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 教案设计(鲁科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67685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度 教案设计(鲁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密度 教案设计(鲁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密度 教案设计(鲁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密度 教案设计(鲁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密度 教案设计(鲁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密度 教案设计(鲁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度 教案设计(鲁科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科版(五四学制)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密度教 学 设 计8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密度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是后面学习和理解比热容、热值等物质的特性的基础。它是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为今后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做好铺垫。密度既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又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知识储备,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1、学生对“密度”这一名词较为陌生,但有一定的“疏密”和“轻重”认识。一些例子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能对较简

2、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计算、归纳、比较、交流,得出初步结论,但用图像法收集与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较为薄弱。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密度的定义和单位,知道密度反映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2、能说出密度的物理意义3、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记住水的密度值5、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情感目标】1、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归纳出结

3、论、总结出规律。 (2)密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1)学习用图像收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实验室、多媒体;【常规资源】天平及砝码、体积不同的木块、塑料块、水、刻度尺、注射器;【演示资源】天平、体积相同的木块和泡沫、体积不同的木块;【教学信息资源】PPT课件、电脑、实物投影台;五、设计理念1、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重视实验探究,主要采用“边讨论、边探究、边实验”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施教。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究,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

4、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2、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经历实际问题导入理论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六、教学方法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七、教学流程图观察视频引出课题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学生由生活经验得出质量与体积定性的关系 分析现象,得出质量与体积关系这是本课的关键点,从启发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实验及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方面实施

5、探究性教学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核心,通过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学会运用密度解决实际问题密度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体会物理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引发学生思考,得出一些规律阅读密度表呼应主题通过例题得出密度的应用密度的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阅读“相关链接”呼应主题,解释现象;知识总结,交流收获 小结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反馈练习,学以致用结束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班里两名同学受骗的视频,问:看完他们的经历,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他们到底有没有受骗,经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帮助他们找到答案。答:他们受骗

6、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授课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学以致用交流收获课堂评价作业一、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出示包好的体积相同的木块和泡沫,怎样把它们区分开?思考:1、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吗?出示体积不同的两个木块,思考:2、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吗?由生活经验可以得到同种物质m与V定性的关系,能不能进一步得出它们有怎样的定量的关系?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要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我们准备了3个体积不同的木块、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块和水来研究来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大家思考一下,要测量这些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应该选

7、用什么测量器材?如何测量?表格:次数物块m/gV/cm3m/Vg/cm31木块12木块23木块34塑料15塑料26塑料37水18水29水3教师巡回指导投影学生的数据和图像。分析表中数据和图像和图像,你有什么发现?结论:1、同种物质m/v相同,即:m与v成正比。2、不同物质m/v不同。m/V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这种性质。定义: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物质的密度。 用表示。定义式:密度=质量/体积。=m/v单位:国际单位:mkg,Vm3,kg/m3常用单位: g cm3 g/cm3换算:1g/cm3=1g/1cm3=10-3kg/10-6m3=103 kg/m3,所以1g/

8、cm3大阅读课本P107小资料,你有什么发现?1、鉴别物质视频中的两位同学到底有没有受骗?如何鉴别?例题: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是一块整的花岗岩,长14.7m、宽2.9m、厚1m,它的质量有多大?总结:2、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出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质量和体积相关链接: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堂清练习巩固性作业:必做:完成导学提纲。选做:查找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性作业:利用密度知识为家人和朋友做一份鸡尾饮料经过思考,采取多种方法区别答:不相同可能成正比,可能不成正比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交流。木块和塑料块:测量器材:天平及砝码、刻度尺(1)用天平

9、测出物体质量。(2)用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宽、高,计算出物体的体积。水:测量器材:天平及砝码、烧杯、注射器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2、用注射器依次量取10ml,20ml,30ml体积的水,分别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减去空杯的质量。动手实验 可能得出的结论是1、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2、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3、同种物质的m/v相同4、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也能说明成正比5、不同物质,m/v比值不同。图像的倾斜程度也不同。6、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思考鉴别方法解题阅读课本我学会了巧妙设疑,引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了验证猜想,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思考选择什么样的器材,

10、通过怎样的方案进行探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探究当中。让学生学会利用图像处理数据。探究过程中进行分组探究不同的物质,一是节约课堂时间,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学生对照课本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解题规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交流分享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满足检验本节学生的掌握情况,利于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九、自我反思我在本节课的最初设计时一直在探索一个新颖的导入,想要抛弃传统的鉴别物质的各种设计,几经思索,决定以班里两名同学的遭遇导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建立密度的定义。之后通过

11、帮助两位同学鉴别结果及例题让学生发现密度在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选取实验器材方面,由于传统的研究对象:铝块、铁块、铜块不易自己加工制作,现成的器材又存在体积一般不便直接测量或不便计算,所以到处搜集便于加工的材料,找到了木块和塑料块,切割成标准的长方体,体积分别为10 cm3 、20cm3 、30cm3,给学生处理数据、寻找规律带来很大方便。另外,选取水作为研究对象,不但让学生探究了固体、液体的密度,还有助于学生与密度表中水的密度作对比,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更加强了学生对水的密度的记忆。由于学生对量筒的操作不熟练,所以实验中选取10ml的注射器来量取水的体积,操作简单,学生兴趣高。当然,本节课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学生测量液体的质量操作上仍存在一定难度;用注射器抽取水的体积不一定准确,但本节课并不是要测量水的密度,只是要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关系,所以基本还是能够达到实验要求的。虽然经过深思熟虑,但不免仍会存在一些不足,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