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40696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必修3前两单元。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策赵策曰:“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这一现象反映出战国时期A.城市规模不受政府控制 B.城市政治功能较突出C.人们逐渐地向城市聚集 D.

2、城市的规模相对扩大2.近代中国手工业对新式工具的引进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下表是近代中国工场手工业的产值变化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采用机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动力不足C.传统手工业在近代长期居于主导 D.近代中国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极低3.1865年,清廷有官员曾说:“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这一言论反映出当时A.洋务企业的破产不可避免 B.国人对外来事物的迷茫心态C.清廷抵制侵略的坚强决心 D.封建思想观念依旧根深蒂固4.从1983年开始,我国实行了企业利改税(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的利润改为缴

3、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到1986年,国营企业留利比改革前增加了4倍,这表明这一时期A.国家限制了企业的经济权利 B.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松动C.国家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国家参与企业收入分配5.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85的白银和70的黄金都出自美洲。美洲白银的70被运到了欧洲,其中的40又被转运到亚洲。对材料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亚洲商品对欧洲有较强吸引力 B.东西方贸易逆差得以扭转C.美洲成为世界经济主要推动力 D.世界商路中心发生了转移6.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发财致富成了人们的最大希望,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及享乐之风盛行,以至于有人将当时美国的生活特

4、点概括为“疯狂的20年代”。材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A.经济发展带来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B.国家干预捉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贫富差距的拉大激化了社会矛盾 B.社会财富的增长催生了精神危机7.苏俄(联)时期一项政策的推行使小规模的私人贸易和制造合法化,它偏重于农业和消费品的生产,置重工业发展于次要地位。该政策对苏俄(联)的影响是A.动摇了公有经济的统治地位 B.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C.冲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8.1961年,法国国际经济学者雅克鲁夫说:“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还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由

5、此可知,他批评的是A.世界贸易体系不够健全与完善 B.英美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阻碍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约束力下降 D.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对欧洲不利9.“代大匠斫”是指管理人员代替木匠亲自解木头,其后果是砍伤自己。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据此可知,老子A.主张各司其职 B.强烈反对暴政 C.认可以德治国 D.追求社会和谐10.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根据甲骨文研究成果,周易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中的“贞”字就是“占卜”中的“占”字,此卦为大吉大利的好卦。春秋以后“兀亨利贞”被阐释为“仁礼义信”四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儒家的义理根植

6、于中华传统文化 B.周易年代久远导致认知偏差C.儒家思想的宣扬借助于传统文化 D.儒学的核心内容不断发生变化11.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振兴国家、在争霸战争中取得胜利,都希望网罗天下英才,不拘一格地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这时出现不同的治国思想,百家争鸣应运而生,材料说明百家争鸣A.取决于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 B.侧重于为诸侯争霸服务C.出现得益于宽松的政治环境 D.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12.董仲舒强调,“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德,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这些观点A.体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B.表明董仲舒主张放弃刑罚、为政以德C.认为只有掌

7、握“权势法制”才能行德治 D.强调了德化在维护统治方面的重要性13.东汉末年,佛教徒牟子说:“书不必孔丘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君子博取众善,以辅其身。”据此可知,牟子A.宣扬佛教与儒学可并行不悖 B.指出儒学存在理论性缺陷C.强调佛教理念须尽快本土化 D.肯定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14.“古典儒家的复兴在排斥佛、道二教出世主义的同时,充分吸收二教发展精神生活的丰富经验,探求精神修养、发展、完善的多方面课题与境界,建立了基于人文主义的并具有宗教性的精神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儒学复兴的艰难 B.宋明理学的起源 C.汉代儒学的兴盛 D.明清儒学的危机15.宋元学案说:“大程(程颢

8、)德行宽宏,规模阔广,以光风雯月为怀。小程(程颐)气质刚方,文理密察,以削壁孤峰为体。其道虽同,而造德各有所殊。”这说明二程A.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不同 B.强调人自身的不断反思C.提倡高尚的道德修养论 D.对理的探索侧重点不同16.嵇文甫认为,阳明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他使道学更加精炼。他一方面大刀阔斧,摧毁传统思想的权威,替新时代做一种扫除的工作;另一方面他又提出许多天才的启示,替新时代做一种指导工作。由此可知,王阳明A.提出了信仰得救的观念 B.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C.为儒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D.开启了经世致用的学风17.李贽认为: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实情的流露,性情已真,则其文无所

