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2走月亮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614100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2走月亮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2走月亮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2走月亮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2走月亮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2走月亮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2走月亮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2走月亮教案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走月亮教材分析:走月亮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读着这篇文章,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桃源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的感叹号中包含着多少温暖的感觉和幸福的滋味!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快乐、幸福、充实。教师要给学生的学习历程注入新鲜的生活源泉,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接受生活的感染与召唤,从而感悟文本,努力

2、营造“大语文”环境,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的学习中来,领悟文本,赋予文本新的生命力,并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教学措施:本文语言静妙,别致,富有诗意,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重难点。1、在通读、认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的特点。(先写景,再抒情,最后说明在什么地方走月亮;说明写景的观察点,而且是以呼告的语气,请求阿妈。前面的写景抒情是到哪个地方走月亮的愿因。)2、细读品味,理解感悟,“以生为本”,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以学生的诵读为主线,让学生个人读,小组读,然后抓住学生感受最深的地方引导学生理解、感

3、悟。3、学习反复句,通观全文,体会“我和阿妈走月亮”出现四次的作用,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

4、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教学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文中的一些词语。难点:初步理解“走月亮”的意思。教学过程1、 师生谈话导入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知道古人对明月非常喜欢,写下了许多佳作。今天,我们要跟着一位伟大的现代作家吴然,去看看他眼中的明月,请进入今天的学习-走月亮。2、齐读课

5、题,思考应该读出什么语气。3、看作者简介:吴然,1945年生,云南宣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春城晚报高级编辑。编辑之余,为少年儿童写作散文。已出版散文、散文诗集歌溪、一碗水、我的小马(台湾版)、小鸟在歌唱、天使的花房等10多部。曾获中国作协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作品选入上百种选本,其中民族小学、新年礼物、珍珠泉、杨梅会等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2、 初读课文理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再请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2)词语闯关:洱海月盘柔和淘气牵着坑坑洼洼风俗泼剌汩汩浇灌蚕豆沉

6、甸甸稻穗镀金银毯田埂嗅见闪闪烁烁2、再读文章,理解:什么叫做“走月亮”?(生: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思考:我和阿妈走过哪些地方?如果按照“我和阿妈走月亮”这样的线索分段,应该怎么分?第一部分(13):交待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时间,“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第二部分(45):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第三部分(67)写“我”和阿妈在“田梗上”走月亮。第四部分(89)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1) 思考全文情感基调,归纳文章主要内容。a: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思考:通过刚才的读,你能领悟到文章表达的情感吗?(

7、本文通过写“我”和阿妈走月亮抒发了“我”与阿妈间浓浓的亲情。b:学习归纳主要内容:课文讲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走月亮看到了什么?结合段意及本文情感基调,归纳文章主要内容:这篇课文通过“我”和阿妈走月亮所见,所感,表达了“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与“我”的幸福与快乐。师总结:刚才我们概括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呢?(段意合并法)三、小结。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景,体会“我”和阿妈间浓浓的亲情。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3、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切身体会。4、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通感。教学过程:1、谈话导

8、入:师:今天我们继续随着云南作家吴然去进一步了解具有南方地方特色的风俗:走月亮。2、齐读课题。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意境美。(一)我和作者走月亮:1、读课文,理清文章大致顺序。(课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那么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对,是四次,根据我和阿妈走过不同的地方,可以将文章分做四个意义段。第一段:(1-3)是“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第二段:(4-5)是“我”和阿妈在小溪边走月亮。第三段:(6-7)是“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第四段:(8-9)我和阿妈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3、用段意合并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分部分学习课文(课件)文

9、中4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我和阿妈走过的这些地方很自然串连在一起,使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自然。那么,我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播放课件: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什么)1.学习第一部分,小路上走月亮(1)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吧。(播放课件:第一二自然段)读了这一部分,你能说说“我”在小路上走的感受吗?(我感觉夜晚在小路上走非常美。一轮明月渐渐地从河海那边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柔和地照在点苍山,大青树,还有村头大道和小路上)多美的乡村月夜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吧。读的时候是不是要很大声音呢?不能啊,为什么呢?山村的夜晚很安静,应该用低缓、

