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龙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55153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福建省龙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年福建省龙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年福建省龙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年福建省龙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年福建省龙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福建省龙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福建省龙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刘禹锡的陋室铭中,“ _ ”一句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 _ ”一句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苏轼的赤壁赋中,“ _ , _ ”两句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屈原的离骚中,表现作者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追慕先贤的句子是“ _ , _ ”。二、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分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表示秋季中间,昼夜等长。秋分时节, ,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

2、收景象。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正如我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及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因而,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自然更替的 ,对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的适应。“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具有当代意义,其文化的 意味更加浓厚。一方面,对于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而言,(), 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摇身一变”成了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从某种程度上,这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结果。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

3、的一项是 _ A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具一种仪式感,同时更是当代人准确把握住时节规律,用传统文明点缀现代思维的一种上佳表现 B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具一种仪式感,同时更是当代人准确把握住时节规律,用现代思维点缀传统文明的一种上佳表现 C这个节日的设立是当代人准确把握住时节规律,用传统文明点缀现代思维的一种上佳表现,同时更具一种仪式感 D这个节日的设立是当代人准确把握住时节规律,用现代思维点缀传统文明的一种上佳表现,同时更具一种仪式感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众所周知风和日丽了然于胸口耳相传B众所周知天高云淡了如指掌薪火相传C尽人皆知天高云淡了然于胸口耳相传D尽人皆知风和日丽了如指掌

4、薪火相传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摇身一变”成了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从某种程度上,这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结果。 B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气时令“摇身一变”,成了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从某种程度上,这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结果。 C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摇身一变”成了具有现代感的鲜活的重要节日,从某种程度上,这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结果。 D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气时令“摇身一变”,成

5、了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从某种程度上,这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结果。3. 下面是两个多年没见的老朋友的微信对话,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秋月:贤弟,别来无恙? 春风:久仰了,老兄一向可好?有什么事情请告知,我会关照的。 秋月:愚兄的确有事相求,想当面详聊,昨日劳步府上,岂料铁将军把门,遗憾失迎。今天中午请您小酌,恭敬不如从命,请勿回绝。 答:(1)将 _ 改为 _ ;将 _ 改为 _ ;将 _ 改为 _ ;将 _ 改为 _ ;将 _ 改为 _ 。4.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你是一块岩石,以屹立的样子

6、,站成一道沧桑的风景,凸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材料:雄鹰落叶修竹高傲的姿态颀长的身姿卑微的身份诗意的窗前宽广的大地蔚蓝的天空奉献的精神谦逊的品质不羁的力量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5. 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枕上作陆游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注】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这时陆游七十五岁,被罢官闲居家中已十几年。郑虔:唐玄宗时士人,文才很高,其诗、书、画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嗜酒如命。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旧辈流”指以

7、恢复万里关河相期许的朋友,“死尽中朝”可见诗人心中仍关心朝事。 B诗人的夙愿因朋辈的殒折和年华的流逝而日益渺茫,因此有“孤枕梦”之语。 C“清愁”因梦醒后的秋风秋雨而生,“清愁”之情与“清秋”之景交融,情景相生。 D诗歌由“卧”而“梦”再到“醒”,脉络分明,“吴笺着句”照应“作”,结构严谨。诗歌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史宁字永和,建康表氏人也。少以军功,拜别将。迁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禁中。寻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

8、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遂税得马一千五百匹供军。 属魏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率众寇荆州,宁随胜奔梁。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乡。”宁答曰:“臣世荷魏恩,位为列将,天长丧乱,本朝倾覆,不能北面逆贼,幸得息肩有道。傥如明诏,欣幸实多。”因涕泣横流,梁武为之动容。大统二年,宁自梁归阙。十二年,转凉州刺史。宁未至而前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乱。诏遣独孤信率兵与宁讨之,宁先至凉州,为陈祸福,城中吏民皆相率降附。仲和仍据城不下,寻亦克之。魏废帝元年,复除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初茹茹与魏和亲,后更离叛。寻为突厥所破,杀其主阿那瑰。部落逃逸者,仍奉瑰之子孙,抄掠河右。宁率兵邀

