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武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知识点课件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553474 上传时间:2020-01-19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成武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知识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山东成武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知识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山东成武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知识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山东成武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知识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山东成武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知识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成武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知识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成武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知识点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 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球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地球表面积5 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4万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极半径 polarradius polarsemi diameter 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距离 大约6357公里 两极的差极小 可以忽略 2 纬线和经线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 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亿 万 横纬竖经 地球是一个球体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

2、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地球表面积5 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4万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 纬度和经度 纬度的变化规律 由赤道 0 纬线 向南 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 在南极 北极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 用 N 表示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 用 S 表示 以赤道为界 将地球平均分为南 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经度的变化规律 由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向西 向东递增到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 用 E 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 用 W 表示 东 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 W 160

3、 E组成的经线圈 20 W以西到160 E属于西半球 大于20 W或大于160 E 20 W以东到160 E属于东半球 小于20 W或小于160 E 纬度的变化规律 由赤道 0 纬线 向南 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 在南极 北极 熊熊 我的身材是S型 NO 他们都是90年出生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 用 N 表示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 用 S 表示 以赤道为界 将地球平均分为南 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经度的变化规律 由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向西 向东递增到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 用 E 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 用 W 表示 我在习武 哎呦 不

4、错 懂艺 当然了 你们都吃了18个我 20 W 160 E 东 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 W 160 E组成的经线圈 20 W以西到160 E属于西半球 大于20 W或大于160 E 20 W以东到160 E属于东半球 小于20 W或小于160 E 大 小 红色 我的地盘 蓝色 我的地盘 4 地球的运动 二分二至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 66 5 N 90 N 北温带 23 5 N 66 5 N 热带 23 5 N 23 5 S 南温带 23 5 S 66 5 S 南寒带 66 5 S 90 S

5、 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 既无阳光直射现象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变化明显 低纬 0 30 中纬 30 60 高纬 60 90 太阳 24 二分二至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跳舞 春 夏 秋 冬 春 夏 秋 冬 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5 地图 1 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 方向 图例 2 比例尺类型 线段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 3 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高山高原 白色表示冰川 4 地面某个地

6、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地图 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高山高原 白色表示冰川 结束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 海陆分布1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北冰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南极洲 2 地球表面71 是海洋 29 是陆地 3 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二 大洲大洋1 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 四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3 六块大陆 亚欧大陆 非洲大陆 南极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7、北美大陆 南美大陆 4 大洲分界线 亚 欧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 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 土耳其海峡 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 非 苏伊士运河 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 北美 巴拿马运河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 北美 白令海峡 亚洲是最大的洲 欧洲是最小的洲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太平洋是最大的洋 北冰洋是最小的洋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三 海陆变迁1 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3 20世纪60年代 地球科学研究表明 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4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非洲

8、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5 一般来说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 是世界火山 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板块运动引由起的两大地震带是 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 2003 10 15 杨利伟 神舟5号飞船 2005 10 12 聂海胜 费俊龙 神舟6号飞船 2008 9 25 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神舟7号飞船 陆地和海洋 一 海陆分布1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北冰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南极洲 省略语 海陆不均 陆北

9、 海南 极相反2 地球表面71 是海洋 29 是陆地 3 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省略语 岛凸海狭 北半球 南半球 71 是海洋 29 是陆地 二 大洲大洋1 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省略语 亚欧非洋两美南2 四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参考 太平大喜饮杯冰3 六块大陆 亚欧大陆 非洲大陆 南极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北美大陆 南美大陆 参考 哑欧飞澳 两美男 4 大洲分界线 1 亚 欧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 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 土耳其海峡 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省略语 乌拉尔山 河 土耳黑里 大高加索 非 亚 苏伊士运河 沟通红

10、海和地中海 参考 肥鸭的素衣是红底 南 北美 巴拿马运河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参考 靓妹拔那马 河沟太大 亚 北美 白令海峡 参考 白领的牙杯 2 亚洲是最大的洲 欧洲是最小的洲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太平洋是最大的洋 北冰洋是最小的洋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洲 亚最大 欧最小 南极跨经最广 洋 太平最大 北冰最小跨经最广 南极洲 北冰洋 三 海陆变迁1 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3 20世纪60年代 地球科学研究表明 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20世纪60年代 4 六大板块

11、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参考 太平美 飞南极 引哑鸥5 一般来说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 是世界火山 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 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参考 板运动 地震带 地喜马 环太平 交界地带 结束 三 天气与气候1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 卫星传输接收 对信息加工处理 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预报卫星云图 蓝色表示海洋 绿色表示陆地 白色表示云区 参考 获 传 加 析 报货船加细胞 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 空气的温度 常用 表

12、示 日平均气温 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 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 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 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 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 月数 12 气温年较差 最高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从赤道向两极 气温逐渐降低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 北半球气温 大陆上7月最高 1月最低 一年中 南半球气温 大陆上7月最低 1月最高 据观测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约下降0 6 气温的分布 从赤道向两极 气温逐渐降低 2 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年中 北半球气温 大陆上7月最高 1月最低 一年中 南半球气温 大陆上7月最低 1月最

13、高 据观测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约下降0 6 3 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 雪 冰雹等 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 露不是降水 降水的分布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和地形主要降水类型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分布特点 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 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 北回归线两侧 大陆东岸降水多 大陆西岸降水少 在温带地区 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内陆降水较少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4 世界 热极 撒哈拉沙漠 世界 冷极 南极大陆 世界 雨极 乞拉朋齐 世界 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降水 N Y E S O 主要降水类型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 雪 冰雹等 统称为

14、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 露不是降水 降水分布特点 降水点 赤道多 两极少 南北归 陆东多 陆西少 温带区 沿海多 内陆少 山地带 迎坡多 背坡少 4 世界 热极 撒哈拉沙漠 世界 冷极 南极大陆 世界 雨极 乞拉朋齐 世界 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参考 热撒 冷男用鱼鳍赶它 热 撒 冷 南 雨 乞 干 塔 5 世界的气候气候的两个要素 气温和降水 1 赤道附近 热带雨林气候 两极地区 寒带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 中纬度内陆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2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特点 高温时期少雨 低温时期多雨

15、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纬度因素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因素 同一纬度 气温夏季陆高海低 冬季陆低海高 降水沿海地区多 内陆地区少 地形因素 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气候 世界的气候气候的两个要素 气温和降水 1 赤道附近 热带雨林气候 两极地区 寒带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 中纬度内陆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 寒 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纬度因素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16、 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赤道地区降水多 海陆因素 同一纬度 气温夏季陆高海低 冬季陆低海高 降水沿海地区多 内陆地区少 地形因素 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夏 结束 四 居民与聚落1 人口与人种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出生率 出生人口数 总人口数 100 死亡率 死亡人口数 总人口数 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 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 人 平方千米 某区域的人口数 人 该区域的面积 平方千米 人口稠密地区 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 a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干b 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 湿c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冷d 地势高峻的高原 山区 高 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非洲北部 欧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南美洲东岸 亚洲西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亚洲东部 北美洲北部 南美洲西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非洲南部 大洋洲西北部 从16世纪中期始 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 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1 人口与人种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