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计)谈谈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和指导原则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70750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设计)谈谈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和指导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组织设计)谈谈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和指导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组织设计)谈谈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和指导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组织设计)谈谈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和指导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设计)谈谈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和指导原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和指导原则 镜头一:诗经两首的表演课上,学生在朗诵诗文的背景声下,用哑剧的形式对古典诗文进行诠释。课堂趣味盎然,学生热情高涨,点评诗文和表演的的学生侃侃而谈,对古典诗歌记录的人文内涵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镜头二:模块测试。学生面对试卷上的文言文阅读,抓耳挠腮,有的人能读懂但不知如何归纳表达,有的人特别是面上班的学生根本就读不懂。前几天课堂上的活跃被沉闷压抑的气氛所取代。镜头三:师生座谈会。各班级代表七嘴八舌提出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如何把热热闹闹的活动和严肃正规的考试、把活泼的教学方式和切实的阅读能力有机联系起来?以上的情况出现在语文第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2、。新课程带来了生机焕发、活力重振。其中尤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效果最为显著。但在“放开搞活”之后,如何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得到切实有效的能力锻炼,而不是“活动轰轰烈烈,考试凄凄切切”呢?这就需要在活动课的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融入目标明确的组织和指导原则。笔者根据新课程开展以来的实践,小结以下几点。第一,行成于思思考性原则。要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即学生自己动脑发现的东西,亲身经历的体验记忆深刻,甚至终生难忘,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好奇心、成就感、被尊重、被赞扬的需求等。任何学生包括“差生”,也有这种心理需求。给差生机会,它会逐渐的养成善于思维和科学思维的习惯,并

3、最终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实现无差生的基本目标)。例如对文学人物的形象分析。笔者在新课程尝试课中,利用失街亭这篇老课文,提出“诸葛亮该不该杀马谡”的话题开展辩论赛。利用采集辩论资料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影视资料和历史题材中积累素材,在树立观点的过程中筛选论据,在辩论过程中明晰思路锻炼口才,最后在总结的过程中深化观点。采用传统的人物形象分析手法,自然非常详尽深刻。可是学生能记住多少呢?是否真正理解?对观点是否认同?在上例中,学生可能稍带幼稚,可能不够全面,但这却是个合理的成长和成熟过程。经过自身努力获来的成果,他们是认可并牢记的。即使是输的一方,也能在反思中调整认识。再者,口头表达的能力锻

4、炼也贯穿其中了。第二,众矢同的同步性原则。要提出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的教学目标。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播和灌输。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以发挥,完成引导。例如,学生对爱情非常敏感。设计活动课时可以加入相关要素。如卫风氓一课夫妻决绝的表演,如关于别里科夫的爱情故事,这类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又完成了学生从文艺观到爱情观世界观的转变。要使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巧妙达到目标。再如,文学赏析要求学生具备美感,对客观世界要有敏锐感知。笔者在活动课中利用

5、学生对拍照的兴趣,让学生用镜头去抓捕美感镜头,从中再加以三项要求:拍出美感,拍出诗意,拍出寓意。于是,学生从寻找美转变成发现美,从发现美又转变成为理解美。学生慢慢体味并理解了诗意中的“绘画美”的概念。第三,学以致用实用性原则。任务型活动设计须遵循以下原则:有意义;可完成;运用性;真实性(包括环境真实、兴趣真实和困难真实)。打个比方,为什么小孩要学走路?为什么小孩要学说话?原因是他们确实要这样做。看到其他小孩走过,他们会想:“嘿,能这样真不错!”这里存在两种环境,一是行走的道路环境,二是模仿的心理环境。二者促使小孩迫切需要创新,去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这就是学习。学习后他们有效地在环境中获得行动能

6、力。教师可以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这包括现实环境和心理环境。在复杂环境中,我们产生经验,有条理地处理这些经验,便成为我们所谓的知识。知识,正如TheFifthDiscipline作者PeterSenge所说,就是一种提供有效行动的能力(thecapacitytotakeeffectiveactions)。因此学习的关键也在于扩展有效行动,以至创新的能力。懂得设计学习任务的教师就是善于激发人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的导师。把活动任务置于“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目标中。设置活动任务,应有一个远大、理性、实际的操作目标。例如,演讲的目标在锻炼口才和形态,辩论的目标在强化表

7、达和思维反应等等。学习“传记”一单元中,笔者使用了“名人履历表”的活动模式,让学生设计必须反映名人实情的表格,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搜集名人事迹,在填写履历表的同时深化对名人的认识和感悟。这个活动里,资料整理能力、归纳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理解能力、交际能力等融于一炉,学生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以上能力合并一体,便是近几年来语文课里强调的“筛选、归纳、分析信息”能力。配以传记类文章的阅读练习,学生对主观题的理解分析也大大提高。“生活即教育”,要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任务型教学要求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