9、不真;不管什么时代,不拘何种体裁,都显示出作者的精神风貌,都是真有价值的。材料表明李贽A.反对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B.批判传统理学无实际价值C.主张把天理人欲相结合 D.开启了新时代的民主启蒙18.关于明清之际思想的性质的讨论,主要有下表中的两种观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明清之际出现了近代思想 B.研究者角度影响历史结论C.明清思想突破了儒学框架 D.历史研究难形成统一观点19.普罗泰格拉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存在,也不能说他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因素很多,如问题晦涩、人寿短暂。”这表明普罗泰格拉A.对神意决定论产生质疑 B.深受传统宗教理论影响C.协调神灵与社会的关系 D.主张人性

10、与道德相结合20.苏格拉底指出,知识“不可能在我们感觉能力的属性中,而要在心智对它们的思考中搜寻到”。这体现出苏格拉底A.主张“美德即知识” B.提出主权在民思想C.捍卫人的信仰自由 D.强调人的理性思维21.15世纪的意大利,庞大的商人家族不仅控制了贸易和各种制造业,还控制了政治事务,并且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这说明文艺复兴A.摧毁了罗马教会的神权统治 B.促进了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C.反映了意大利商人的价值观 D.渲染了欧洲古典文化的人性美22.下面为创作于1521年的马丁路德的肖像画,与先前路德的肖像画相比,该画中路德的姿

11、态从正面变成了侧面,发型不再是典型的僧侣头,而是截起了一顶博士帽。这一变化反映了A.基督教会的影响缩小 B.宗教的世俗化倾向C.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 D.绘画艺术的功利性23.有学者认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者和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虽然在哲学世界观上表现迥异,但在世俗生活中却有着“共同的信仰”。文中“共同的信仰”的主要含义是A.反抗权威 B.重视法制 C.信仰神灵 D.崇尚理性24.卢梭要求实现的只是政治上的平等、法律上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而不是结果上的平等、实质上的平等,就此,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卢梭思想A.

12、批判了封建特权等级 B.肯定人民是国家主人C.引发了反封建的斗争 D.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据山西矿物志略所记,明末和清前期延续至民国的大型煤窑有三十多处,很多煤窑附近建有煤场房屋,窑内雇有巡窑之人及挖煤工人。在煤窑建制上,有的煤窑已形成窑主、窑头、靶头、工人这一分工明确、层级管理的机制,将产地、销地、柜房连成一体,煤炭产出全部投放市场。嘉庆年间的太原名窑敦远窑出煤良而佳,出产的四尺大煤,众人争相购买。清代中期,一些地

13、方如阳曲、左云等地出现了专门进行煤炭交易的炭市,大同、寿阳等地还出现了专门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促成交易而抽取佣金的中间商人,即炭牙。清前期,晋煤除了满足省内需求外,还通过车推舟载远销陕西、河南、内蒙古、北京等地区。摘编自李扬明清山西煤炭业研究材料二19世纪是英国工业化最关键的时期。英国工业化能持续进行与煤矿业的兴起和发展有必然联系。南威尔士、苏格兰、诺森伯兰等富煤区,以煤矿业为先导发展当地经济,柴郡、兰开夏郡等贫煤区,则以低价购入煤炭发展当地工业。英国煤矿业在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矿产事故频繁、矿工死亡人数剧增、政府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从1800年开始,英国政府开始出台法案监管煤矿业

14、,解决煤矿业的所有权问题,1842年法案试图改善煤矿的生产环境,1860年法案致力于保护煤矿工人并规定矿主的债权,1872年法案对煤矿管理人员和矿工进行规范管理,使煤矿从业人员进一步职业化和专业化。19世纪中期,随着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一直旺盛,为了招徕更多的工人,资本家提高煤炭工人的待遇,进入煤矿的工人越来越多,技术进步带动劳动效率提升。摘编自袁悦幸试论19世纪英国煤矿业发展的因素(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山西煤炭业发展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煤矿业发展的因素。(5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发展煤矿业中应注意的问题。(4分)26.阅读材

15、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汉武帝时期,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同时也确立了察举制选官制度,这推动了豪族的儒学化进程。他们通过习儒通经,利用察举制度,成为国家官僚。成为国家官僚后,他们继续修习儒家经典并开枝散叶,他们的子弟及其后代成为官僚世家。到东汉时期,出现了世代通经的家族,他们创办私学,习学儒家经典,豪族开始逐渐由世代通经向世代官宦转变。摘编自于津懿汉代豪族的儒学化过程研究材料二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儒学思想更多的是在对个体的描述上。他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就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个体,同时也作为社会的主体,应该被赋予更多的责任。把人放到一个主体的地位,让人自身来作为,并不是受外界无休止的支配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