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839733 上传时间:2020-01-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 共56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1-10为单选题,每小题4分,11-14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每小题4分,共56分。)1.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位移为负值,则速度一定为正值,加速度也一定为正值B. 质点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C. 质点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不一定相同,速度也不一定相同D. 质点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加速度一定相同【答案】D【解析】质点通过同一位置,加速度、位移相同,速度方向可正可负,AC错误、D正

2、确;质点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中加速度为零,B错误。2.如图所示演示装置,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挂着5个单摆,其中A、D摆长相同,先使A摆摆动,其余各摆也摆动起来,可以发现( )A. 各摆摆动的周期均与A摆相同B. B摆振动的周期最短C. C摆振动的周期最长D. B摆的振幅最大【答案】A【解析】A摆摆动,其余各摆也摆动起来,它们均做受迫振动,则它们的振动频率均等于A摆的摆动频率,故A正确,BC错误;由于A、D摆长相同,所以这两个摆的固有频率相同,则D摆出现共振现象,振幅最大故D错误故选A.点睛: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受迫振动中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时,出现共振现象3.一列简谐横波

3、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甲图中x=15m 处质点A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A. 这列波的波速是20m/sB. 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 再过0.2s质点将迁移到x= 20 m处D. 质点A在任意的1s内所通过的路程都是0.4m【答案】B【解析】由图甲读出波长为 =20m,由振动图象乙读出波的周期为T=0.8s,则波速为v=25m/s,故A错误由振动图象乙知t=0时刻质点A向上振动,则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B正确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质点A只上下振动,不向前迁移,故C错误质点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四个振幅,周期T=0.8s,则t=1s=1

4、T,若质点A初始位置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则它在1s内的路程应为 S=1.254A=58cm=40cm=0.4m若质点A初始位置不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1s内所通过的路程不是0.4m,故D错误故选B4.两束单色光a、b平行地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折射现象()。下列正确的是()A. 光束b的频率比光束a的频率高B.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束a比光束b小C. 水对光束a的折射率比水对光束b的折射率小D. 若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则光束b的临界角比光束a的临界角大【答案】AC【解析】由图看出,两束光的入射角相等,折射角,由,可知b光的折射率较大,则b的频率较高;由,分析可知,b光在水中传播

5、速度较小,由临界角公式,分析可知,水对b光的临界角较小,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点睛】两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相等,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分析折射率的大小,根据判断光束在水中速度的大小根据临界角公式分析临界角的大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形成的B. 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象信息,这是光折射的应用C. 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D. 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答案】A【解析】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形成的,选项A正确;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象信息,这是光全反射的应用,选项B错误;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

6、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选项C错误;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选项D错误;故选A.6.A、B两种放射性元素,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tA=10天,tB30天,经60天后,测得两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为 A. 31B. 4863C. 116D. 161【答案】D【解析】经过60天后A元素剩余的质量为,B元素剩余的质量为,故,所以,D正确。思路分析: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后质量公式为,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后质量的计算,会根据公式计算元素剩余的质量,7.质量为2kg的小车以2m/s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面向右运动,若将质量为2kg的

7、砂袋以3m/s的速度迎面扔上小车,则砂袋与小车一起运动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 ( )A. 2.6m/s,向右B. 2.6m/s,向左C. 0.5m/s,向左D. 0.8m/s,向右【答案】C【解析】【详解】以小车与砂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水平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车v车-m袋v袋=(m车+m袋)v,即:22-23=(2+2)v,解得:v=-0.5m/s,方向向左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正方向的选择,这是易错点,要注意8. 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有:( )A. 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

8、现了电子和质子存在B. 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分析,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C. 巴尔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D. 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物理学史的掌握情况,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的存在,A错误,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错误;巴尔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C正确;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并没有否定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D正确;9.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

9、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B. P、N两点始终处于平衡位置C. M点振幅为单个波引起的振幅的2倍D. 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答案】A【解析】由图知O点是波谷和波谷叠加,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波谷位置,A错误;P、N两点是波谷和波峰叠加,由于振幅相同,位移始终为零,即处于平衡位置,B正确;M点是振动加强点,则M点振幅为单个波引起的振幅的2倍,选项C正确;因该时刻M点在波峰位置,则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点睛:介质中同时存在几列波时,每列波能保持各自的传播规律而不互相

