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82696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工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厦门工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厦门工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厦门工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厦门工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工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工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2016 厦门工学院高职招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A. 看管(kn)解剖(p u)琵琶(p)望风披靡(m)B. 脂肪(zh )浣洗(wn )脊梁( j)骁勇善战(xi o)C. 摘菜(zhi)复辟(p)炽热( zh)为虎作伥(ch ng)D. 模样(m)分泌(b )弄堂(n ng)蒙头转向(m 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C )A黯淡 好高骛远 焕然冰释 初生牛犊不怕虎B渲泄 茅塞顿开 相濡以沫 坐收渔人之利C讴歌 高屋建瓴 时过境迁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D安详

2、兵慌马乱 纷至沓来 心有灵犀一点通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A奥运会期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场比赛的观看,报纸特别登出了转播时间表。 B这种治疗哮喘的新药疗效显著,但是副作用也较大,人吃了后,手就会情不自禁地发抖。C在国企改革中,针对不同的企业,我们要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稳妥地转变企业体制。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D在做业务员的时候,他的一亩三分地就是他的营销区域市场,可现在做经理了,就不那么简单了。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C )A“嗯,我也这么打算呢,”他回答:“我已经预习了不少功课了。” B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迷惘,面对

3、这片绿菌场,不知道是该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C“差强人意”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误用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 “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D本刊除发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外,还辟有当代军人掠影、特区风情、开放城市巡礼等丰富多彩的栏目。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58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李新宇在告别 20 世纪而进入 21 世纪之际,中国思想界对启蒙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人历数启蒙的罪状,劝告知识分子放弃启蒙立场;有人则回顾启蒙被压倒的悲剧,希望在中国“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面对思想界的矛盾和种种困惑,有一个问

4、题必须回答:今日的中国是否需要启蒙?这应该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 20 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过时” 或“ 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启蒙的任务是不

5、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特别悠久而深厚。一些人认为 20 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正如

6、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 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事实。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却也可以做出另一种回答: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有人认为,近百年来中国的灾难都源于“启蒙”,因为它明显违反了自然演进理论,破坏了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甚至破坏了正常生长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可靠的。在 20 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并非启蒙,破坏了市民社会发展的也并非启蒙。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

7、就像把“文化大革命” 那样的反启蒙的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一样,是很不公正的。我们应该承认,启蒙的确破坏着文化的自然演化,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乱,是否打破了这种文化自然演进的规律?即使有“五四”那样的启蒙努力,也仍然难以改变其循环往复,其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拒绝启蒙,致力于维护它自然演进的秩序,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事实上,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昧的路上滑行。在启蒙打破常规之前,也未见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选自夏中义大学人文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5下列对第二段中“补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8、A )A重新树立“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B在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时,知识分子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模式。C知识分子教育民众放弃激进主义,超越并冲破传统模式。D铲除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致力于维护自然演进的秩序。6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A“启蒙”明显违反自然演进理论,因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B在现代化进程中,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启蒙工作还必须进行。C“启蒙”的力量是弱小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很难打破中国社会几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乱入治、由治入

9、乱这一规律。D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发生了变化,因而启蒙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7根据全文分析,不属于“今日中国需要启蒙”的理由的一项是 ( D )A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B就中国历史而言,启蒙是一个没有完成而被打断的历史任务。C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色根深蒂固。D进入 21 世纪,中国思想界对启蒙仍然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看法。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激进主义,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冲破传统的模式。而启蒙却能使今日的中国防止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再次发生。B“五四”先贤的启蒙努力曾推动中国社会向文明健康发展,

10、今日的知识分子也应向“五四”先贤学习,肩负起启蒙的重任。C启蒙在今日的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是中国人获得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的必由之路。但关于是否需要启蒙的争论也是必要的。D中国专制主义传统历史悠久,直到 “五四 ”新文化运动才形成现代启蒙运动的高潮,但其因力量弱小,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程度有限。三、(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4 题。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

11、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 ,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 。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初,粲

12、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 ”曰:“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王粲传)注释: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军谋祭酒:官职名。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成功B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C时人常以为宿构 宿:原有的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垂:接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C )A乃之

13、荆州依刘表 B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D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焉用亡郑以陪邻 因利乘便,宰割山河11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B )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文武并用,英雄毕力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C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虽然一表人材,其实名不副实,不很看重他。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

14、琮归顺曹操,曹操封刘琮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没有人再能够给他修改。第卷(共 114 分)四、(20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 )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4 分)刘表在荆州(1 分)从容自在(1 分),坐着观看时局变化(1 分),自认为可以效仿周文王(1 分) 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2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4 分)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

15、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长相思纳兰性德(清)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聒:喧扰,嘈杂。(1 )此词写于作者从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的行军途中,写出了 羁旅 之苦及 思乡 之情。(2 分)(2 )有人认为“夜深千帐灯”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接近,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6 分)答: (意境描述与上相同,1 分)“夜深千帐灯”,重在通过壮以阔的景象(1 分)写思乡之苦,此情深挚婉丽(1 分),较 “大漠、大河”一句的雄浑壮阔的景象,充满张力的内涵,则相对纤细、单薄(1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白部分。(任选两小题)(4 分)(1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 )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考单招 上高职单招网(4 )为人性癖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