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精选题含答案分析(人教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62748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精选题含答案分析(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精选题含答案分析(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精选题含答案分析(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精选题含答案分析(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精选题含答案分析(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精选题含答案分析(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精选题含答案分析(人教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6 页 第 2 页 共 16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绝密启用前2014-2015 学年度? 学校 1 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 xxx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假如你在影片中看见中国原始人类戴上石珠饰品,可以推测出这种原始人类最早可能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2小明准备暑假期间参观目前我国最早的原

2、始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蓝田人遗址3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4 “他是一个终结者,也是一个开拓者。在他这里,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这一人物是( )A.尧 B.舜 C.禹 D.启5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子子牛。这一现象反映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概是在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6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始于( )A.西周 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 D.秦朝7妇好是商王的王后。

3、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8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并由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是( )A、周武王 B、大禹 C、商汤 D、嬴政9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右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A春秋争霸 B战国形势 C秦朝统一 D三国鼎立10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A 论语 B 史记 C 齐民要术 D 资治通鉴11 沁园春雪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4、”这里“汉武”的主要贡献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推行郡县制C出现文景之治 D实现大一统12战国末年,出现了一批纵横家,他们提出“合纵” “连横”的策略。下列历史人物属于纵横家的是张仪 公孙衍 管仲 吴起A. B. C. D.13儒、道、法三家分别提出“仁政” “无为而治” “法治”的政治观点,这些观点 ( )A都不正确第 3 页 共 16 页 第 4 页 共 16 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B只有“仁政”观点是正确的C只有“法治”观点是正确的D都有合理的因素14我国原始社会的起止时间是 A、距今约 200 万年前至约公元前 2070 年B、距今约 170 万年前至约公元前 2

5、070 年C、距今约 170 万年前至约公元前 2100 年D、距今约 200 万年前至约公元前 2070 年15这些文明成果在商朝已经出现的是 甲骨文 青铜器 金文 造纸术A B C D16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A河姆渡遗址 B大汶口文化 C三星堆文化 D二里头文化17下列人物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A孙武 B孙膑 C张仪 D苏秦18为巩固统治而大规模分封诸侯,实行分封制的是_A、夏 B、商C、西周 D、东周19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

6、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0湖南卫视热播爸爸去哪儿里有一镜头:狗拉着雪橇在飞跑,孩子们在暖暖的炕上打滚。请问我国哪一远古人类早已饲养狗,并能建起灶炕用来取暖和炊煮?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21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下列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A讲求“仁政” B以“礼”治理国家 C “因材施教” D “有教无类”22读史有感(共 4 分)对秦始皇的评价,

7、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你怎样看?(表明观点并简单说明理由)23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其体例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它是A. 汉书 B. 资治通鉴 C. 通典 D. 史记24我国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A. 水稻、小麦 B. 水稻、粟C. 水稻、玉米 D. 粟25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论断,要求通过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机制,发挥互联网监督作用等多手段对权力进行监管。我国历史上,权力受制于民,最早体现在(

8、 )中。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26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思想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休养生息、巩固统一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平定叛乱、加强集权 D出使西域、稳定边疆27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你可以发现他们都曾( )A.对匈奴用兵 B.大规模修筑长城 C.实行分封制 D.推崇儒家思想28 “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 。2005 年 5 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省黄陵县祭拜了“天下第一陵” ,你知道他祭拜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吗?( )A黄帝 B炎帝 C 尧 D 舜29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北方原始居民

9、日常吃的主食最有可能是()A水稻B粟C小麦D玉米30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是( )A、炎帝 B、黄帝 C、伏羲氏 D、禹31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A嘉裕关 B山海关 C 函谷关 D辽东32 汉书中记述“ 始开西域之迹” ( ) 。A张骞 B班超 C卫青 D霍去病 33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斧 C.骨耜 D.铁犁铧34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下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第 5 页 共 16 页 第

10、6 页 共 16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A他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是西汉进入鼎盛时期C他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35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A.商朝 B.夏、商、西周C.夏朝 D.西周36下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 “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37最能代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的是( )A编钟 B铜钟 C七孔骨笛 D陶埙38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的诏书传到桂林,当地却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A统

11、一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39一位同学在一本古书里看到这样的故事: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接替自己做部落联盟首领这个故事描述了当时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那就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科举制40每年全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代表都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以下制度中,体现朴素的民主观的是 ( )A.禅让制度 B.世袭制度 C.分封制度 D.册封制度 41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B.分裂混战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C.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421998 年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 ,内容讲述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在魔头。游戏中的大魔头是课本上的哪一个传说人物?( )A.尧 B.舜 C.蚩尤 D.大禹43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问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穿越了今天我国境内下列哪一地区?A.西藏 B.新疆 C.湖北 D.广西44公元 207 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