9、击,获瑰子孙二人,并其种落酋长。二年,吐谷浑通使于齐,宁击获之,就拜大将军。宁后遣使诣太祖请事,太祖即以所服冠履衣被及弓箭甲矟等赐宁。谓其使人曰:“为我谢凉州,孤解衣以衣公,推心以委公,公其善始令终,无损功名也。” 宁有识画,谙兵权,临敌指,皆如其策,甚得当时之誉。及在荆州,颇自奢纵贪浊,不修法度。尝出,有人诉州佐曲法,宁还付被讼者治之。自是有事者不复敢言,声名大损于西州。保定三年,卒于州。谥曰烈。 (摘编自周书史宁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B贺拔胜为荆州刺史/

10、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C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D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职位,“迁”指官职变动,“除”指免除官职。 B“阙”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引申为帝王所居之地,朝廷。 C“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如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公”既指古代的一种爵位,也

11、可用于对男子的敬称,文中指后者。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史宁仕途顺畅。史宁年少时凭借军功,官拜别将;不久加授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自梁归阙,转凉州刺史;截获吐谷浑使者,拜大将军。 B史宁君臣情深。史宁在梁期间向梁武帝陈情,表明归魏之心;史宁后派使者谒见太祖,太祖把自己所用的帽子鞋子衣服等赐给史宁。 C史宁作战有方。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乱,史宁先到凉州,陈说利害后不费一兵一卒就攻克了凉州;茹茹部落抄掠河西,史宁率兵截击,大获全胜。 D史宁晚节不保。晚年在荆州,史宁奢靡放纵贪婪昏浊,不修法度,曾经外出,把案子交给被状告歪曲法律的州佐去处治,名声在西州受损。把文中画横线

12、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属魏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率众寇荆州,宁随胜奔梁。 宁有识画,谙兵权,临敌指,皆如其策,甚得当时之誉。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日新者必日退唐帼丽程颐语道:“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程颐认为,君子学习一定要日新,日新就是每一天都要有进步。君子学习做不到日新,就是用心不够,有私心、懒惰之心。学习不用心、不精纯,必然退步。 何以不学习便退步?关键在于私欲的掺入,导致学习的中断。清人张伯行释道:“若不日新,便是心有间断,私欲相乘,非昏则倦,日退必矣。未有半上落下,能站得住,不进而不

13、退者。”这里,揭示了“不日新者必日退”的深层含义:即学习者的求学初心和用心程度,决定其进步抑或落后,创新抑或保守。在笔者看来,“不日新者必日退”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用心思进,无我无私,“惟精惟一”。大学言天下大道学问与用心求道的关系,“明德”“亲民”“至善”是大道学问,须以“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初心和用心程度去做学用实践。朱熹曰:“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这里,正心诚意是做天下大道学问的立场和出发点。做天下大道学问是做“无我”之学,不以私心私利求学问道、谋个人利益。陆九渊道:“人须是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这里把一个个体的“我”和私心

14、去掉,立身于国家、社会、宇宙当中,以无我无私之心,谋求天下大道。这个大道,是真正的为民为天下的学问大道,也是为民、为天下的用心、立场和态度。求学立本、用心、无我无私,以此立意做学问修养,才可能日省和日新,才可能真正在道德学问上下功夫,成就为民、为天下的事业。 其二,从心出发,学用一体,知行合一。程子道:“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由明而诚也。”这里反映了儒家“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学问要义:无我无私,做利民利天下的学用实践。王阳明道:“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

15、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这里王阳明先生强调,要以“知行合一”恢复儒家思想的本体要义;其知行合一的内在之源,便是利民利天下的初心、用心程度和立场。站到这个立场上,从此心出发,知与行便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互为本体,共为一体,由认识上的创新外化成实践上的创新。 儒家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为民为天下的大义初心关心天下社会,关心民生,思虑现实,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真正的学问之道,也是创新的源泉,才是实现“日新”的真正路径。 (摘编自2018年05月09日光明日报)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 A程颐认为君子要想“日新”就要“日进”,否则就“日退”,“日新”“日退”是矛盾的。 B程颐认为君子学习不能日新,就会产生私心、懒惰之心。学习不精纯,就必然退步。 C张伯行认为学习者进步抑或落后、创新抑或保守和其求学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