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教学反思从经验走向智慧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70099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教学反思从经验走向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物联网)教学反思从经验走向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联网)教学反思从经验走向智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教学反思从经验走向智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反思:从经验走向智慧波斯纳在总结人的发展时曾经得出这样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工作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实践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便不断积累起丰富的教学经验。就是说,实践情境和经验背景,构成了教师建构知识的专业生活场景。但在教学实践中,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狭隘经验,极大地缩小着广大教师的专业和理论视野,教学成为一种开始时承袭他人,到后来重复自己的一种机械运动,如何走出这一怪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反思犹如一位向导,带领我们从经验迷宫走向智慧殿堂。1 对课程意识的反思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常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上,然后扎扎实实地把它落实下去,而对教

2、学目标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却缺乏必要的论证,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性,这就是课程意识的失落。可以说,对课程意识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我认为,所谓良好的课程意识,就是先要懂得选择什么内容或材料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其具有更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其次才是怎么教的问题。2 对教学故事的反思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新的意外情况,如学生的创造性发问,教师的即兴发挥或讲授“卡壳”等,这就需要教师作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措施。由于这是在教学对话情境中师生自然动态生成的故事,因而,对此进行教学反思,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在一次习题课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就m的变化讨论方

3、程表示曲线的形状变化”。学生通过讨论,总算得到了完整的结论,但对遗漏现象仍心有余悸。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轴来发现“质变点”系数的零点。结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软件,绘声绘色地描述曲线的动态美:当m0时,随着m的增大,,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开口渐渐张大,m=0时突变为平行于x轴的两条直线,把两条直线慢慢弯成扁椭圆(0m1),再把扁椭圆似皮球般充气,逐渐鼓起为圆(m=1),进而挤压成竖椭圆(1m2)。这种富有哲理和动态美的点睛之笔,在学生的记忆深处打下深深烙印。课后我陷入深思,有人说,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抽象的学科,用直观的手段会削弱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但我却觉得只要运用得当,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感知,

4、有利于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本案例用形象的语言展示数与形变化过程中的数学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还强化了分类讨论的几何解释,引动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为分类的全面性,及定点的发现和求解提供了情景。当然教师和媒体的介入,必须建立在学生初步探索之上,否则就有“人灌”或“机灌”之嫌。3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在作业和教学测试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类型的问题在教学中已反复强化,但学生的解答情况却依然不尽如人意,这时,如果我们把责任一味推向学生的不用功或接受能力差,一切将无济于事。只有冷静反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反思该问题本身的困难所在以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5、等诸多因素,再作出教学方法的调整,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在一次解析几何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O为坐标原点,B(-1,0),C(1,0),点A、P、Q运动时满足。(1) 求动点P的轨迹E,(2) 过点B作直线l与动点P的轨迹E相交于M,N两点,且点B分向量的比为2:1,求直线l的方程。测试结果该题的得分率不到25%,而本题的难度并不太高,运算量也适中,那么问题出在何处?从答卷看,学生过早把向量符号坐标化,由于设元太多而陷入复杂的计算,从而迷失了解题方向,是导致丢分的主要原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讲评时就可对症下药,通过师生交流,大家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求解解析几何题首先要对几何图形的性质作全面细致的分析,如度量,位置及对称性等,对图形的把握越透彻,解题的目标就越清晰,运算量也就相应得到控制。本题的叙述方式以向量语言为主,这就要解答者先把这些信息转化为图形语言,再对几何图形作出整体分析,然后通过坐标化思想求解。4 在理论学习和同行交流中反思平时养成学习教学理论的习惯,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而且可以诱发教学反思,以减少教学实践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交流的目的在于超越狭隘的一己之见,力求做到兼收并蓄,但要提高教学交流的实效性,则必须带着反思的心态参与其中,不仅要关注其教学行为,而且要反思支持其行为的理念;不仅要关注其展示的方法,而且要反思方法形成的过程及机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