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55093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平和一中、南靖一中等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古诗文阅读(50分)(一)基础知识(16分,每题2分)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敕(sh)造 炮烙(lu) 弃甲曳(y)兵B. 讪讪(shn) 蹂躏 (ln) 磨牙吮(yn)血C. 蹒珊(shn) 垂涎(xin) 商贾(ji)云集D. 绯(fi)红 聒噪(zo) 锲(qi)而不舍【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多音字、形似字等字的读音。正确的读音为:A项,“敕”读(ch)。B项,“吮”读(

2、shn)。C项,“贾”读(g)。故选D。【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

3、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通假字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项,“颁”通“斑

4、”,斑白。C项,“从”通“纵”。D项,“不”通“否”。故选B。【点睛】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生非异也 生:本来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讨C.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蒙:遭受D. 六艺经传皆通习

5、之 通:普遍【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生”通“性”,资质,禀赋。B项,“检”:制止,约束。C项,“蒙”:继承。故选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A. 然秦以区区之地B.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 筋骨之强D.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山东”,古义:崤山以

6、东;今义:山东省。故选D。【点睛】古今异义的变化: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一、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二、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利”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三、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四、感情色彩变化。如,

7、“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五、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六、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七、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八、褒贬有变。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

8、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以手抚膺坐长叹B. 吾尝跂而望矣 惑而不从师C.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以”:用来,目的连词/用,介词。B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焉”:介词兼指示代词,于此/疑问代词,哪里。C项,“之”:代词,他。故选C。【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

9、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6.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秦孝公据

10、崤函之固 履至尊而制六合 王无罪岁 小学而大遗 赢粮而景从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吞二周而亡诸侯 囊括四海之意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文言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也可以活用。都是形容词作名词;都是名词作动词;都是名词作状语;是使动用法。故选B。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 何陋之有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

11、(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例句是定语后置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宾语前置句。故选A。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谊,东汉最富辞采散文家、政论家,他开创了“史论”文学的先河。所著的政论文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B.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子弟。C. 六艺经传中“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D. 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

12、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错在“贾谊,东汉”。贾谊是东汉人。故选A。(二)诗歌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风雨晚泊白居易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注】此诗为作者被贬江州时作。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日暮停舟,放眼江岸,苦竹缭绕,芦苇丛生,诗人思绪万千。B. 弃舟登岸,青苔满地;回首江面,浪高掀天,扣题之“风雨”。C. 诗人年过半百,飘零蛮荒,万事

13、回首总成空,谪居愁思顿生。D. 本诗语言浅近,蓄势自然,尾联铿然如裂帛,情景融合有致。10. 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9. C 10. 意为自己这辈子像天地中的一缕鸿毛,随处飘荡,何时才能安定下来啊!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悲,贬谪之痛,对掌握自己命运的渴望。【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C项,“百年行欲半”为“年将半百”之意。【1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前

14、两联,日暮停舟,放眼江岸,苦竹缭绕,芦苇丛生,诗人思绪万千。弃舟登岸,青苔满地;回首江面,浪高掀天,扣题之“风雨”。诗人年将半百,飘零蛮荒,万事回首总成空,谪居愁思顿生。感觉自己像天地中的一缕鸿毛,随处飘荡,何时才能安定下来啊!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悲,贬谪之痛,对掌握自己命运的渴望。赏析尾联的作用时,先要回答出尾联的意思,再结合全诗,抓住主要意象“一缕鸿毛”来分析回答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即可。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

15、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考生可以结合诗歌的题材以及诗歌的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情感的方式。(三)名句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只有鸟儿飞行的路径的句子是“_、_ ”。(2)劝学中的“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