8、主,评估基于是否完成任务。任务具有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真实性。教师提出任务要求或创设交流情境,让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感受理解现象,发现规律,最后由主体(个体或整体)汇报学习结果(可以是对话,报告,短剧等)。活动形式可以有电影欣赏,主持电视节目,采访和接受采访,拍卖,报告,法庭审判等等。来自于学生真实生活的真实问题使学生活动具有真实的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意识到他们活动的真实的价值,是支持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一个强大的内驱力。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应用自己的观点。建构主义要求学习者在一定情景或社会背景中,通过参与安排在情境(这种情境必须关联

9、一定的概念、规则等知识内容)中的活动,或置身干一定社会背景中与特定环境相互作用来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活动建立新的认知经验,让学习者借助外界帮助(如资源、合作等),通过自己的经验解释和情境关联,使自己的学习适应一个特定情景的实际。因此,以学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必须强调和注重实用性的背景,问题,学习资源,协作互动,交流,引导,帮助等支持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设计。所以,学生要把理论知识与社区社会实际相结合,把学习与调研相结合(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学出生气,学出成效。例如:要坚决克服那种理论学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良

10、习惯。要向实践学,边学习边实践,针对实际中出现的困难,查找知识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种结合做的越好,提高就越快,学得也就越精越管用。第四,权利下放自主性原则。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才能最真切的体验知识、感悟知识、才能学会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让学生学会做计划。做计划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的全面衡量,只有学会做计划才能有目的地学习。计划也是保持学习动力、强化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的有效方法。会做计划的同学,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一般能保持较持久的注意力。让学生懂得活动过程里的自

11、问自测自评。通过自问提出问题,向更高的层次拉引活动;通过自测回顾自己活动的情况,然后进行分析评价,弄明白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不好,对知识查缺补漏,使自己不断提高;通过自评为活动定性,以结论来对学习进行反思。让学生拥有反馈的意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整理一下活动内容,使知识系统化,并建立各种联系,在运用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流畅自如。除了阶段性总结,还应有活动时的随机整理。信息反馈过来后,就要对症下药,不断改正就是不断的进步。第五,同舟共济合作性原则,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需要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的促进性的

12、互动,对个人责任的积极承担,建立并维护相互信任,有效解决冲突,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提高其有效性等等。 合作使单兵作战变成团队行动,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成为与学生合作的个体。例如,笔者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采用“别里科夫该不该谈恋爱”的辩题,采取了师生辩论的活动形式,教师也成了一位辩手,与学生一起唇枪舌剑,既乐在其中又获益匪浅。设想一下,如果把活动延伸到家庭、社会,让家长、群众参与,更能强调出活动的合作性。

13、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已经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活动课中推行,在合作中使活动更完美,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第六,回头观岸反思性原则。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活动包括行为活动和智慧活动。后者是人类活动的深层次结构。学会了对自己的智慧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这样才能实现对学习活动的主动监控。学生对活动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进度、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有效主体参与的特征。自我反思是主体

14、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我们应将学生的反思过程看作是对学习活动的能动选择、判断、加工和改造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可包括“整理”“回顾”“剖析”“寻因”“结论”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使他们看到了活动的不全面,找到了活动群体间的差距,使学生切实体验了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导作用,这就超出了“活动”本身的意义。及时让学生回顾,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评价,就是训练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明确活动的过程和意义。第七,全体动员普遍性原则。大部分的老师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活动课中,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抢尽了风头,而大多数的学生仍在观望中沉默。教师设计的

15、活动方式应大众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比如,制作影视节目、编排广播节目之类的活动,操作者少,内容量大,还需要一定的专业设备,不适宜做为活动方式存在。相反,剧本编写、广告文案设计等类型,学生有感性认识,又不需要非常专业的展示,又可以突出创意,培养思维,可以单人或几人完成,适合大多数学生参与,这就突出了普遍性。参与角色应多样化。比如在表演课中,除了“演员”的任务之外,可设导演、音乐总监、文案、配音等多种角色,让更多的学生发挥其才华,参与活动。笔者在表演完成后,安排以上负责人报告自己的设计创意,既明确了思想,又加深了认识,使大家都一起来出力,皆大欢喜。工作内容责任化。合理分配工作内容后,教师要有目的地强调分工合作原则,让组长带头,各个项目落实到位。说白了,就是教育学生去承担和完成工作。在此过程中逐步增强参与性,最终达到全体总动员,为活动课的铺开创造条件。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