10、干扰在波的重叠区域里各点的振动的物理量等于各列波在该点引起的物理量的矢量和10. 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量子数n=1)的氢原子上,受激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A. 136eVB. 34eVC. 102eVD. 1209eV【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受激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知跃迁到第3能级,则吸收的光子能量为,故D正确考点:考查了氢原子跃迁【名师点睛】能级间跃迁吸收或辐射的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受激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可知跃迁到第3能级,从而根据能级差求出照射的光子能量11.如

11、图所示,ABC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截面,一束光线MN垂直于AB面射人,在AC面发生全反射后从BC面射出,则( )A. 由BC面射出的红光更偏向AB面B. 由BC面射出的紫光更偏向AB面C. 若MNB变小,最先从AC面透出的是红光D. 若MNB变小,最先从AC面透出的是紫光【答案】BC【解析】在AC面发生全反射后从BC面射出时,所有光线在BC面上入射角相等,由于玻璃对红光的折射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根据折射定律得到,在BC面上的折射角红光的最小,紫光的最大,则由BC面射出的紫光更偏向AB面,故A错误,B正确若MNB变小,在AC面入射角减小,由于红光的临界角最大,当入射角减小,最先不发生全反射,最

12、先从AC面透出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点睛:本题考查折射定律和全反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七种色光折射率、临界角等关系可根据光的色散、干涉等实验结果进行记忆12.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pA9 kgm/s,B球的动量pB3 kgm/s.当A追上B时发生碰撞,则碰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A. pA6 kgm/s,pB6 kgm/sB. pA8 kgm/s,pB4 kgm/sC. pA2 kgm/s,pB14 kgm/sD. pA4 kgm/s,pB8kgm/s【答案】A【解析】【详解】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碰撞前系统的总动量:p=mA

13、vA+mBvB=10kgm/s,系统总的机械能:E=mAvA2+mBvB2=22J;如果vA=2m/s,vB=4m/s,则p=mAvA+mBvB=10kgm/s,系统总的机械能:E=mAvA2+mBvB2=18J,碰撞后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增加,故A正确;如果vA=4m/s,vB=4m/s,则p=mAvA+mBvB=12kgm/s,碰撞后系统动量不守恒,故B错误;如果vA=4m/s,vB=7m/s,则p=mAvA+mBvB=10kgm/s,系统总的机械能:E= mAvA2+ mBvB2=57J,碰撞后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增加,故C错误;如果vA=7m/s,vB=1.5m/s,碰撞后A的速度大

14、于B的速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故D错误;故选A【点睛】两球碰撞过程,系统不受外力,故碰撞过程系统总动量守恒;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可能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碰撞后的系统总动能应该小于或等于碰撞前的系统总动能;同时考虑实际情况,碰撞后A球速度不大于B球的速度13.如图所示,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匀速运动,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A点,物体与固定在A点的细线相连,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物体与弹簧未连接),某时刻细线断开,物体沿车滑动,脱离弹簧后与B端碰撞并粘合在一起,取小车、物体和弹簧为一个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物体滑动中不受摩擦力,则全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B. 若物体滑动中受摩擦力,

15、全过程系统动量不守恒C. 不论物体滑动中受不受摩擦力,小车的最终速度都相同D. 不论物体滑动中受不受摩擦力,全过程系统损失的总机械能都是相同的【答案】CD【解析】【详解】A物体与橡皮泥粘合的过程,发生非弹性碰撞,系统机械能有损失,故A错误.B整个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竖直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全过程系统的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一直守恒;故B错误.C不论物体滑动中受不受摩擦力,全过程系统的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一直守恒,原来物体和小车一起向左做匀速运动,速度相同,最终小车物体的速度仍然相同,由动量守恒可得,系统的速度与初速度相等。即不论物体滑动中受不受摩擦力,小车的最终速度都等于初速度,故C正确。D由C项的分析可知,当物体与B端橡皮泥粘在一起时,系统的速度与初速度相等,所以系统的末动能与初动能是相等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弹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