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对比阅读汇总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16567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虽有佳肴》对比阅读汇总(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虽有佳肴1. 甲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文: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礼记曲礼上)注:作:兴起。 为礼:制定礼法。 大上:上古。 施报:施惠与回报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字。(4分) (1)虽有嘉肴 ( ) (2)不知其旨也 ( )(3)是故圣人作 ( ) (4)人有礼则安 ( )请把下列句子

2、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2分) 甲乙两文分别从学习和人际关系上给人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具体谈一谈。(3分) 【答案】【小题1】(1)好、美( 2)甘美( 3)因此( 4)安定【小题2】(1)即使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3)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小题3】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小题4】略。提示:学习方面围绕“教学相长”谈;

3、人际关系方面围绕“礼尚往来”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能力。解释文言实词,要熟记重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文言虚词要多归纳、积累,比较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必须熟记。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句子翻译多采用直译法。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注意补全省略成分,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本题中要注意“虽”、“学学半”等词语的解释。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主题的能力。选文作者着重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其深刻内涵即“教”

4、与“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主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并有自己的心得,结合自己的实际,言之成理地表达即可。甲文重在学习方面,可围绕“教学相长”来谈;乙文重在人际关系方面,可围绕“礼尚往来”来谈。2.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短文,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乙】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

5、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选自礼记【注释】或:要么,有的。则:相当于“那就在于”。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救:补救。长善:发扬优点。长,读zhng。(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教然后知困困:_ 学学半学:_ 学者有四失失:_ 或失则易易: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_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_(3)两篇短文节选自同一部书,在观点上有什么异同?【答案】不通,理解不了;教人;缺点;简单,容易;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做教师的,应该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缺点【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

6、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困:不通,理解不了;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学:教人; 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失:缺点 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易:简单,容易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故:所以;长:促进句子翻译为: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长:用作动词,发扬(他

7、们的长处)善:长处而:连词,表而且者:的人句子翻译为:做教师的,应该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缺点 (3)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甲文中的观点是“教学相长也”,意思是“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乙文中的观点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两篇选文都是在讲述儒家对“礼”的见解,都与教学有关,【甲】文侧重在教和学的关系上,强调教学相长,【乙】文侧重在谈论教师如何教 答案: (1)不通,理解不了教人缺点简单,容易 (2)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做教师的,应该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缺点 (3)都是

8、记述儒家对“礼”的见解,都与教学有关 【甲】文侧重在教和学的关系上,强调教学相长【乙】文侧重在谈论教师如何教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或翻译: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人蜻蜓点水,

9、浅尝辄止(或翻译:孤寡浅陋,视野不开阔);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另一种解释: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善 岂爱人之善(专长,名词)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 罗敷善蚕桑(擅长,动词)3.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10、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大道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注释】穷:困境。分:区分、辨别。屈:竭尽。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女有归以养人之欲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是故谋闭而不兴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 ,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 。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

11、角度对“礼”进行阐释的?【答案】【小题1】女子出嫁助词,的【小题2】是故谋闭而不兴【小题3】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小题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小题5】避免天下混乱;确定人们的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解释时还要注意古汉语的语义变化,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此题要注意“归”在此句中是“女子出嫁”的意思。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语句节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

12、生了解文言文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的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此题选句的意思是“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可断句为:是故谋闭而不兴。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结合全文的内容,理解要翻译的语句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翻译成白话文,尽量做到文白对应。如果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如果遇到倒装句要把语序理顺,以符合现代文的习惯。本

13、题要注意关键词语“矜”“废疾者”等的含义。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了解全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相关内容。此题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了解全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相关内容。此题乙文荀子阐释“礼”的角度是:避免天下混乱;确定人们的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4. 【甲文】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