10、柔和的语气来读。好,听老师读一读,自己练一遍。(理解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排比句的作用:不仅使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更增强了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拓展思维: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照亮了(可爱的池塘),照亮了(飘香的果园)。(2)小结:第一部分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一起融入了着宁静而柔美的夜色中。2.学习第二部分小溪边a小结刚才学法:(1)分析结构:这篇文章是抒情散文,每一部份都是通过先写景,将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多种感官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再抒发情感,

11、最后写自己在哪里走月亮。(2)刚才学习时,通过读勾再读想象找修辞感受再读的方式进行。B试着自己读一读。C归纳点拨,分析句子:(1)走啊走着,我们来到小溪边,请读读第二部分。(播放课件:四五自然段)(2)在溪边我又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呢?(我看到小溪水的景象,想起白天在这里玩耍的情景。)(3)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句子?(播放课件:细细的溪水)(我最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从你的读中我们感觉到小溪很美,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么?(播放课件:小溪图)(我想到溪水很清,山草和野花的香味飘荡

12、在空中,月光倒映在水中,水流,他们也在流。)是啊,水在流,香味在流,月光也在流,此情此景,令人沉醉。我们来读读这句话。每个小水塘里都“抱”着一个月亮,为什么说“抱”呢,看图想一想。(播放课件:每个小水塘)(是因为许多鹅卵石中间,有一些水,是个圆圆的小水塘,水面上映着月亮倒影,就像环抱着月亮一样。)这是什么修辞方法?对,拟人。无数的小水塘,像妈妈一样紧紧地抱着无数的小月亮,多温馨,多可爱。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4)大家想不想也到小溪边看看呀?请欣赏。(播放课件:画面)看了画面你想说什么。是啊,潺潺流淌的小溪,美丽迷人的野花,在这样的小溪边漫步,多快乐呀。(播放课件:四五自然段)这么美的句子,你能

13、读一读,并且背下来么?让我们随着音乐背诵这部分吧。3.快速学习第三部分我和阿妈沿着小溪走啊走,来到田埂上,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请自己读读第三分。(播放课件:听到看到闻到)谁来说说?听到:秋草唱歌,夜鸟拍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沟水汩汩。看到:沉旬旬的稻穗,像很毯的稻田。闻到:果子的甜香。这鱼儿的欢跃,果子的甜香,沉甸甸的稻穗,都向我们在报告着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丰收,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啊,我们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对,读出丰收的高兴,喜悦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读读这部分。4.学习第四部分走过了田埂,走过了溪边,走过了许多地方。读一读最后一部分。(播放课件:最后两段)(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

14、;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还会走过哪呢?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说么?(播放课件:走过月光闪闪的)(走过月色浓浓的小树林,走过小山坡。)(走过凉风习习的小河边,走过石拱桥。)我和阿妈静静地走着,拉妈妈温暖的手,闻着妈妈身上的气息,此时此刻我有什么感觉呢?(播放课件:做后两段)是啊,多么温馨甜蜜,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我们来读一读(配乐)这是多美的夜晚,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同学们课文读完了,请你们想一想课文为什么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播放课件:为什么多次写)(因为我和妈妈每到一个地方,感觉那里的景色太美了,感觉很愉快,所以反复的说,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表达了我和阿妈很幸福

15、与快乐。)对,每一次都是他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每一次都是因为他无比的幸福与快乐。同学们,这就是反复,体会到反复句的精妙了吗?反复句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了。这篇课文写的这么美还因为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方法。有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多种句式的变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是一篇佳作呀。(五)总结全文(播放课件:课文板书)读着走月亮,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温馨与快乐,感受到了的浓浓亲情,不知不觉步入了月夜那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六)练习成语(播放课件)同学们你们喜欢走月亮吗?你们爱天上的明月吗?噢,那就要多积累有关月亮的好词好句呀。下面让我们就来欣赏一些有关明月的成语吧。1.有关月的成语,第一个字是月。(播放课件:月字成语)2.考考你,填成语。同学们记得真快。(播放课件:月字成语填空)3.有关明的成语。(播放课件:明字成语)(七)作业(播放课件:作业)1.选择文中喜欢的段落背诵。2.做摘录笔记。3.试着仿写一段:我和阿妈在什么地方走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