诗文阅读12.【答案】C【解析】C.诗人没有以“千帆”“万木”自比之意,刘禹锡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故C不正确。13.【答案】B【解析】A.讨伐/砍伐;B.均为“种类”;C.军队/老师;D. 原因/原来的,旧的。故选B。【考点】文言文实词的含义14.【答案】B【解析】A.介词,凭借/连词“导致”的意思,表因果;B.均为“就”的意思;C.代指“曹刿”/助词,无意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D.代词,他们的/难道。故选B。【考点】文言虚词的含义。15.【答案】D【解析】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把他的“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很好地表现出来了;第3段论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了。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本文虽记载真实史料,但中心是记曹刿论战,重点不是记叙这次长勺之战,所以在选材上重点详细记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行,而略写了长勺

5、之战的过程,使全文突出一个中心:论作战的经验。故选D。【考点】文言文内容理解。第卷16.【答案】(1)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解析】翻译时,注意字要对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1)肉食者:位高禄厚的人;鄙:目光短浅;(2)惧:害怕;伏:埋伏。【考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

6、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

7、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17.【答案

8、】(1)在(2)想要【解析】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结合课内所学(1)“于”翻译为“在”;(2)“欲”翻译为“想要”。【考点】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8.【答案】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解析】翻译时,注意字要一一对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考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19.【答案】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解析】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

9、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考查能力】从“炼字”角度赏析句子。四、古诗文默写20.【答案】(1)潭影空人心(2)忽如一夜春风来(3)学诗谩有惊人句(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6)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

10、,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潭”“忽”“谩”“婵娟”“啼”“溪”这几个字的写法。【考点】古诗词默写。五、综合性学习21.【答案】(1)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相互依存的;个人只有爱国了,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维护个人的利益和尊严;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2)鲁迅留学日本时,看影片时,看到中国人被杀时,旁边看热闹的中国人竟漠然以对,鲁迅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的精神。(3)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解析】(1)题干要求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首先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爱自己的国家,只有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保

11、护;其次我们要明确“个人”是一个小的范围,而“国家”是一个大的范围,在国家利益之前,我们都应该放弃个人利益去服从国家的利益。据此简要作答即可。注意题干要求80字以内。(2)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了解名人的生平,然后结合题干要求作答即可。本题题干要求概述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所以只简单叙述这个故事就可以。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

12、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据此作简要叙述即可,注意题干要求60字以内。(3)对联要求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联:朝花夕拾书写和蔼师长”及包括了鲁迅先生的重要作品朝花夕拾,又写出了他的名篇藤野

13、先生;因此,根据题干“结合故事材料”的要求,下联要包含其“弃医从文的故事”,然后写出他弃医从文的目的,综合之后,下联可以为“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考查能力】语言表达,对名人事迹的了解情况,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六、现代文阅读(二)22.【答案】A翻出书衣 B睡压书衣 C书评书衣【解析】第段写春节期间,陪母亲回家,无意间翻出书衣,点出文章的描写对象。第段,小时,每逢开学发新书,母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给“我”包书衣;第段包书衣是技术活,母亲总是精心给“我”包书衣;第段包好的书衣需要晚上放在褥子下面压,使其更加平整;第段,举例日本包书衣的历史,突出“我”对母亲给我包的书衣的喜爱之情,也体现了母亲对“

14、我”的爱;第段,借用孙犁爱包书衣的事情诉说“我”对书衣独特的情感;第段写现在书衣体现了对旧时书衣的怀念之情。据此简要回答即可。注意和题干中的总结字数要一致。【考点】概括文章的内容。23.【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给“我”包的书衣的喜爱珍惜之情。【解析】该题题干提示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所以在解答时要先分析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该句把“绵软有型的书衣”比作“黛玉葬花的锦囊”,因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文段写出其表达的情感即可;第段,举例日本包书衣的历史,突出“我”对母亲给“我”包的书衣的喜爱之情,也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所以该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对母亲给“我”包

15、的书衣的喜爱之情。据此作答即可。【考查能力】赏析句子。24.【答案】不能删去。作者意在通过著名作家孙犁包书的习惯和对书衣的珍惜之情,来说明包书衣是那个年代的特有的产物,它包涵着那一代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从侧面表现了“我”对书衣的怀有深厚情感对母亲怀有感念之情的原因,所以不能删去。【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能删去”,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即可。第段,借用孙犁爱包书衣的事情诉说了书衣并不是所有年代的事物,而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产物,它承载着这那一代人特殊的情感,也体现“我”对书衣独特的情感,同时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据此作答即可。【考点】文段在文章的作用。25.【答案】示例:有了书衣的保护,我的生命将会更加健康和久远,我将更好地为主人提供服务;今生相遇,是一种缘分,珍惜了我,便是珍惜了你自己;有书相伴的日子,有书衣在,书香便在,温馨便。【解析】解答该题时,注意要用书的口吻去说,所以人称上要用第一人称在描写;书衣就像人的衣服一样,不仅美观,而且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结合自己对书的情感进一步描写,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了书衣的保护书籍会更加的完美,更加的芳香,我们爱惜书籍,其实就是对知识的一种保护。据此作答即可。【考查能力】语言表达。七、作文26.【范文】阳光正好那一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暖暖的,甜甜的狭长的老街,铺着厚厚的青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