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86049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9)(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上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民

2、族要想站在世界的最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中国现代化实践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当下,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意义十分深远。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解决不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现代化进程是西方主导的,现代化理论也是西方首先书写的,“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似乎成了普遍法则。然而,实践不会迁就任何理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证明,复制西方的发展模式不能实现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今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的理论地位应当与我们的国际地位相匹配,我们的发展优势应当转化为我们的话语优势。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独特且成功的现代化样本

3、,我们有资格、有能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书写现代化的中国版本。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需要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对自我的客观认识与分析,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自觉矫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着力解决好“谁在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要求我们一方面不能陷入西方价值观陷阱,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而沾沾自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客观看待我国发展过程中的成

4、绩与挑战。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需要融通中外的表述。这就要求处理好中国话语与西方话语之间的关系问题,着力解决“怎么说”的问题。融通中外的表述要求我们既不能自说自话,也不能照本(西方的话语)宣科。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整个世界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寻求一种拥有最可信说服力、获得最广大认可、得到最广泛支持的表述,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表述要融通中外,既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世界性,从特殊性走向普遍性。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关键是研究中国问题,着力解决“说什么”的问题。改革开效40年来,中国奇迹中所蕴含的奥秘和规律性的真理,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与研

5、究。中国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生命体。对这个生命体的发展历程的描述,不仅是在揭示中国奇迹的奥秘,也是对世界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给予的一种新的思路和中国式回答,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发展赤字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当然,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绝不是简单地否定西方性,而是为了开辟更加丰富、多元、壮丽的现代性前景。(摘编自崔丽华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摒弃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书写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适应时代需要且意义重大。B. 中华民族要想站在世界最高峰具有话语优势,理论地位应与国际地位相匹配。C. 对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的表述应既体现继承性、民族性,

6、又体现时代性、世界性。D. 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需要着力解决三大问题:谁在说、怎么说、说什么。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中国已是成功的现代化样本为前提,指出了建构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的可能性。B. 文章开头提出了要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的论点,结尾照应,全文形成了总分总结构。C. 文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论证了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需要有客观、清醒的自我认识。D. 文章从中国奇迹中蕴含的奥秘和规律性真理入手,指出了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应包含的内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些国家遵循“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普遍法则而

7、照搬西方模式,所以现代化很难成功。B. 在对自我客观的评价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是作者所说的自我意识的觉醒。C. 有了具有强大说服力并获得最广泛认可和支持的表述,就能成功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理论。D. 书写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旨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进而解决世界面临的发展赤字问题。【答案】1. A 2. B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 “摒弃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表述绝对。虽然第二段说“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解决不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但最后一

8、段说“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绝不是简单地否定西方性”,因此并不意味着要摒弃它。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结尾照应,前文形成了总分总结构”错误。本文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提出要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第二段讲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的可能性,第三、四、五段是并列结构,分析论证书写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应解决的三个问题。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9、。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A项,“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普遍法则,说法过于绝对化,从原文“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似乎成了普遍法则”看,“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并不是普遍法则。C项,“就能成功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推理不当,文中是说“寻求一种拥有最可信说服力、获得最广大认可、得到最广泛支持的表述,就显得十分重要”。D项,以偏概全。此项考查本文的写作目的。从全文看,解决世界面临的发展赤字问题确实是我们贡献中国智慧的目的之一,但是我们书写中国版本的现代化理论,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让中华民族站在世界最高峰。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10、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

11、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

12、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如何加强防灾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一是进一步夯实群

13、测群防基础,促进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结合。实现从群测群防向群专结合的转变,提升地质灾害监测科技含量,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效果。二是倡导、推动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委托、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广大地勘专业队伍技术优势,充分发挥专业队伍在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应急处置的作用,逐步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的产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三是继续集中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教育活动和应急演练,全面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四是加强成灾机理、监测预警预报和风险评价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与一线地质灾害防治机构的合作,引导企业自主研发,组织科技攻关,加快成果转化。(节选自自然资源部2019年地

14、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2019年4月9日,有副改)材料二:地质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是如何对它作出电脑模拟与分析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则案例来说明。2014年,加拿大BC省的一处铜金矿,尾矿堆填区发生垮坝事故,大量水和矿渣的混合物流入附近的河域,成为这几十年加拿大最大的环境灾难性事件。具体的灾难后处理流程:第一步,数据模型复盘。尾矿堆填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为了防止出现垮坝这样的事故,所有的矿业公司,在开发之前和开发过程中,都会对堆填区的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并制作模型,以确保,至少在理论程度上,堆填区的结构安全。第二步,灾害后地质信息处理。在灾害现场基本处理完毕以后,要研究矿业公司提供的具体的地形和

15、钻孔信息,并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比对和筛选,正确分析这些数据的实际存在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第三步,数字模型分析。对这样的大型模型来说,二维模型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刨面模型做的再多,误差还是很大,只有三维模型才能相对可靠。单一的边坡稳定分析也是没有意义的,垮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渗流,化学物质,降雨等自然环境因素都要考虑在内。第四步,形成最终报告。如果有人敏锐地发现了那个导致所有问题的最不稳定因素,那么其他所有的说法都不过是狡辩而已。发现的常人能不能发现的疑点,就是灾害发生的原因了。(节选自知乎,有删改)材料三: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

16、地破环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若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就不仅是指预防、躲避和工程治理,在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上更表现为努力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或政府立法约束公众的行为,自觉地保护地质环境,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目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崩塌(即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岩溶地塌陷和地裂缝等,它们是比较公认的原地壳表层地质结构的剧烈变化而产生的,且通常被认为是突发性的。地质环境灾害是指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变异引起的危害,如区域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石山地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且缓慢发生的,地质界常称其为缓变性地质灾害。(节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材料四:国土资源部网站2012年11月8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